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在2020年(第十三届)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工作会上的演讲(摘要)
(2020年8月21日 内蒙古·满洲里)
一、总结报告的概况
中国物流学会现在有192个产学研基地,共收到了158份基地总结报告,我阅读了其中的111份报告。通过阅读报告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基地总结报告的数量保持稳定,质量在稳步提升;第二,企业参与越来越多,院校的成果越来越丰富;第三,紧密结合实践,前沿探索非常活跃,前沿包括一些最新的话题,例如:供应链、绿色、智慧、国际化、生态等;第四,总结开始重视方法,内容关注过程,这也是我特别看重的一点;第五,“课题+项目”成为普遍的模式。
二、怎样体现问题导向
接下来我主要讲的是问题和方法论思维。首先要讲讲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已经普遍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应该说是刚刚起步。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缺少问题导向的方法,或者问题过于笼统、宏大,成果也难以证实、评估。实际上有些“问题导向”成了一个套路,没有起到导向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经常会碰到有人说问题导向,有人说目标导向,这两个说法本质上是统一的,真正的问题导向一定是能够转化为目标的。所以问题应该是具体的,可以解决的,可以评估的,可以考核的,这样的问题就会变成目标。所以要从问题出发,引出可解决的目标。
举个简单的例子,刚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嘉宾已经在台上给大家做了分享,我特别关注的是他们用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去试图解决自己院校的定位。这个学校成立的时间不长,应该说积累的经验不多,在院校的定位上可能会有些摇摆。但是它也有一些好的条件,就是珠三角的制造业对智慧制造和智慧物流的需求特别大。有了这个定位以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课程问题、教师问题以及校企合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能够导向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去解决,这样也就解决了院校的定位问题。这是一个问题导向和目标能够互相转化的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刚才浙江新颜物流有限公司的嘉宾也给大家做了分享,他们是以课题为线索,课题名称是《互联网+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厨电行业为例》。他们提出了三个具体问题,第一,理论不够怎么办?第二,时间太长怎么办?第三,效果不明显怎么办?这些都是企业在操作层面上遇到的非常直接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以后就会有理论,有人才,有效益。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就产生了“课题+项目”的模式。一边是课题研究,一边是解决这个课题对应的一些项目,这就是问题导向,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关于问题导向这个方法,我要强调的是问题要具体,要有相应的可操作的措施,结果是可以评估的。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了,是没解决还是解决得很好或者一般,要有评估指标,要有方法去验证,而不是大而化之。
三、交流要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大部分基地总结报告里会罗列一大堆获奖成果,但是在大会上交流,大家更关心的是过程。所以我曾经想给我的发言起一个副标题,就是如何提高十分钟交流的效果。因为优秀基地代表的发言时间为十分钟,这十分钟应该讲什么?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普遍的问题是重结果轻过程,不仅交流效果不高,自己的收获也不深入。我相信大家也不希望看到得了哪些奖,最后解决了哪些问题,而是希望看到过程,是怎么发现问题的,碰到了哪些新的情况,又是怎么选择的,为什么这么选择,这些过程对大家非常有意义。这是一个问题演化的过程,认知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不重视过程就是不重视认知,认知是一个过程,所有的认知都不是最终的结果,一定随着新的情况,会产生新的变化。最好跟已有的理论能够链接起来,认知会产生感想,但不容易往理论上走,我希望看到总结出哪些是原来理论能够说明的,哪些是在原来的理论上有所创新的,这样的认知最重要,因为它才能沉淀、传承。
九洲通医药集团的基地总结报告里讲了一个自动化仓库的研发过程,从库房自动化设计开始,一点点展开,这个中间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他们是怎么发现问题,过程中又如何发现新的问题,然后一点点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新的合作方式,新的技术等。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的认知非常有意义,大家愿意看这样的经验分享,而不是想看最后这个仓库获得了什么奖,获奖结果的交流价值不大。
四、创新是新的链接
我们现在越来越强调创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把创新的理念引入到了经济学。之前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学说,把现有的资源配置好来解决稀缺性,但是这不能完全解决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会有很多创新,熊彼特是把创新引进经济学理论的第一人。他认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是一种组合方式。绝大多数创新不是新要素的无中生有,而是原有要素的形成新的连接,所以我们一定要摆脱对于创新原有的模式化的认知。
我认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案例诠释了创新与链接的关系,他们专门做逆向物流,一会将和大家进行分享。逆向物流局限在物流里是没有解的,一定要跟商贸业、制造业、IT、法律、标准、国际合作等连在一起,才可能有解。这就是把原来的物流分工协作扩大到新的范围的链接,他们的成长过程非常有意思,这个过程中创造了有关逆向物流很多认知,包括第五利润源学说等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
物流的创新往往表现为新的分工协作,在物流行业,真正属于物流技术的创新几乎没有,大部分是拿别人的技术过来用,改变了分工协作。我认为到目前为止物流行业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只有集装箱、托盘这样的东西。别的行业会去用,会受益,集装箱的使用改变了世界。物流的分工协作改变了制造业,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分工协作。
五、总结的价值是提高认知
我要强调的是总结的价值也要体现在认知的提高。产学研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共识,但也是提高认知的好方法,却没有被充分的重视。在我看来产学研有两条线,一条线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条线是结合实际产生的问题,能够增加对这个世界新的认知,开拓认知的边界,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认知的进步就是认知边界的拓展。如果不能证明你的认知是别人不知道的,是有所拓展的,那么基本上不会有新的贡献。交流的信息量就是你是否减少了人们对原来认知的那些迷茫、困惑、未知,如果不是,那么你的信息量为零。按照信息学的定义,信息量是用减少未知或不确定来度量的,在交流中的信息量是交流价值的度量。但是在我们的交流中会比较侧重于得了奖,做成了事,获得了经济效益等,认知上没有新的贡献。中国人讲到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会想到四大发明,但是较少有认知上的世界共识,这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缺憾。我们有很多的贡献、创举,但在认知上对世界文明没有什么引领。所以我今天特别强调一下,在我们所有的努力过程中,要积累我们的认知,这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贡献,而不是你实际的产品、财富、技术,那些东西都抵不过一个新的认知。认知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对真相的揭示,这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贡献,是可以继承的。
我要讲一下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的案例,他们的基地总结报告里有两个数字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一年来高级培训11次,基础培训589次。把培训渗透到所有的业务环节,哪一个企业可以做到?他们对产学研的角色做了新的诠释,“学”指的不是学校,指的是所有人在认知的提升,是以人为本,所有人要把学习当做一个目标。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会有很多的目标和追求,但只有学习是目标跟手段合一的。人可以争取财富、自由或者各种各样的人生意义,但都不是手段,只有学习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我觉得产学研结合未必是指学生一定要占有一份,而是以人为本,所有人认知的提升。在产学研的过程里是一个目标,是一个必须注意的价值,提高认知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最后小结一下。在十分钟之内,如何让交流的价值能进一步提高呢?最有交流价值的就是三个环节:问题、过程、认知。首先,提一个好问题;其次,交流思考探索的过程;最后,认知有哪些新的提升,能否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认知。如果能抓住这三点,每一分钟都极有交流的价值,这就是一个如何提高总结价值的方法论框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