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带一路 • 正文

对外贸易如何应对红海危机

  来源 :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 : 周 密
发布时间:  浏览:

近期,红海贸易主动脉遭受的武装袭击引发全球关注。丹麦、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船运公司已经作出调整,使得亚欧之间的船运距离增加6000千米(10天)。此次红海危机的解决路径再次为我国外贸敲响警钟。适当拓展在承运能力、路径选择和贸易网络上的多样性,将为2024年乃至未来外贸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更有效支持。

我国外贸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整体规模依旧排在全球首位,在全球供应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拓展外贸蓝海可能有两条主要路径:

一是探索改进现有贸易商品的国际网络,建立更有效的供需连接路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市场供需匹配的速度,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联系也变得日益紧密。跨境电子商务有效地降低了买卖双方形成交易意愿的能力,为扩大市场选择的多样性、提高生产和制造的计划性创造更好条件。应继续推动贸易伙伴间自由贸易协定等经贸规则建立和实施的进程,为经营主体参与国际贸易提供良好的预期。加快跨境供应链的发展引导,为标准和规则互认、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降低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用好进博会等进口平台,增加从更多发展中国家进口的规模和产品种类。以贸易为纽带,推动农业技术合作,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增加预期管理,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为多元、高品质商品的同时,增加发展中国家出口创汇能力。以非洲为例,伴随中非贸易的增长和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贸易联系增加,中间品贸易加速发展,中欧贸易可以与中非贸易逐渐形成互补余缺、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同时实现物流交通网络的发展,降低单一海陆运输的贸易脆弱性。

二是通过模式或内容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改进经贸联系、提升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目的。伴随技术进步和规则发展,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的融合发展明显提速,显著增加了贸易的可能性。2023年以来,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中国也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贸易大国。尽管电动汽车出口进一步高速增长可能会受到更多阻力和干扰,但要保持贸易额的稳定,仍需要从全生命周期增加消费者的使用价值、改善其使用体验。数字贸易快速发展的时代,附着于产品之上的各类数字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能形成新的国家间、市场间发展关系,服务于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高新技术产品是2023年中国出口的亮点,中国各产业领域研发的持续高额投入和巨大的应用市场为具有更高性价比商品的出口创造了条件,新市场的开拓有着广泛空间。差异化和个性化将成为消费者的新需求,自消费逆向定义生产制造的供需关系模式可能变得更为普及,这不仅需要柔性生产制造能力的提高,也对相应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年,中国经济将在持续扩大开放和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中形成更强的发展动能。尽管如此,面对红海危机的影响仍需做好谨慎应对,有效用好中欧班列,进一步增强中国参与全球经贸合作的韧性,继续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