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贾奥胜
环球时报3月11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当地时间11日就中国生产的传统芯片(即成熟制程芯片)召开听证会,就进一步提升相关关税事宜进行探讨。
(图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官网)
据美媒报道,当前,成熟制程芯片已在汽车、洗衣机及电信设备等众多日常生活用品中得到普及应用。显然,美国政府已经欲将关税措施扩展至进口到美国并采用中国成熟制程芯片的终端产品上。
美多家芯片企业面临困境
近年来,美国多家芯片企业相继陷入困境,尤其是成熟制程企业更是承压重重。
英特尔作为芯片行业的巨头,2024年净亏损高达188亿美元(约1361亿元人民币),经营状况严峻。同时,其位于俄亥俄州的工厂建设计划也被迫推迟至2030年,AI芯片的竞争力也明显落后于英伟达等竞争对手。
安森美同样面临挑战。2024财年,该公司GAAP净利润同比下滑32.5%,为应对市场压力,不得不宣布全球裁员2400人,占比达到9%。
(图源:新华社)
微芯科技也未能幸免于难。2025财年Q3,该公司营收暴跌41.9%,库存周期长达266天。为减轻压力,微芯科技宣布关闭亚利桑那州Fab 2工厂,并进行裁员,同时还暂停了申请1.62亿美元(约11.73亿元人民币)的美国芯片补贴。
碳化硅领域的领军企业Wolfspeed也遭遇了困境。其股价在三年内下跌了96%,2025年更是宣布裁减20%的员工。同时,该公司在碳化硅晶圆市场的市占率也被竞争对手快速蚕食。
美国芯片企业的困境不仅限于内部经营问题,外部供应链与政策风险也加剧了这一行业的动荡。尽管美国在AI领域占据优势,但在7nm以下先进制程方面仍依赖台积电和三星等亚洲厂商。
当前,特朗普政府拟对成熟制程芯片加征关税,这一政策一旦实施,将进一步冲击Microchip等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
全球芯片格局正在重塑
此次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发起的调查,指控中国通过“非市场手段”主导半导体行业,包括政府补贴、技术挤压及产能扩张威胁全球供应链,无疑加剧了中美在芯片领域的紧张态势。
然而,这种“焦虑情绪”并未阻止中国芯片进口格局的显著变化。
从进口格局来看,中国芯片进口的来源正趋向多元化。2024年,中国芯片进口金额高达3856亿美元(约27921亿元人民币),但其中从美国进口的占比却骤降至3%,仅位列全球第七,远低于中国台湾(36%)和韩国(22%)。这一数据彻底颠覆了“美国垄断全球50%芯片市场”的传统认知。这种变化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
一方面,中国进口的芯片以中低端消费电子、家电芯片为主,这类产品多由台湾、韩国厂商生产,而非美国。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各国和地区在芯片生产上的优势也逐渐显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对中低端芯片的需求旺盛,自然会更加倾向于从具有生产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进口。
另一方面,中国在中低端芯片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推进。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扶持,中国芯片产业取得了显著突破,2024年集成电路出口额达1595亿美元(约11549.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大部分终端产品(如汽车、家电)依赖中国芯片。据美国商务部于去年12月的报告,美国市场中使用芯片的产品有三分之二含有中国制造的旧型芯片,超半数美企无法追溯芯片来源,包括部分国防承包商。
这一现状无疑加剧了美国对华芯片产业的担忧,也促使美国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来限制中国芯片的发展。
《纽约时报》指出,加征关税虽可短期打压中国出口,但长期来看却会推高本土制造业成本并加剧通胀,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美国推动的“芯片四方联盟”也面临内部阻力,韩国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在中国设有工厂,若美国加征关税将直接波及盟友利益,引发盟友间的不满和分歧。
中国芯片产业加速跑
美国的技术封锁,原本意图遏制中国芯片的发展,却意外地倒逼中国加速突围,中国芯片产业正从“跟跑”逐步转向“局部领跑”,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成熟制程技术方面,中芯国际取得了重大突破。其28nm工艺良品率高达99.3%,通过三维封装技术,实现了等效5nm的性能,且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40%。
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芯片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国内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芯片选择。华为Mate60更是采用了自研的7nm芯片,DeepSeek算法成功替代了NVIDIA的GPU,这一变动直接导致后者市值暴跌,彰显了中国芯片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
尽管美国加征了关税,但中国芯片凭借成本优势和良好的性能,依然扩大了出口。2024年,中国12寸成熟制程产能占全球34%,预计2027年将达47%。
(图源:新华社)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月产能突破860万片晶圆,交付周期缩短至45天。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2025年前两个月集成电路出口1804.4亿元,同比增长13.2%。中国芯片不仅覆盖了欧美日等传统市场,还出口至俄罗斯等受制裁国家,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全球布局。
全球产业链也正加速与中国“技术共生”。特斯拉上海工厂采用中微半导体MCU芯片、ASML在上海设立技术中心等案例屡见不鲜,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当然,尽管中国芯片产业取得了显著突破,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在高端技术方面,7nm以下先进制程仍受光刻机、EDA工具等制约,存储芯片扩产也受到美国制裁的限制。同时,28nm成熟制程全球供给过剩已现端倪,价格战可能压缩利润空间。
中国芯片行业通过成熟制程的极致优化、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等策略,正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美国欲对中国传统芯片加税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贾奥胜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