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运 • 正文

美公布301调查结果 对我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采取措施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珠峰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珠峰

4月1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我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宣布最终措施答记者问。

发言人表示,美方措施充分暴露出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政策本质,是典型的非市场做法,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色彩,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严重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国际经贸秩序。

(图源:新华社)

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披露了基于对中国在海运、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结果,计划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采取的限制措施。

限制措施分两个阶段实施

据了解,限制措施分180天后和3年后两个阶段实施。

(图源:新华社)

第一阶段(180天后正式生效)针对中国船东和航运经营公司,征收基于净吨位/每次美国港口挂靠的费用,之后逐年递增;针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按净吨位或集装箱量征费,之后逐年递增;为激励美国汽车运输船的建造,针对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按照运力收取费用。

对中国航运企业运营或拥有的船舶收费,以净吨计算。前180天(2025年4月17日至10月14日)费率为0,随后从50美元递增至140美元。

具体为:自2025年10月14日起,每净吨收取50美元;自2026年4月17日起,每净吨收取80美元;自2027年4月17日起,每净吨收取110美元;自2028年4月17日起,每净吨收取140美元。

每艘船每年最多收取五次费用。

对非中国航运企业运营的中国制造的船舶收费,按净吨或每箱收费(按较高者计算)。前180天(2025年4月17日至10月14日)费率为0,后续分阶段递增。

具体为:

自2025年10月14日起,每净吨收取18美元;自2026年4月17日起,每净吨收取23美元;自2027年4月17日起,每净吨收取28美元;自2028年4月17日起,每净吨收取33美元。

或者:

自2025年10月14日起,每个卸货集装箱收取120美元;自2026年4月17日起,每个卸货集装箱收取153美元;自2027年4月17日起,每个卸货集装箱收取195美元;自2028年4月17日起,每个卸货集装箱收取250美元。

每艘船每年最多收取五次费用。

豁免范围包括:美国海事安全计划(MSP)船舶、空载或压载船舶、小型船舶、短途运输船舶、美国公司拥有的船舶等。若航运企业订购美国建造的同吨位船舶,可减免最多3年的收费。

对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收费,按CEU计算。前180天(2025年4月17日至10月14日)费率为0,之后150美元/CEU。若订购美国建造的同规模船舶,可减免最多3年的收费。

第二阶段(3年后生效)则主要限制了利用外国船运输液化天然气,以此激励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建造。这些限制将在22年内逐步增加。

此外,USTR正在根据总统海事行政命令,就港口起重机及其他货物装卸设备的拟议关税。建议对中国制造或含中国组件的起重机,计划加征100%关税。对中国制造的集装箱、底盘及相关零部件,计划加征20%-100%关税。该拟议关税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8日。

此次披露的限制措施源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五大工会在2024年3月份联合提交的一封请愿书。该请愿书将美国造船业的衰弱归结于所谓的“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中国在海事、物流、造船业的“不合理和歧视性”做法给美国商业带来负担或限制。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限制措施180天后正式开始执行,会对海上贸易运输的三大主力船型——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的航运公司带来冲击。”他表示不看好该政策会全部落地,后期还会有变化。

美国造船业难以挽回的颓势

限制措施新增了对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以及LNG船的限制要求,以促进美国本土建造替代船型。

美国经济自20世纪中叶转型以来,美国造船业产量开始下滑,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造船产量下降超85%,能够建造大型船舶的造船厂数量减少了超过80%。目前,美国所制造的船舶仅占全球商船总量的0.1%。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不同船型,美国船厂新造船价格较中国船厂可高达6倍。2014年签单的MR型成品油轮,美国船厂报价1.25亿美元(9.12亿人民币),同期中国船厂报价3650万美元(约2.6亿人民币)。2020年签单的2200吨风电安装船,美国船厂报价6.25亿美元(约45亿人民币),同期中国船厂报价3.3亿美元(约24亿人民币)。

(图源:新华社)

2022年,美森航运公司在费城造船厂下单订造3艘3600标箱集装箱船(LNG双燃料),每艘造价约为3.33亿美元(约24亿人民币),而中国船厂建造的同类船舶造价仅为5500万美元(约4亿人民币)。美国国会研究处(CRS)的报告《全球背景下的美国商业造船》指出,美国建造的船舶价格高达国际市场水平的四倍甚至更多。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产业空心化导致的制造业外迁、本土生产成本高昂,美国造船业的配套产品成本较高,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较低,仅为41%,船用曲轴和推进系统等关键设备完全依赖进口。

卡托研究所发布的报告《锈桶:琼斯法案如何削弱美国造船业和国家安全》指出:美国船厂建造同一艘船所需的工时比许多外国造船厂多出40%~60%。

2018~2019年间,美国建造的4艘符合《琼斯法案》的远洋船舶建造周期为35~42个月。美国造船业的低效率和长建造周期是《琼斯法案》保护主义政策的直接结果,这种政策不仅未能提升美国的造船能力,反而削弱了美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