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消息,“未来进口商品市场还有更多机遇。突破口将在垂直细分领域。当头部平台普遍覆盖主流市场之后,谁能在某一类人群或品类上做得更精细、更精准,谁就有机会抓住新的增长点。”7月2日,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海外购中国及亚马逊新加坡电商负责人李岩川在接受包括央广网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亚马逊海外购当日宣布,其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的首个年度级夏日大促“海折节”将于7月8日至12日正式开启。据悉,本次“海折节”期间,将有超过30000个国际品牌、200多万件海外商品参与。消费者可享受全球零门槛包邮、海外商品最快2日达等多种购物体验。同时,全新的“进口超市”频道也将正式上线。
李岩川表示:“‘海折节’是亚马逊海外购对进口电商消费者新需求与新偏好的深度响应,也是探索更好服务本地消费者的重要一步。”
消费者信心趋于稳定
进口电商的机遇远大于挑战
国内“618”电商大促刚落下帷幕不久,亚马逊的重要促销节点黑色星期五则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海折节”的推出,显示出亚马逊海外购意图挖掘进口电商业务在年中的潜力。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71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进口约5552.5亿元,同比增长4.1%。
谈及跨境进口电商现阶段发展的市场环境,李岩川对央广网记者表示,当前消费者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全球信息,对海外商品的关注度和期待也在持续提升,“未来进口商品市场蕴含诸多机遇。”
他具体分析道,政策层面,进口商品不仅享有税率优惠等政策红利,也受益于清关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优化;技术层面,AI快速发展显著提升各环节效率,对进口电商这样趋势变化快、节奏更加动态的行业变革作用显著;物流层面,随着跨境业务体量增长,未来或有更多企业采用商用航班进行货运,从而推动整个跨境物流链条效率的提升;
整体消费信心的改善也是有利因素。麦肯锡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消费者市场步入以个位数增长为特征的“新常态”。消费者信心趋于稳定。消费观念发生改变,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有助于实现个人成就的产品和服务。
不过,进口电商也面临挑战。李岩川指出,进口电商在配送时效上难以与国内电商相比,如直邮模式虽较过去提速,但仍难满足部分消费者对“即时性”的需求,急需商品时消费者可能转而选择国内替代品。此外,跨境购物需实名认证且受年度个人消费额度限制,对于部分消费频次高、客单价较高的用户,可能也会成为限制因素。
“尽管面临挑战,但我们始终认为,机遇远大于挑战。”在被央广网记者问及对进口电商的市场格局观察时,李岩川表示,“未来的突破口将在垂直细分领域。头部平台覆盖主流市场后,谁能在某一类人群或品类上做得更精细、更精准,谁就有机会抓住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在进口电商内容领域,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是我们重点关注和希望持续投入的方向。”
海淘用户更加年轻化
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扩展
在当下国内电商平台成熟的环境下,热衷海淘的用户群体有何特征?
李岩川以亚马逊海外购用户为例介绍,首先,这一消费群体呈现出更加年轻化的趋势,其整体收入和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地域分布上,用户正在从一二线城市,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扩展。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极大加速了全球商品信息在本地的传播。“零时差”的趋势感知,也在不断塑造用户对新品的期待。
值得关注的是,家庭中的女性在当前的消费结构中展现出持续且强劲的购买力。她们不仅承担着自身消费的角色,往往也是家庭中孩子、老人及配偶的重要消费决策者。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丰富和消费意识的提升,这一人群在购物时展现出更高的精明度与理性,注重产品性价比及口碑评价。
李岩川还向央广网记者分享了进口电商领域值得关注的消费新趋势,如护肤领域消费者对成分关注度提升,家居领域健康理念与科技更加紧密融合,部分细分品类体现出“情绪价值驱动”的特征,此外,宠物相关产品也是一个重要且充满潜力的市场。在海外,宠物用品市场已经高度细分且专业,体量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