首页宏观 • 正文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质进位 再造枢纽经济新价值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王伟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王伟

8月12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营口市人民政府主办,营口市物流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社承办的“2022中国物流企业家夏季峰会”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隆重召开。

本届峰会以“乌卡时代 共谋新策略”为主题,围绕行业发展的新局面,共同探讨业界如何有效应对乌卡时代(VUCA)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凝心聚力,共谋新发展与新出路,在变局中开创新局面。在“物流枢纽建设新机遇”论坛环节,来自院校、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企业的代表以及业内专家畅所欲言、分享经验,锚定构建“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智慧高效、绿色安全”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共商推动物流枢纽互联成网,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科学路径。

辽宁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丁洪江

丁洪江:发展多式联运核心业务 提升营口枢纽社会价值

国家物流枢纽涵盖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区域协同与多式联运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作为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运营主体,辽宁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洪江介绍了在多式联运领域的业务创新——“沈哈红运”模式。

“截至目前,如期完成‘海铁联运区提质升级工程’项目建设和营口枢纽多式联运业务发展。按照公司自创的“枢纽+通道+网络”物流发展理念,深度强化枢纽建设、通道建设、网络布局。构建联接南、北两端铁路、海运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实现班列与班轮无缝衔接。市场营销网络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班列运输组高效运转,港内场站和内陆场站达到‘0事故’。”丁洪江介绍说。

“沈哈红运”模式为营口枢纽有效整合多方物流资源,立足构建全程物流产业链,推进跨界融合,在铁水联运领域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将深化公司混改与推进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相衔接,探索创新铁水联运发展模式,提升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用企业层面的微观物流网络,对接国家层面‘通道+枢纽+网络’宏观物流网络,以枢纽建设为契机,提升枢纽能力、优化枢纽资源、提高物流组织效率,提高枢纽平台支撑能力、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探索‘一单制’和标准化衔接,建立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物流体系,创新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致力成为中国一流多式联运企业和行业知名供应链服务商。”谈及沈哈红运的发展前景,丁洪江信心满满。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 孙家庆

孙家庆:依托港口打造海铁联运运作体系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家庆提出了海铁联运中“联结”与“链合”的运作体系概念,以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联动,打造海铁联运新生态圈。

在国务院办公厅4月份印发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要以铁路与海运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研究制定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物品名、危险货物划分等互认目录清单,建立完善货物装载交接、安全管理、支付结算等规则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探索应用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推动各类单证电子化。探索推进国际铁路联运运单、多式联运单证物权化,稳步扩大在“一带一路”运输贸易中的应用范围。

海铁联运是铁路海运无缝衔接,在内陆与港口间建起一条快捷的物流运输通道。在运输成本上降幅约达30%,在碳排放等指标上更是仅为公路的十分之一。在拓宽港口经济腹地覆盖面、扩大港口经济辐射范围、内地与港口的联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铁路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路运输集约化程度低。许多货源分布不属于铁路运输的经济运距范围,在部分区域还面临内河运输的竞争,造成海铁联运占比不高。建议从需求、能力、组织和政策四个方面入手,其核心是挖掘多式联运需求、提升海铁联运能力、搭建多式联运协调机制、强化多式联运政策。

当前,我国多式联运经营人队伍仍比较弱小,应推动多式联运经营人向物流经营人转变,发挥多式联运优势,将水路、公路、铁路全线打通,提供拖车、堆场、仓储、配送等一站式门到门全程服务,形成高效的海铁联运物流价值链。

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升级(打造绿色港口、平安港口、智慧港口)、业态升级(港口+物流、港口+大数据、港口+供应链服务、港口+金融)、产业升级(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到开放升级(保税区、保税港区、自贸区、自由贸易港),实现陆海纵横一体化战略。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 姜超峰

姜超峰:国家物流枢纽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论坛的主持人姜超峰做了四点总结,他指出,国家物流枢纽不仅仅是名号,更重要的是责任和担当。国家物流枢纽应该承担国家物流责任,保证国家物流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情况下,以国家需要为第一需要。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支持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连通了国际经济,对承载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持续性促进作用。是我国对物流生产力的重新布局和建设要求。

二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平台功能有了新突破,物流通道有了新拓展,集聚效应有了新提升。通过各枢纽代表的分享,我们了解到从初创到现在的运营,都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真正起到了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带动作用。

三是科技发展、技术提升、模式优化、国际视野的提升是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应用,深入物流链与供应链各环节,推进组织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物流效率。

四是物流枢纽要在国际物流中起更大的作用,比如中欧班列、中老班列,以及其他形式的国际物流,包括海外仓及国际货运的组织等。

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枢纽经济研究所所长 胡惠明

胡惠明:国家物流枢纽运营思路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探索枢纽经济发展范式,形成枢纽经济增长极,培育一批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枢纽经济区。

截至目前,已经发布了三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共计70个枢纽。各枢纽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对区域仓储设施、交通网络、运力等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产生了较强的设施优势和集聚效应,越来越多的各类企业入驻枢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多点频发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应急物资组织、运力保障、仓储配送等方面,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同时随着枢纽规模集聚效应逐渐增强,对地方其他产业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进力,推进由“通道经济”迈向“枢纽经济”。

“当前,国家物流枢纽运行仍面临短板。存在‘重申报、轻运营’,重‘牌子’、轻参与等问题。从枢纽基础建设、枢纽配套保障建设到枢纽建设预期成效仍有三个不到位;运营主体全链条服务能力、网络化运营业务组织能力、枢纽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三个不完备。”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枢纽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惠明介绍道。

国家物流枢纽是国家顶层物流网络节点,对物流产业链衔接、其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提供运行环境支撑,具有双重产业价值,即物流产业价值和枢纽经济价值。培育发展物流枢纽经济包括谋求新的增量、集聚产业要素、推进“三链融合”、营造产业生态四个方面内容。

首先要依托物流枢纽推动物流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关系调整和物流要素空间聚集模式变革,形成基于“干支仓配”、一体化衔接融合的物流产业发展形态,加快发展物流规摸经济、平台经济、门户经济、流量经济等“枢纽产业”。通过物流枢纽业态、模式创新,加快物流与大循环和双循环的制造业、商贸流通业有机融合,加快提升物流与相关产业集群经济价值新动能,打造枢纽经济与产业、物流产业发展新高地。按照大循环双循环要求,密切物流枢纽与产业布局发展重要城市的通道化联系,打造连接沿海与内陆的产业发展走廊,寻求物流枢纽发展价值、规模突破新路径。从而吸引国内外产业要素加快聚集,为城市产业扩张和枢纽经济培育寻求到新动力和突破口,并通过打造枢纽经济区成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顺和分院院长、临沂大学物流学院副教授 曹松荣

曹松荣:同线路聚合发展,迈向标杆示范高地

随着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临沂商城“商、仓、流、园”一体化发展迎来重大机遇。作为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企业,山东顺和集团在临沂物流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下,按照合作共赢发展思路,以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增量项目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为依托,与临沂100多家优秀专线物流企业共同成立智慧商贸物流供应链聚能创新平台—山东顺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临沂专线市场,本土物流重复线路严重,行业无序竞争加剧,导致品牌效应、核心竟争力、货物组织配送体系缺失,资金流通风险和资金压力大增,专线企业经营危机日趋恶化,专线经营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顺和分院院长、临沂大学物流学院副教授曹松荣说。

集团创立于2002年“马路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型的时期,从最早的“你丢货我来赔”“你发货我付款”,到确立为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主体企业,实现了从园区经济向枢纽经济的战略转型。2020年成立的智慧商贸物流供应链聚能创新平台—山东顺和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提出了“品牌统一、系统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结算统一”五个统一的经营宗旨。实现了“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物流商业模式”四个方面转型升级,构建了同城配送网、城际分拨网、国内干线网“三网”融合、互联互通、相互赋能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开创了合伙人加盟模式,共同打造智慧商贸物流供应链聚能平台--顺和物联,是临沂商城商、仓、流、园一体发展的践行者。

日前,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公转铁”多式联运首发班列顺利开通,顺和集团作为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经营管理企业,将继续按照“商、仓、流、园”一体化,“四个商城”建设的指导方针,积极搭建国家物流枢纽总平台、总体系,加快推动商贸物流转型升级和北斗在现代物流中应用、公转铁多式联运、同线路聚合发展,打造标杆示范高地。

一拖(洛阳)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杰

刘杰: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打造枢纽经济引擎

2020年,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的洛阳,作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正式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一拖(洛阳)物流公司围绕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承接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规划建设。“洛阳枢纽的定位是‘一带一路’大宗商品核心物流组织枢纽,促进价值链迈向中高端的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中原物流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示范区,城市枢纽经济创新发展动力引擎。”一拖(洛阳)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杰介绍。洛阳枢纽重点围绕洛阳生产制造业集聚区和一拖铁路编组站进行规划建设。开展国际多式联运、铁路干线运输组织、公铁联运、城市配送和冷链物流等业务,由北向南依次布局智慧公路港、铁路回岸区、国际多式联运区、供应链服务区、城市物流综合体等五大功能区,80%以上为既有设施。

洛阳枢纽不断提升集疏运能力,初步形成以内贸班列与国际班列紧密衔接、互为支持的多线路、多站点的多式联运物流休系。实现联运模式创新,研发了特种集装箱运载单元,大幅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高集装箱转运机械设备的运载量和装载效率,并实现技术推广。

未来洛阳枢纽的建设,将以“十四五”规划为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联动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综合保税区等多个开放平台,挖掘多种要素和资源,打造“陆港+生产+商贸”三轮驱动的国家物流枢纽和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枢纽经济集聚区,建立起完善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为平台,积极推进各物流枢纽间的深度合作,合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发挥洛阳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作用。

《 现代物流报 》( 2022年08月17日 4版)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