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冷链 • 正文

多企业角逐冷链物流!

  来源 : 物流时代周刊  作者 : Cindy
发布时间:  浏览:

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与人们生活品质息息相关,服务好百姓的“菜篮子”、保证稳定的运营质量是物流企业尤其是冷链运输企业的重要使命。

冷链很“热”

冷链物流,连接田间地头和百姓餐桌,守护着人们“舌尖上的安全”。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对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扩大消费品优质供给、保障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且本身就具有显著的惠民特征。

近年来,我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和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冷链物流的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在政策端,国家部委围绕农产品冷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乡冷链建设、疫情消杀查验等出台多项政策规划,冷链标准提高、建设发展加速。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首次具体提出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也从运行体系、骨干通道、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监管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指导方向。随后,各省市纷纷出台相关专项政策支持并鼓励冷链物流的发展。如《广东省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云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山西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

进入2023年,在全拼经济的总基调下,冷链物流发展同样备受关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冷链物流”,明确提出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同时还明确要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在2月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同样也明确要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提升冷链物流服务质量……

在市场端,多元化生鲜电商快速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拓展趋势加强。尤其是在传统冷链物流需求不振的情况下,预制菜、生鲜直播带货等赛道对冷链需求贡献不小,多举措扩内需、促消费,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推进正在赋予消费更多挖掘空间。有公开数据显示,近五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3%,整体行业始终处于跨步式发展状态。经初步估算,预计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4916亿元,同比增长7.2%。冷链物流市场需求总量将突破3.2亿吨,同比增长6.6%。

良好的政策环境,叠加巨大的市场增量吸引了不少企业入局。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冷链物流需求大幅增加,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注册量迅速上升至6592家,2021年回落至5527家。预计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注册量将达7173家。而且,随着各方不断通过模式创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力、数字化转型、推进标准建设等方式,持续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提高冷链惠民水平。冷链物流,迎来大发展时期。

冷链还需“冷”思考

不难看出,这几年冷链的发展不仅快,而且很“热”。但“热”的背后还需要各方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进行“冷”思考。

“尽管我国冷链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备受各方关注,并吸引了不少企业入局,但与国际冷链物流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业内人士表示,一是基础设施不足,二是行业集中度偏低,三是尚未真正形成“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目前我国冷链企业众多,但区域性、全国性的龙头企业较少,市场上以个人或小型个体户为主的“小、散、乱”体较多,一些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采用不达标的设备和设施,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往往导致冷链“断链”,造成食品安全隐患。此外,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恶意竞争等现象严重,“每年因冷链‘断链’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千亿元”。

的确,由于发展起步较晚,“热闹”的冷链物流行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低、“断链”、伪冷链、高素质人才缺乏、标准不完善等问题。而且,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环境要求越来越严、冷链物流需求越来越碎片化等,冷链物流行业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满足当下市场发展需求。换言之,日渐增长的生鲜冷链产品市场需求与落后的冷链物流体系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这就也就倒逼着行业不断改善自身,完善标准,并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提高效率,实现数字化。

针对上述痛点,刘永好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建议:一是加大市场规范力度,推动冷链流通体系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二是大力培育一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提升国际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竞争力;三是加强农产品供应渠道监管和认证,建立食材供应全流程可追溯机制;四是举国家之力优化并引导实施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敏则在提案中建议,加快“智慧冷链”体系的建设。在她看来,现有冷链设备信息化支持能力较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冷链市场需求。李敏建议加快现代冷链物流工程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和提升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对现有的冷库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进一步增强冷链物流的管理和优化,构建起一个高效、环保、可靠的“智慧冷链”体系,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配送。

上述业内人士则认为要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毕竟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能否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情况下,加强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发展冷链物流的首要任务。“但此举并不是盲目地去新建多少冷库、新增多少辆冷藏车。当然这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忽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升级转型改造。”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新”,主要是新在产业数字化上。冷链物流要实现降本增效,产业数字化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起步之际,就必须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理念融入基地的整体规划之中。

的确,在互联网科技时代下,冷链物流业必须要紧紧追随科技的脚步,走向信息化、数字化,提高运输效率和发展速度。且随着生鲜产品进一步渗透消费市场,用户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极其严格,这也在倒逼冷链物流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提升运输链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增强冷链物流的运输质量,降低损耗。

冷链重在强化系统性服务能力

事实上,针对上述痛点,当下冷链物流企业在布局中早已悄然“植入”各种方案,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以万纬物流与顺丰冷运为例——

在推动行业标准建设方面,万纬物流主动与行业协会合作,积极参与一系列标准起草,助力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据悉,万纬物流作为起草单位,参与了国家标准《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服务规范》(GB/T 42503-2023)《绿色仓储与配送要求及评估》(GB/T 41243-2022)《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GB/T-24616-2019)等的制定。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万纬物流已通过OTWB(OMS订单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BMS账单管理系统)信息系统与标准作业程序SOP,实现高效运营,将供应链上下游、消费者与货主之间、品牌商与经销商之间完成了无缝链接,全面完整地实现了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高效无差错流动,同时将原本割裂的订单环节、仓储环节和运输环节融合打通,与客户充分共享流程中任何的信息,极大地消除了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此外,全流程打通后的数据将极大地推动整个服务过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从根本上打破供应链服务效率和成本的瓶颈。

在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方面,万纬物流探索专业学院合作,培养规范的物流操作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有温度的员工关怀。根据万纬物流人才培养计划,在入职的第一年,毕业生将在实力带教人的指导下,完成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蜕变,通过集训、轮岗等方式打好基础;在第二年快速成长,精进专业,在定岗的职位上进行深造;第三年,通过更多的实战积累复合经验,成长为核心骨干人才;第三到五年,可以选择沿着管理路径或专业路径继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毕业生们可以成为优秀的“万纬当家人”或卓越的行业专家。

在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方面,2022年,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二批省级冷链物流基地(园区)创建工作中,万纬宁波北仑冷链园区、万纬杭州钱塘新区冷链园区经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实地抽查等诸多形式的考评筛选,得到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高度认可,分别获评“浙江省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和“浙江省冷链物流园区”。

在质量安全方面,万纬物流坚守仓管配全链条的质量安全管控,质量安全标准对齐国际企业,旗下项目获得众多国际质量管理认证。

在冷链绿色发展方面,万纬物流陆续打造了多个绿色建筑,如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打造了首个零碳园区项目,从绿色规划设计、绿色建造和绿色运营三个方面探索减碳路径——布置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节能灯具、合理利用夜间“谷价”电力等开源节流措施,通过本地可再生能源供应抵消园区运营中的碳排放,成功实现了零碳目标。据悉,截止2022年底,万纬物流累计已有490万平方米绿色认证面积,其中59个为绿色三星认证项目,6个LEED铂金级认证,2个LEED金级认证。今年2月9日,万纬物流还宣布在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又新增一项LEED铂金级认证仓储项目,跻身世界绿色建筑行列。

当然,还有如顺丰冷运。如在产品优化上,顺丰冷运将原冷运零担产品分别升级为“冷运大件标快”(20~500KG,多批次小批量门到门)和“冷运大件到港”(500KG以上,跨城际、仓到仓),优化运营模式和服务区隔,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在建设质量标准方面,顺丰冷运输积极建立完善的食品冷链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积极联动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制定与践行食品冷链物流的国际、国家与行业标准。

在提升冷链能力方面,顺丰冷运持续优化冷链“3+1”骨干网(仓网/干线/末端配送+省际网),通过仓干配网络的动态调节,保障客户在疫情封控的不确定环境下实现多渠道的稳定交付……

其实,不管是提升数字化,还是持续推动行业标准建设,总体而言,为了实现生鲜产品消费市场发展趋势,这两个问题就必须面对:一是覆盖核心城市和乡政街的消费者能够买到各种品类的生鲜食品;二是生鲜食品通过供应链及冷链物流网络“走”向全国。而这都需要一张遍布全国的、高效的冷链物流网络。

可以预见的是,构建覆盖全国的网络,强化一体化综合冷链物流能力与系统性服务能力,数字化升级冷链物流各环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等,将成为冷链物流服务商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架起“民生桥”必须具备的硬实力。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