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产业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我国整车行业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汽车物流行业不断增长。
一、汽车物流产业链
与汽车产业链相对应,汽车物流包括上游的汽车零部件物流、中游的整车物流、下游的汽车售后备件物流三个主要环节,而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回收物流环节、二手车物流环节等。
从产业链来看,汽车物流的主要流程为:
大量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出组装汽车所需的各种零部件;
物流服务供应商将零部件运送到汽车生产厂商总装车间附近的仓库或直接送达生产线;
汽车生产厂商整车生产线将各种零部件进行组装、测试,形成整车产品;
物流服务供应商将下线的商品车运送到衔接主机厂的总库(前置库)进行仓储及管理;
在总库中停放的车辆进行售前检测后由物流服务供应商运往中转库或经销商;经销商将商品车销售给最终消费者;
消费者使用商品车的过程中进行保养、维修,期间所需的零部件由各大车企的零部件区域库(备件库)提供,物流供应商根据汽车厂商的指令将零部件备件运往具有维修资格的经销商。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汽车物流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法规政策或行业标准推动汽车物流业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汽车物流市场现状
汽车物流企业有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与技术,有专业的物流网络及设施、专业化的物流运作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汽车产品总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合理化。
作为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手段,物流系统为用户提供中介服务,起到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作用。在企业零部件采购供应的环节中,可通过引入具备协调中心功能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以取消和减少供需双方的库存,从而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大大改善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近年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已经在各大汽车物流企业中得到了推广,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一方面期望能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另一方面又想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国现代汽车物流发展的过程已进入从整车物流为主、向零部件入厂物流以及零部件售后物流方向延伸,形成了一主两重(以整车物流为主,以零部件入厂/售后物流为重)的现代汽车物流的新格局。
1.整车物流
由于汽车制造业显著的规模效应,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六大汽车生产基地的格局,分别是以长春为中心的东北,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以及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
主机厂所在地需要配备与产量匹配的中转仓库,商品车通过中转库发向全国实现销售。目前我国汽车销量最大的区域为华东区域,汽车生产的集中与消费市场的分散带来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2.零部件产前物流
零部件产前物流要求物流企业与汽车生产厂商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随时根据汽车生产厂商的生产计划提供生产所需零部件的仓储、运输等服务。
整车生产厂商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众多,每个大型整车生产企业都有数目庞大的零部件生产、供应企业群,也构成了层次繁多、结构复杂的采购供应物流体系:零部件生产、供应企业是采购物流的起点,先将零部件运输至围绕在整车生产厂周边的仓库群,零部件在这些仓库群进行仓储,并随时根据汽车生产厂商的生产需求将零部件进行换包装、配送至汽车生产厂商生产线线边仓储点。
生产线线边仓储点再将零部件运往汽车装配线上。首先要将所需要的成千上万的零部件按照所生产的汽车型号进行排序,并准确无误地送到目的地(生产线上某零部件具体消耗地点),实现向生产线准时供货,以保障汽车装配的正常运行。
由于生产线旁的空间有限,如果物流规划不合理,配送不及时,极易发生零部件的堆积和断档,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产前物流对零部件的排序传送的精准度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大部分产前物流由汽车生产厂商或其下属物流企业完成。
3.售后维修用零部件(售后备件)物流
售后备品物流服务与汽车保养、修理、升级换代等汽车售后服务紧密相关。汽车4S店一般不具备大规模的零部件仓储能力,其产生汽车备品需求时,一般需要向汽车生产原厂提交相应订单,然后汽车生产厂商根据订单与物流企业合作,将零部件售后备件配送至汽车4S店。
由于主机厂分布集中,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一般集中在主机厂周边,而4S店分布在全国各地,因此汽车制造厂商会在全国布局售后备件区域库以覆盖全国4S店。
售后备品物流难度体现在:一方面,其服务需求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客户又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物流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物流管理系统、覆盖范围广泛的配送网络及仓储网络,涉及电子商务、业务流程优化、集货调配运输、配送中心规划管理、库存控制、零部件定时配送、订单管理等多项业务。
另一方面,由于备品品种繁多,且结构精密,因此要求物流企业具备高度专业的仓储、包装、运输技术。上述高标准要求使得售后备品物流业务进入门槛较高。
汽车物流行业竞争格局
汽车物流企业有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与技术,有专业的物流网络及设施、专业化的物流运作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汽车产品总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合理化。
作为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手段,物流系统为用户提供中介服务,起到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桥梁作用。
在企业零部件采购供应的环节中,可通过引入具备协调中心功能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以取消和减少供需双方的库存,从而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大大改善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近年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已经在各大汽车物流企业中得到了推广,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一方面期望能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另一方面又想提供更好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中国现代汽车物流发展的过程已进入从整车物流为主、向零部件入厂物流以及零部件售后物流方向延伸,形成了一主两重(以整车物流为主,以零部件入厂/售后物流为重)的现代汽车物流的新格局。
目前行业竞争情况为,安吉物流、一汽物流、长安民生、风神物流、中都物流等是汽车物流行业中的领军企业代表,这些企业均为整车制造厂商直属物流企业。
目前的汽车物流行业格局中,领先企业绝大多数都是汽车制造厂商直属物流企业,这是由于车企直属物流企业自身的物流的优势在于与车企的关联度更高,容易渗入车企的供应链当中。
随着车企对于汽车物流成本指标日趋严格,其自身的物流系统必须要与其他企业合作,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独立于汽车制造企业的第三方汽车物流公司的优势在于服务态度积极,为获取订单不断优化服务质量。
因此,未来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很有可能主要由第三方汽车物流承担物流供应商的角色,资源整合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四、汽车物流行业前景
1.国家政策支持2008年以来,国家加快出台了针对物流行业相关的鼓励政策与振兴规划,例如《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汽车流通业“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规范公路收费行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推动传统商业加速向现代流通转型升级。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绿色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引导生产企业加快服务环节专业化分离和外包等。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为汽车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2.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向纵深发展,直接带动汽车物流业的发展
根据公安部以及国家统计局的最新公布数据,2019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186辆左右,距离主要发达国家保有量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美国的千人保有量大概是在800辆左右,欧洲、日本大概在500-600辆左右,因此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潜力依然巨大。
尤其在二、三线城市等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的地区,更多的家庭将选择购买汽车作为出行工具。除此以外,国内品牌汽车的逐渐增多和大众化汽车的普及,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不同价位的汽车产品以选择,既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也通过汽车消费结构的丰富与完善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发展。
据公安部统计,2019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2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达3.48亿辆。私家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亿辆,达2.07亿辆。另外,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7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1亿人。
▲数据来源:公安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国物流基础性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一方面刺激汽车消费市场扩张,另一方面也为汽车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01.2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6.60万公里。公路密度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7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公路桥梁87.83万座、6063.46万米,比上年增加2.68万座、494.86万米。
4.信息技术进步迅速
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运输领域新技术与条形码、智能标签(RFID)等自动识别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先进技术已经运用到汽车物流行业。
汽车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汽车物流标准化程度,更好地规划运力,减少资源浪费,能有效提高流程运作效率,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推动汽车物流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