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动能和增长点,也正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为我国数字经济重要承载区域,京津冀汇聚了全国顶尖的科研院所和国家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拥有大量数字头部企业和瞪羚企业,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功能定位不明确、产业重叠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加速京津冀之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的协同,共同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京津冀产业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因素。
京津冀数字经济合作前景可期
“京津冀数字经济合作前景可期,未来发展需要在六个方面加强协同创新。”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据介绍,数字经济业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是我国数字经济重要承载区域,在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场景、数字市场等方面形成了协同发展优势。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带动和示范作用强大。
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京津冀汇聚了全国顶尖的科研院所和国家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拥有大量数字头部企业和瞪羚企业,同时制造业规模较为庞大,市场潜力巨大,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创造了更多发展先机。
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7330.2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6%;天津市数字经济规模超8700亿元,GDP占比超过50%;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5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5.6%。
2023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以系列相关活动作加持,协同政、产、学、研、媒各类数字经济发展主体,推动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带动三地在数字基础设施规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数据资源共享、数字技术研发、算力资源优化、交流平台搭建、应用场景拓展、产业政策协调等方面深入合作,进一步夯实了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基础。
蓝庆新认为,京津冀数字经济合作需要广纳国内外各种要素资源。需要通过三地在数字技术展现、数字产品体验、数字场景呈现等方面,带来更多市场商机,吸引国内外数字经济优质资源投入京津冀区域,尤其是国际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数字技术和资本的引入和利用,有利于赋能京津冀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京津冀应围绕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积极探索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京津冀数字经济企业创造更多的交流对接机会,促进京津冀数字资源不断整合,创造更多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通过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吸引银行、风投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投入数字经济,形成数字经济持续的资金造血功能,提升企业发展积极性,促进京津冀数字经济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
京津冀数字经济合作需要三地政府的通力合作,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打造、政策沟通协调、各自自贸试验区规则对接等方面下功夫,同时打造数字型政府,强化政府放管服改革,增强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升数字化政务水平,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京津冀数字经济合作应当在各自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打造共同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规则,在示范区内进行制度创新和压力测试,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京津冀数字经济合作应做到区内数字产业链的整合和共同发展,打造好张家口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核心和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中心,积极引导京津冀区域数据开发和算力供给及需求市场的良好对接,不断扩大区域市场规模。
京津冀数字经济合作必须加强工业互联网和数字产业集群衔接,扩大京津冀区域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共享与应用效应,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尤其将北京优质数字技术和资源应用于津冀的传统产业数字化,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韩梅
河北持续打造数实融合良好生态
雄安新区圆满完成全国唯一E波段高容量微波通信试点任务,获颁全国首张E波段微波电台执照;
联通雄安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河北零的突破;
廊坊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名单,成为河北首个获批平台……
最新数据显示,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51万亿元,占GDP比重逐年提升,2022年达到35.6%,数字经济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日益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23年以来,河北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据驱动、智能融合的数字河北。
置身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铸造、机加工、涂装、包装等一系列工序有条不紊,犹如流水般顺畅。
作为河北首个“灯塔工厂”,同时也是全球汽车铝制零部件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借助数字化赋能的柔性制造系统,这座工厂已经实现将最小生产批量从300件降到1件,使“一件订单”的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更好地应用到“千车千样”的车轮毂场景中。
中信戴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信戴卡“灯塔工厂”项目实现行业内首次将AI技术应用到工业检测,相对于传统检查模式,检查效率提高140%,减少90%人工干预,有效屏蔽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效率损失和漏检风险。
数字经济是新兴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河北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持续打造数实融合良好生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在河钢集团舞钢公司,利用WeShyper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废钢验质流程,实现指定区域拍照识别率达到100%,整车废钢拍照面积覆盖率100%,单一料型准确率90%以上,碎料、土渣识别率90%以上,在经济效益方面舞钢公司共计新增产值300万,增收(节支)总额860万。
2023年,通过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数字产业倍增行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以及培育数字生态等行动,河北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最新数据显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河北5G基站达16.7万个,居全国第6。全省累计建设6家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1976家、标识注册量达4.3亿个、标识解析量12.2亿次。河北省“5G+工业互联网”项目累计达到321个,9家工厂入选国家《2023年5G工厂名录》,数量全国第8。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4,其中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1,存力指数排名全国第4。
河北省工信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1~10月,河北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554.8亿元,同比增长17.4%,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预计2023全年将超过34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支撑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河北5家企业入选国家“数字领航”企业名单,数量全国第1。截至目前,河北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2%,居全国第4。河北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设备上云与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贯标试点省,截至目前,全年新增上云企业1.4万,累计达9.1万家,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21.2%,继续保持全国第1。“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数字化转型需求相比,目前的河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差距和不足。”河北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应用与先进省份还有差距;传统产业数字化基础较弱;数字化转型供给能力仍需培育提升。
河北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河北将深入贯彻全国和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通过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创新应用,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深入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持续打造数实融合发展良好生态,助力数字河北建设,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更加可视可感可行。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朱延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
北京作为首都,我们将自觉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共同推进北京“新两翼”建设,唱好京津双城记,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全面促进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空间聚集和链条对接。我们将强化创新协同,共同建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区域内转化,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我们将加强产业协作,支持链主企业和供应商在京津冀区域布局发展,一链一策,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我们将聚焦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加强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建设,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资源,在京津冀区域聚集,共享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良好机遇。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炜:
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支撑,是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和重要驱动力量。京津冀三地结合各自不同的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发展重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及预期实现效果各有不同,要系统性谋划全局协同政策体系,打破区域壁垒,促进三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共进。优化发展环境,从标准体系、人才供给、市场资源等方面明确政策支持重点,支持三地企业协同配合、做优做强,力争打造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和重点产业集群。开展技术攻关,探索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依托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等京津冀优势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能力。
“北京智造”牵手“北京服务”融合发展
本报讯 既设计生产全球领先的软体机器人,又能提供机器人在不同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京城东南,成立不到10年的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公司是全球首家突破软体机器人产学研全链条关键技术的创新型科技公司,更成为“北京智造”牵手“北京服务”融合发展的范例。
作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中的两张“王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将产生“1+1>2”的效果。
近日,北京5家园区和35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市级两业融合试点示范单位,助力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越来越明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具备催生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天然条件和优势,本市近几年也在加紧布局。
“首批35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包括21家领跑型试点企业、14家成长型试点企业,覆盖了本市融合发展的8个重点领域。”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试点企业将持续聚焦关键环节,深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索,发挥在产业链中的辐射带动及关键配套作用,加强与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联动融通,助力提升北京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8个领域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领域,将通过自主研发工业仿真软件、提供上下游一体化解决方案、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方式,助力相关行业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领域则通过创新互联网医疗等方式,为医药健康行业赋能;高端装备与服务业融合领域通过加速数字技术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为生产模式、组织模式、业务方式等赋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转型升级……“我们将进一步支持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点带面提升融合发展水平,以项目化推进、政策性创新加速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北京将充分发挥两业融合在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中的作用,对于试点企业在津冀落地的产业链延伸项目,与津冀共同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北京企业在津冀布局,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探索形成跨区域融合发展新模式。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曹政
天津逐步成为北方重要数字经济中心
本报讯 1月14日,天津宏观经济论坛(2024)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发布会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实务部门及企业代表等齐聚津门,共话天津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天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成效正在不断显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津培育科创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天开高教科创园的科创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创型企业。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三样’外贸发展越来越好,新的动能正在不断积蓄,对于未来天津高质量发展能够起到越来越好的支撑作用。”“天津经济发展运行平稳,产业布局合理,优势比较明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孙忠娟认为,天津制造业根基扎实,是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热点领域。数字赋能提速加力,天津正在逐步成为北方的重要数字经济中心。绿色低碳转型效果显著,天津在综合能耗方面位于全国前列。港产城融出天津发展新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天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天津未来发展,刘涛说,当前旅游的主力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从原先的观光属性到越来越强调体验感。刘涛建议,天津在文旅产业供给的培育和发展方面要把握新趋势,强调特色化、差异化,进一步完善延伸文旅产业发展链条。他坚信,天津未来发展潜力会越来越大。
孙忠娟建议,天津应立足已有优势,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为抓手,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和港产城融合发展。天津在建设智慧港口、数字天津以及科技、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方面都具有可期待的未来。“云账户目前累计面向全国9500多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服务,旺盛的就业需求和天津打造一流的法治营商环境,让我们对天津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陟耕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向记者介绍,“数字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新场景和新职业的涌现,云账户继续坚持错位竞争,在创新研发上继续加大投入,切实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服务他人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刘平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1月22日 B4版)
智享未来 京津冀驶入“数实融合”快车道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