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完成,但改革仍未结束。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无疑是找准了改革的“牛鼻子”。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江苏、北京、甘肃等地国资动作不断,也预示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在开启。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契机下,国企需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议中也多处提到了与国资央企紧密相关的内容,引发热烈反响,同时也预示着国资央企的投资重点或将发生新的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国资央企发展指明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内容将成为未来国资央企投资重点。而在“先立后破”原则指引下的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也将为国资央企带来产业变革和投资新动向。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务院国资委党委迅速召开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央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与此同时,一些中央企业也有所“行动”。如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集团公司贯彻落实工作,并表示集团公司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大判断、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大部署要求上来。全力冲刺今年目标任务,科学谋划明年发展工作。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说,国资央企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企业力量。而国资央企的高质量发展,则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国资央企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不断为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认为,这需要国资央企在接下去的工作中做好投资引领,既要加大投资力度,更要优化投资结构。同时还要做好创新示范,保持创新投入的持续增长,不断深化结构调整,如通过并购重组不断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资产质量。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的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重点工作成为了国资央企和业内专家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特别指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上述扩大会议表示,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入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秉持长期主义,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事实上,国务院国资委在此前的多次会议中提出,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推动重组、整合、调整、优化,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更好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国有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就需要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无疑,这些将成为未来国资央企投资发展的重点。”周丽莎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最鲜明地提到国资央企相关的内容应该是,“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业内人士指出,“先立后破”是贯穿明年经济工作始终的原则,国资国企改革也不例外。
今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先立后破”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供了思路与方向。“先立后破是保持平稳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一切变革工作的根本要求。破是在现有基础上的破,不是无中生有的破。要先在现有基础上探索出破的方向,取得成功突破的经验,然后再实施突破。这一原则无疑也适用于国有企业改革。”刘兴国如是说。
周丽莎认为,从创新发展方面,“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破”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从国民共进方面,“立”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破”除行业壁垒,打破垄断,激发市场活力。从产业布局方面,“立”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从绿色发展方面,“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破”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发展。
刘兴国认为,新一轮的深化改革,预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化功能性改革,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战略安全、产业控制上的核心功能,推动国有企业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家发展上做出更大贡献。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改善国有企业效率,持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国有企业打造成国家竞争的中坚力量。三是深化推进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并购重组与专业化整合,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推进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将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进一步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国资国企2023年工作,深入研究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相关的内容也值得期待。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沈寅飞
宝钢股份拟收购山钢日照部分股权,中国电科与华录集团实施重组,地方国资重组新动作不断……时至年末,国企并购重组浪潮涌动。业内人士认为,将于近期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将对2024年国企改革作进一步部署,国资重组整合有望提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
一方面,传统产业专业化整合向纵深推进。12月8日,宝钢股份公告称,拟以107.03亿元现金收购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48.6139%股权。此举将进一步提升宝钢的核心竞争力,也将提高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
近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板块与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组上市项目成功完成。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资本运作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交建设计业务资本实力,扩大业务布局,提升中国交建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组整合步入快车道。11月29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大会举行。“中国电科和华录集团同处电子信息产业,实施重组整合,体现了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的导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表示,要积极打造新一代高端信息装备,打造推动电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主力军,打造带动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升级的领头雁,打造依靠改革重组激发活力动力的新样板。“专业化整合作为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动作之一,在前期大面积整合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未来将逐步走深走实,腾挪更多资源聚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知本咨询国企改革数据研究专家郝慧慧表示。
放眼全国,多地国企重组整合大潮涌动。
江苏正以苏豪控股集团为基础,整合数家商贸企业。汇鸿国际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苏汇资管,将其持有的公司67.41%股权,无偿划转给其控股股东苏豪控股,双方在12月5日签署相关协议。
12月13日,*ST凯撒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凯撒世嘉旅游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青岛环海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青岛市市北区国有资产运营发展中心。这意味着青岛国资将控股凯撒旅业。
近期,海口市新组建的6家市属国有企业集体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该市形成“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4家行业集团”的国资国企新布局。海口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实施市属国企整合重组。“地方国资委围绕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省管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形成一个阶段性‘高发期’。”正略咨询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通过整合重组,地方国企整体呈现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优势产业集团+N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资布局特点,地方国企通过整合重组后,总体数量减少,但进一步提升了国有资本集中度,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企业核心功能。
国资央企重组整合成为明年国有企业改革重要方向之一。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12月13日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底气,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坚持价值创造导向,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从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专题会议、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题会来看,结构调整、专业化整合已成为关键词。
此前,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撰文表示,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加快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健康、检验检测等关键领域整合重组,加大新能源、矿产资源、主干管网、港口码头等领域专业化整合力度,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招商证券分析师林喜鹏认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是央国企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战略功能作用的抓手,而专业化整合正成为央国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国企重组整合将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的重头戏。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及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下,预计央企上市公司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会更加活跃。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丽靓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新质生产力”。
上海天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表示:“国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给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抓手,“增强核心功能”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表示,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将改革任务细分为“功能性改革任务”与“体制机制性改革任务”,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无疑也是找准了改革的牛鼻子。本次会议将“增强核心功能”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面,也释放了“功能性改革”优先的信号。
祝波善认为,本次会议将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面,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国家战略。他说:“现阶段,国央企需要的核心功能是促进科技创新,布局新产业、探索新模式,增强产业链的控制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则主要基于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建立。”
从“功能性改革任务”和“体制机制性改革任务”两方面来看,祝波善认为,下一步,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国有企业需要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基于这样的定位和要求,国有企业需要在自身的产业布局、科技投入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表示:“当前阶段,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增强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引领,强化民生幸福保障。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主要围绕技术创新来构建与提升,要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自立自主自强。”
刘兴国认为,在功能性改革方面,关键目的是增强核心功能。国企首先要明确集团和子公司的功能,并根据发展变化做动态调整;其次要围绕功能实现,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和产品结构;再次要加强能力建设,确保能够高水平实现科技创新、安全保障、产业控制等功能。
刘兴国补充称,想要持续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还要注意规避改革上的风险,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领域:一是资产流失的风险,要防止部分人员借由结构调整侵蚀国有资产;二是要防范功能性改革与体制机制改革的失调,既要做好功能性改革促进核心功能的增强,也要做好体制机制性改革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二者不可偏废。
在实施路径上,刘兴国认为应当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将企业打造成原创技术策源地;二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未来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三是打造产业新结构,加快资产与产业结构调整,剥离低效无效资产,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动能,提升产业发展引领力、控制力。
祝波善还提示了民营企业同样在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说,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关键还是在于信心、预期、安全感。民营企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应该主要体现在加大科技研发、布局新领域、探索新模式,融入相关产业链、生态链中。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雅洁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方向,要明确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保持国有经济适度规模,优化国有资本行业布局,优化国有资本企业布局。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要以管资本为主深化监管体制改革,要完善国企分类监管体制,要深度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
国企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在巩固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实施的。当前,各地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与工作台账编制已基本完成,近期各地纷纷召开动员部署会议,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新一轮国企改革即将全面开启。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12月20日 3版)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4年着力点】
找准国企改革“牛鼻子”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