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行国际班列530列,同比增长28.95%;长沙黄花机场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7.54万吨,同比增加48.7%;霞凝港区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铜官港区首次迈入吞吐量百万吨级内河港口行列……一连串数字背后,是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成立两年来,致力于打造中国内陆物流口岸的“长沙样本”而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2020年3月23日,长沙开通中欧班列(长沙)莫斯科首列。余宛城 供图
2019年1月22日,不沿边、不靠海的中部内陆城市长沙,正式挂牌成立市政府物流口岸办,旨在为形成物流和口岸快速、联动、协同发展的合力,加快推进内陆地区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 自此,长沙依托自身“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部”首位城市的优势“借船出海”,于全国范围内,在构建大物流通道的实践中首开先河。如今,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正以实干实绩绘就发展蓝图,奋力书写时代答卷。
疫情之下严守“门户” 畅通生命通道
物流口岸是一个城市的“门户”,事关货物进出与人员流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之一。2020年年初,面对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是作为中部重要的一类航空口岸,自去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后,许多湖北籍旅客大多在长沙出入境,因此口岸管理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长沙市人民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杨莉介绍,为全力确保防疫物资通关和运输保障,一方面工作人员轮班日夜坚守在航空口岸一线,同时迅速联动长沙县组织口岸联检单位、机场集团,启动口岸一级响应,率先全国建立口岸联检单位共同甄别、分流、隔离的属地管控工作机制,堵塞人员防控漏洞。
通过有效举措,先后成功保障伊朗德黑兰、美国纽约、巴基斯坦卡拉奇、英国伦敦、俄罗斯圣彼得堡至长沙的7趟临时商业航班包机,老挝万象、美国三藩、加蓬利伯维尔、几内亚科纳克里、香港至长沙的5趟公务包机,班保障工作创造了“长沙速度”。
在发现国内防疫应急物资紧缺、大量海外捐赠的防疫物资通道受阻、通关不畅时,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还首创海外防疫捐赠物资免费“客带货”模式,推动黄花机场率先在全国开通“零延时、零等待”的口岸通关绿色通道,确保口岸人货畅流。
自去年1月28日起,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积极发动铁建重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英国湖南同乡会等国内国外企业、社团、华人华侨、海外留学生捐赠物资,为长沙争取了应急物资308万余件。
截至2020年4月19日,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共进口防疫物资3397.39余万件,总价值约1.33亿元,其中转运湖北的防疫物资159批次,总价值约1927.4万元,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支撑和物资保障!
打造中部开放高地 稳定经贸物流通道
2020年 3月24日下午4点,伴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中欧班列(长沙)首列莫斯科班列从长沙货运北站出发,14天后抵达俄罗斯莫斯科沃尔西诺车站,这是长沙为稳外贸开辟的又一重要国际物流通道。
“莫斯科线路的开通,为湖南进一步开拓俄罗斯、中亚乃至欧洲的市场,搭建起一座便捷的贸易桥梁。”杨莉说,中欧班列(长沙)是长沙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
经过近七年的探索发展,中欧班列(长沙)已实现常态化品牌化运营,跻身全国“第一方阵”。2019年,中欧班列(长沙)发运量一举升到411列,比上年度增长189.3%,开行量排名全国第五位。
在疫情考验下,2020年中欧班列(长沙)率先全国保持“天班”开行,使长沙成为疫情期间四个仅有的“天班”城市之一。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抢占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制高点就会赢得发展权。在去年客运航线大面积停飞情况下,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引进顺丰、中外运、菜鸟等大企业到长沙安家兴业。特别是创新国际快件、国际邮件和跨境电商集约监管模式,成为湖南自贸区首个创新案例,并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
大江大湖大物流,借船出海天下殊。杨莉表示,在启程“十四五”,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长沙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将以“三高四新”战略为指引,紧抓湖南自贸区建设发展机遇,加快制度创新,科学谋划长沙物流与口岸、快递产业发展,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出台助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完善航空网络,以优异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湖南:全力打造中国内陆物流口岸的“长沙样本”
来源 : 人民网 作者 : 刘宾 余宛城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