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
7月2日,在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由全国工商联物流业委员会指导、京东物流主办的“绿动交通智链未来:可持续发展会客厅暨京东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举办,来自交通物流领域的行业领袖、专业机构和企业代表共同出席,交流物流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和最新趋势。会上,京东物流正式发布以“智链协同共享未来”为愿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全球加速推进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可持续交通已成为连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纽带。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副主任谢辉在致辞中分享了“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的工作进展,并表示,京东物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所构建的绿色物流体系,不仅降低了物流环节的碳排放,更创新了“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模式,也为智慧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提供了鲜活样本。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全国工商联物流业委员会常务秘书长段志春在致辞中表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们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的关键路径。在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上,物流行业需积极探索绿色包装、新能源运输工具的应用,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京东物流的相关实践为行业树立了优秀榜样,尤其在“公转铁”方面积极探索,基于算法模型科学规划物流网络,优化线路,提升了铁路运能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转型对于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意义非凡。京东物流秉持“技术驱动,引领全球高效流通和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不断深化“青流计划”,在包装、仓储、运输等多环节不断创新探索,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建绿色生态链;坚持以“减量、复用、降解”为核心,成立行业内首个涵盖供应链上下游全链路业务的包装实验室,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超2000万个,减少二次包装超过10亿个;关心近50万京东物流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智能物流网络,因地制宜打造产地产业带和智能供应链中心,在偏远乡镇开设“服务站”,推动“农货出山”“快递下乡”。这些实践不仅是京东物流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京东物流将不断拓展可持续发展的边界,在服务客户、回馈社会、保护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布环节,京东物流可持续发展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京东物流FAST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背景、战略框架和具体内容,以及在环境、社会、治理领域京东物流将采取的行动举措。
据介绍,该战略以“FAST”为架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维度下的核心主张与战略路径,即“未来向新、绩效向优、行业向荣、技术向善”。京东物流以“未来向新”(Future-Oriented)为战略导向,旨在秉承长期主义,以新思维、新路径开拓京东物流可持续发展空间,贡献可持续的未来;以“绩效向优”(Advancedperformance)为战略重点,体现京东物流在环境(E)、社会(S)、治理(G)三个维度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以“行业向荣”(Supplychain)为战略协同,表达京东物流将通过可持续采购、提供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同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生态繁荣向上;以“技术向善”(Techfor good)为战略基石,展现京东物流坚持以技术为驱动,把向善理念融入技术开发和应用,实现科技力量创造可持续发展价值的乘数效应。
“我们将围绕‘FAST’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进一步细化具体行动方案和目标,夯实自身可持续发展基石。”京东物流可持续发展负责人说。
在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副主任谢辉、全国工商联物流业委员会常务秘书长段志春、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助理潘永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冯超、东方雨虹制造集团总裁吴士慧、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供应链采购负责人龙炜、长城商用车产品GTM总经理卢文、京东物流北京冷链库工单处理员张冬雪的共同见证下,京东物流发展“FAST”战略正式启动。
在于志宏社长的主持下,来自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潘永刚先生、来自李宁的龙炜先生、东方雨虹ESG总监陈莉女士、来自长城商用车的卢文先生,以及京东物流低碳产品战略专家王秭女士、京东物流铁路运力部负责人夏强先生,围绕“智链协同共创可持续商业价值”主题开展了圆桌研讨。发言嘉宾分别分享了各自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特色实践与思考,以及从可持续共同愿景出发推动开展合作,尤其是与京东物流开展合作所创造的ESG价值,同时也对未来更多开展碳数据、更多元的ESG解决方案合作,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打造绿色低碳循环朋友圈提出了期待。
7月1-3日,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交通展以“新质生产力交通新动力”为主题,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交通运输领域最新技术和设备,多项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实践案例集中宣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