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作为全球最大和增速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在颠覆全球汽车业的新能源转型中持续领先,但中国电动车企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内卷”带来的淘汰潮引发讨论。1月2日,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援引汽车供应链投资管理人的话发文称,2024年是一个“分水岭”,内地电动车造车市场将面临大洗牌。
文章结合市场数据和车企动态分析称,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和激烈的“价格战”将给200多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压力,一些业绩不佳的车企可能在今年出局。
2023年12月30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桔都广场新能源车展,市民选购新能源汽车(图源:东方IC)
文章援引分析师的说法称,由于融资困难,多数企业将不得不止损,以避免可能发生的资本短缺。
报道援引私募股权公司、投资汽车供应链业务的联合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曹华(音)的话分析:“尽管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声势浩大,但投资者对每家公司的业务前景都持谨慎态度,因为在拥挤的市场里,竞争已经升级。2024年将是一个分水岭,一些电动汽车制造商将因表现不佳被淘汰。”
评级机构惠誉评级去年11月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车市电动化稳步持续,插电混动为主要推动力,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超20%。这一预期增幅低于该机构此前对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预期——逾30%的增长率。
《南华早报》提到,中国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销量约占全球总销量的60%,但只有比亚迪、理想等少数车企实现了盈利。
小米和百度的入局也对现有造车新势力构成了威胁,因为前者的智能汽车引起了内地年轻消费者的兴趣。
与此同时,2023年持续一整年的“价格战”推动了行业变革,《纽约时报》称,特斯拉在2023年1月打响“价格战”,多家中国企业紧随其后。近日,新一轮降价又在上演,比亚迪、小鹏等顶级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新折扣,以吸引消费者。
2023年12月1日,为了完成年销300万辆的目标,比亚迪宣布,由冠军车型秦、汉领衔的王朝网,推出限时燃油转订基金,最高优惠2万元,仅限12月。
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图源:比亚迪官网)
紧接着,12月18日,小鹏汽车宣布12月份小鹏G6全系限时减免1万元,起售价下探至19.99万元。这款被称作小鹏“救命稻草”的G6才上市不足半年,可见其销售压力之大。
12月24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企业的第一要务是面对市场竞争,它不是一个公益机构,也不是一个人。个人可以有理想主义,比如我自己。但是做企业不能有理想主义,可以有长期主义。”
2023年第三季度,蔚来交付了55432辆汽车,同比增长75.4%,第三季度总营收为190.7亿元,同比增长46.6%,但盈利状况依旧堪忧:该季度净亏损45.6亿元,同比增亏10.8%,环比减亏24.8%。有统计称,在蔚来汽车不到6年的造车生涯中,其累计亏损规模已经超过800亿元。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降本成了小鹏汽车等制造商的目标。小鹏汽车CEO何小鹏2023年3月表示,到2024年,整车的动力和硬件系统成本降幅要达到25%。小鹏汽车目标2025年实现经营利润转正。
《南华早报》援引《第一财经》2023年9月的报道称,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已经宣告破产或陷入经营危机的15家造车企业的整车总年产能超1000万辆,这超过了2023年中国内地新能源汽车总销量850万辆的预期。
总部设在上海的电动汽车数据网站CnEVpost的创始人费特·张(音)说:“车企可能仍会采取降价措施,以保持畅销车型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对于考虑预算的消费者来说,10%的折扣,即2-3万元,相当于几个月的储蓄,可以说服他们购买某一款车。”
至于降价能否带来预期的增长,《南华早报》提到,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的上一轮价格战期间,由于消费者不买跌的观望心态,市场并未迎来预期的销量增长。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关注到,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加快布局海外。12月22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赛格德市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该基地将分阶段建设。这将是中国车企在欧洲建设的首个生产基地。
在欧洲建厂除了可以使比亚迪避免欧盟的“原产地规则”关税,同时还能避开法国最近刚制定的倾向性政策。2023年9月底,法国政府推出电动汽车补贴新规,12月又进一步出台符合补贴标准的车型名单,一些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车型被排除在外。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认为相关措施对欧盟域外生产的电动汽车构成歧视,损害了包括法国消费者在内的各方利益。
惠誉评级指出,随着欧盟反补贴调查持续发酵,海外政策风险上升对部分中资车企影响较大,汽车及产业链企业出海建厂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增速放缓、竞争太激烈,2024年中国车企将大洗牌"
来源 : 观察者网 作者 : 任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