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递 • 正文

补齐农村寄递物流短板,偏远地区如何构建多元化快递进村渠道体系?

  来源 : 央广网  作者 : 江晓晨
发布时间:  浏览: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4月份,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63.2亿件,同比增长19.1%。每天约5.4亿件的快递业务量,其中有超1亿件流动在农村地区。

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对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快递下乡”到“快递进村”,再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农村寄递物流发展越来越向纵深推进。

偏远地区快递通村“最后一公里”落实得怎么样了?近日,记者前往青海、云南等地实地走访,“邮快合作”“快快合作”“客货邮政”等模式推动下,快递进村的渠道越来越畅通。物流业“加速跑”,偏远地区如何进一步构建多元化快递进村渠道体系?

两名工作人员将快递包裹倾倒在分拣设备上(记者江晓晨 摄)

早上10点刚过,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统仓共配中心,一辆满载快递的厢式货车刚刚抵达。厢门打开,两位工作人员上车把包裹倾倒在分拣设备上。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十多位分拣员站在传送带两侧,将机器扫码后的快递分别投入到代表不同乡镇的格口内。五十镇快递驿站负责人李才让素开始对分拣完的快递进行扫码分装。

李才让素说:“在这边仓库要把村级站点的快递分出来,送到站点再入库。之前都是送到镇上村民自己取,因为太远取不了的人很多。现在快递能进到村级站点,村民能买的都会买,包裹越来越多。”

半个多小时后,李才让素开着她的小型厢货去她负责的站点投递包裹。到达五十镇巴洪村公共服务站,包裹刚刚卸车,就有村民来取件。

记者:当时为什么把这里当成驿站?

李才让素:小卖部生意也不是特别好,把快递放这里,还可以带动流量。

记者:这个站点快递量有多少?

李才让素:这两天就是100多件。快递送过来,村民收到短信就过来取快递了,比去镇上方便多了。

包裹卸车后有附近村民来这里取件(记者江晓晨 摄)

互助县统仓共配中心负责人李吉良告诉中国之声,目前当地有5家民营企业快递公司,已经建起50多个快递驿站。

李吉良说:“我们是极兔和圆通的县级加盟商,负责共配。到乡镇一级距离在20到30公里左右,有两个比较偏远的乡镇有70多公里和90多公里。目前互助县有50多个快递驿站,驿站到不了的地方有四名快递员配送。”

记者:每天的单量有多少?

李吉良:进港量在一万七到一万八左右,出港大概有五六百。

与海东市130多万的人口相比,海北州的人口仅有26万左右,面积却是海东市的两倍多。地广人稀,“快递进村”又该如何破局?

门源县桥滩村快递驿站投递员正在帮助村民取包裹(记者江晓晨 摄)

海北州门源县“交邮合作”仙米乡服务中心所在地,曾是一处闲置的汽车站。海北州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晓娟介绍,邮政和汽车站合作,将闲置车站改为快递驿站,免费给快递网点使用。利用“邮快合作”模式,可以稳固站点运营。

韩晓娟说:“有四个乡镇是这种模式,人员方面基本是夫妻或者亲戚。乡镇设了末端,村级站点以小卖部、商超的模式作为代放点,大一点的村一天可能有100多件,小一点的村可能五六件。邮政找的代投点快递可以搭载进去,快递老板找自己当地的亲戚形成的代投点,邮政也可以搭载进去,互相帮忙把站点固定下来。把老百姓的用邮习惯培养起来,购买欲望也增加了。”

在门源县韵达快递负责人余田柱看来,派送费低是当地限制快递进村的一大阻力,“邮快合作”确实更利于村级站点的稳固发展。

余田柱说:“我们这边地势偏远,费用比较大,乡镇的人比较少,快递件也相对少,一样的费用件量少成本就高。现在到我们网点的派费是1块多一点。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搭载邮政‘抱团取暖’,互相扶持。”

青海省的邮政快递合作,打通高原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实践可以追溯到2019年底。驻村设点、邮快合作、快快合作、客货邮融合发展等模式推动下,当地形成了“县域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为末端”的三级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韩晓娟坦言,青海多民族交融聚居,各建制村的情况差异很大,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扩大村级快递站点设置率。

韩晓娟说:“部分村是半农半牧、纯牧业村,冬天牧民回家了好找人,夏天牧民进山里放牧,有时候一天十多个电话都联系不到。我们在统计过程中,全海北州214个建制村,站点设置率接近60%,服务覆盖能达到80%多。我们也在引导一个村一个村逐步覆盖,至少达到90%的覆盖率,也是比较理想化的进村状态了。”

在青海省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杰看来,虽然2024年,青海农村地区投递量同比增长21%,但目前的派送费仅能基本维持站点运营,让企业有一定量的收益,才有利于服务跟得上。

马杰说:“我们派费只有1块多,这1块多我们要服务到老百姓手里,利润非常薄。目前,我们省的快递企业末端网点收支仅能达到平衡,只有处于临界点的微弱盈利。所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整合资源就是为了让企业能有一定的收益,这样才能发展壮大,服务才会有所提升。希望快递企业总部对末端投递能增加派费支出,末端网点有收益就会更稳定。”

同属高原地区,云南的山地纵横也给快递通村提出了挑战。今年3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促进“交快融合+商业赋能”推进农村物流降本增效入选2025年全国农村物流典型案例。

在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黄连河驿站超市内,不时有前来取快递件的村民。大关黄连河驿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徐兵介绍,为解决农村快递物流存在的“痛点”,大关县通过“快递+超市”模式,引导中通、韵达、极兔三家快递企业共同出资,成立黄连河驿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一县一驿站”的寄递物流服务品牌,运营县、乡、村快递寄递服务。

徐兵说:“大关县全县没有一平方公里的平整土地,运输特别困难。这个地方来的时候是一车,出去的时候可能只有一点,亏损很严重。市邮政管理局和交通局提出这样的概念,我们就想利用快递的资源来进行商业赋能,建设末端网点。通过开超市让快递入驻,让超市成为主要营收,快递成为引流,有人来取件,就可能有人来买东西。”

对企业来说,快递超市经营有了“造血”能力后,可以反哺快递业务量不足的短板。对村民来说,快递超市的出现也给了他们更多的消费选择。徐兵说,目前,大关县105个村、社区中,快递超市已在42个村、社区的黄连河驿站投入使用。

徐兵说:“以前每个站点都在不同的地方,要增加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共配以后,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给快递进村提供了基础条件。几家快递资源整合后体量也变大了,再共同成立第三方公司,商业板块盈利后我们又可以反哺快递。包括县城、乡镇、村,我们开店的成功率是100%。”

末端网点以“快递+超市”的模式逐步建立,快递下行的成本能否进一步控制?昭通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关分公司经理王朝波表示,通过资源整合把乡镇或二级客运站点闲置场地利用起来投入自动化分拣,低价出租给黄连河驿站“以商养站”。总体来讲,做到了降本增效。

王朝波说:“以前五家快递公司‘单打独斗’可能要30个人的人力成本,现在投入智能化分拣线可能只要三分之一。下一步,黄连河驿站的镇村两级的末端网点铺设完就涉及到100多家商超,黄连河驿站把物流供应做下来,我们的运输又结合进去形成深度融合。所以结合‘客货邮’融合发展以后,我们更能降低成本,还给经营者增加了收入渠道。”

此外,大关县还通过盘活国有运输企业闲置资产,推动各方达成战略合作,建成县级快递物流共配中心,升级乡镇客运站,推进农村客运班线改造,投入定制运输车辆等措施,为乡村快递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王朝波说:“区域化经营农村客运覆盖到大关县的每个村,但是要结合货运来做的话,单拉包裹到村但没有旅客出行亏损就很严重。所以深度融合之后,我们共同出资采购车辆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资金渠道已经解决,重点是要和黄连河驿站共同商议具体的细节问题,怎么出资、怎么覆盖、到每个村怎么调度等,要实现专车专用的功能。”

《云南省加快推进农村快递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将全面建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云南省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猛表示,农村寄递网络“神经末梢”的逐步完善,需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提质增效。

戴猛说:“今年政策层面力度更大、面更广,‘客货邮’融合发展今年大概对16个示范县的建设给予补贴,也可以集约化节省进村成本。通过2024到2026年三年时间,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实现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覆盖。”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