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物流”一词一共被提及了三次。其中,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物流行业备受关注的一年。2024年2月份,物流议题首次列入了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这对于提升现代物流战略地位,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今年将要全面实施的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这是贯彻落实去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去年11月份中办、国办公开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国铁集团等单位积极印发实施配套文件,与中办、国办《行动方案》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产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和郴州市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
一、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努力方向
(一)优化运输结构:通过研究制定全省高铁物流发展规划和高铁货运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实施内河航运工程,力争到2027年,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较2024年分别增长5.7%和10%左右。此外,通过推进多式联运高等级标准制的修订,加快空陆联运“一单制”交通强国(物流强国)试点建设。
(二)推进铁路和公路改革:推进铁路专用线共用,降低物流资源配置成本。支持铁路货运场站开展物流服务经营活动,大力发展高效稳定、市场化的直达货运班列,完善铁路货运价格灵活调整机制。同时,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持续开展公路货运超载治理专项行动,严查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实施高速公路差异化的收费政策。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铁路等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实施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方案,促进铁路货运向铁路物流转型。改革铁路运输与调度生产组织方式,加强跨路局运输组织协调,创新系列物流产品,大力发展高效稳定、市场化的直达货运班列,积极探索用好高铁的快运功能。
(四)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发展:实施“新三样”物流高效便捷工程,加强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的国内港口仓储设施建设。开展新能源汽车物流提升工程,加强港口滚装码头建设,鼓励研发应用内河滚装船,积极探索发展新能源汽车集装箱运输等。
(五)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提速提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展区域物流枢纽动态调整,布局建设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功能复合、高效联通的物流设施群。
(六)推动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开展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培育形成省级枢纽经济先行区,争创国家级物流枢纽经济区。
总而言之,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推进铁路和公路改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与通道网络以及推动现代物流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物流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二、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途径探索
(一)优化物流网络与运输方式:通过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减少运输距离和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具体到企业层面,可以根据销售市场和客户分布,合理规划物流中心的位置,尽量靠近主要市场和客户,减少运输成本。此外,采用多式联运体系,如“卡车航班”运营模式,加快空陆联运“一单制”交通强国(物流强国)试点建设,推进多式联运高等级标准制修订等,也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二)提高物流效率:提高物流效率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譬如说,海尔公司提出的“零运营资本”就是通过加快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切实提高资金利用率。至于企业层面,还可以通过优化配送流程,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运输方式,从而降低配送成本。
(三)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作业的精准、快速处理,同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物流成本,进行精确控制。例如,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和成本。
(四)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化仓储系统和智能物流设备,也可以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成本和出错率。
(五)全面提升从业员工的物流成本意识:将成本控制理念扩展到企业各部门,大力培养员工的“战略性成本意识”,从产品开发到销售全周期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等等。
三、郴州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补齐全市冷链物流短板,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根据《湖南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湘政办发〔2022〕45号),我们结合郴州市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以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契机,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着力构建“全链条、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到2025年,全市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以及疫苗、生物制剂、药品等冷链物流品类稳步发展,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网络,全市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基本一致。
(一)科学布局建设三级冷链物流网络
1、创建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对标对表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标准,申报创建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促进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到2025年,争取创建3家左右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2、布局产销冷链集配中心。鼓励苏仙、桂东、资兴、北湖、临武、汝城等县市区打造区域性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以临武香芋、宜章脐橙、永兴冰糖橙、资兴清江蜜桔、桂东县中药材、汝城蔬菜、郴州福茶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建设一批集集货、预冷、分选、加工、冷藏、发货、检测、收储、信息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依托中国供销郴州农副产品物流园、桂东县沙田物流园、汝城县小黄姜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临武县乡村振兴物流集散中心、资兴市粮油仓储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永兴县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湘赣边安仁县铁路物流园(农副产品及中药材区)等,建设一批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销地冷链集配中心。
3、完善两端冷链物流设施。聚焦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集货、储运需求,重点围绕蔬菜、水果,兼顾薯类、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鼓励农产品流通、冷链物流等龙头企业建设具备集中采购、低温加工、跨区域配送能力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和中转保鲜库,建立面向销售终端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快速调配体系。聚焦城市“最后一公里”低温配送需求,鼓励各类农产品流通企业围绕“做优做香湖南饭”、打造预制菜产业链,大力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宅配”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建设改造前置仓等末端冷链配送网点,配备移动冷库(冷箱)或建设冷链物流快递专柜。鼓励快递企业针对郴州上行农产品季节性开通冷链运输专线。加快推进桂(东)新(田)高速、G4京港澳高速耒宜扩容工程等,联通国省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和冷链物流重要节点。
(二)提升冷链物流运输质量
1、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依托兴盛优选平台和郴州基地开通西南片区的冷链物流专线。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全力支持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建立电商物流信息无缝连接机制,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自动化水平和揽货能力。鼓励传统物流企业深化与电子商务的业务融合,从传统的递送、运输服务延伸至产业链多个环节,拓展电子商务服务功能。
2、完善城乡双向冷链物流服务。强化产地预冷、分拣分级、初加工、产地直销等功能,依托农博会、蔬果会等农产品产销平台,组织农产品供应商、农业企业与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采购商洽谈对接,推动产销双方建立长效机制。鼓励连锁商超、农贸市场、菜市场、生鲜电商等流通企业在城市供应链末端加快果蔬、肉禽水产等社区门店建设,并支持在销售终端完善相关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客货邮示范县创建成果,打造城乡冷链物流新渠道。持续开展供销社县域网络提升行动,充分发挥供销社集采集配职能,推动生鲜消费品下乡。做大做强市供销社社属企业,打造“供销”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上行能力。
3、发展冷链物流多式联运。推进郴州国际陆港冷链物流多温库区、冷藏集装箱堆场、冷链集散中心等货场变市场建设。支持中国供销郴州农副产品物流园建立冷链物流多温库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冷链甩挂运输,建立“冷藏挂车池”,完善冷藏车和冷链设施设备共享共用机制。依托中欧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运输冷藏集装箱,推行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化统一单证,推广“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东盟、中欧班列、湘粤非班列发展铁铁、公铁、铁海联运。
(三)推进冷链物流创新发展
1、加快数智化发展步伐。加快冷链物流全链条追溯、运输全程温控、供应链协同、冷链智能配送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依托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舜华鸭业)、大型农批市场(中农批)、生鲜水果市场(义捷现代物流)、农产品物流园(资兴达达物流、永兴金泉物流)等,加快推进冷链场站设施、载运装备设施等冷链设施设备数字化改造,结合城市大脑平台建设,推动冷链要素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对符合移动互联网项目发展引导方向的,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数智化改造。推进郴州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并对接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参与全国性、多层级数字冷链仓库网络建设。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物流企业使用第三方冷链物流运营服务平台,重点推荐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自主开发运营管理软件申报项目。
2、加速绿色化发展进程。对照工信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至四批)》,开展高能耗落后机电设备核查工作。强化新型保鲜减震包装材料、节能环保多温层运输工具、多温区陈列销售设备等产业化应用。加大低碳技术的应用,加强制冷剂、保温耗材等回收和无害化处理。鼓励企业对存量冷链设施设备开展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制冷设施设备和高排放冷藏车。鼓励利用自然冷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支持有条件的冷库合理利用屋顶空间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推进布局公共充电桩、换电站、加气站。推动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鼓励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推动冷链运输设施设备规范化。对全市冷链车、冷链库、蓄冷箱、保温箱进行系统摸底,为所有符合法定条件的冷链运输车辆办理道路运输许可手续。逐步建立冷链运输装备的智能监管体系。鼓励和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物流等企业升级改造或新建一批符合实际的标准化设施,配置和使用标准化托盘、可循环标准化周转箱(筐)、笼车等运载单元以及蓄冷箱、保温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器具,并作为采购订货、收验货的计量单元,实现冷链运输全程“不倒托”“不倒箱”,推动农产品冷链技术装备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有序衔接,减少流通环节损耗。
4、强化技术研发创新。加大冷链运输车辆在轻量化材料、车厢结构及工艺、制冷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方面核心技术攻关,在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货物温度、运行轨迹等方面形成一批创新成果。指导推荐企业申报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推进冷链物流领域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组织企业申报市级技术研发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善冷链技术创新应用机制,支持企业与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冷链技术创新与应用平台,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应用体系。
(四)提高冷链物流支撑能力
1、做大做强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国、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落户郴州,并将冷链物流项目招商引资纳入全市与央企省企对接合作工作事项。重点扶持10家骨干冷链物流企业。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开拓冷链物流业务,通过项目引进、股权合作等方式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加大与中国供销集团、湖南供销集团等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的衔接交流。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吸引国际、国内著名企业,吸引民间资本等多种市场主体参与农产品深加工业经营。鼓励上下游企业加强冷链物流战略合作,建立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和同业企业间的冷链企业联盟、行业联盟。开展冷链物流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星级冷链物流企业。
2、夯实专业服务支撑。重点聚焦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六大主要生鲜食品,鼓励第三方机构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优化冷链服务流程与规范,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支持冷链龙头企业、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开辟冰鲜、冷冻专卖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政策,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凯程医药等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发展医药物流中心,鼓励快递企业开展生物医药、中医药等专业化温控供应链服务。建设冷链食品监管仓,并按防疫要求对监管仓运转流程、消毒、个人防护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3、推进冷链标准体系建设。支持省冷链协会完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技术方案及项目验收标准,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和社会团体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严格落实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指导作用。动员有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提升企业标准化建设能力。对国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宣贯培训。开展冷链物流标准监督检查和实施效果评价。
4、建立冷链物流统计体系。充分发挥市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行业协会带动作用,开展全市冷链物流行业调查,全面掌握行业发展情况。依托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冷链集配中心、骨干冷链物流企业等,加强行业日常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根据需要开展冷链物流统计试点,各县市区明确1-2个冷链物流统计样本点企业,参照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统计制度要求,配备兼职统计员,参加统计培训,加强统计管理。
(五)加强冷链物流全流程监管
1、健全监管制度。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冷链物流监管机制,强化跨部门监管沟通协调。完善主管部门监管制度,分品类建立完善日常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加强申报、立项、建设、验收等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定期调度,依据项目实施进展及时开展现场督查指导。督促相关经营企业严格执行食品、食用农产品入市查验记录制度。
2、创新行业监管手段。推进冷链物流智慧监管,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冷链物流社会监督。督促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统一录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资金项目监管平台,推进线上线下同步监管。推广应用“湘冷链”进口冷链追溯系统,建设运行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冷链流通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检验检测和溯源等设施设备,严把农产品入市质量安全关。推动建立市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与省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资金项目监管平台、全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监控平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形成全链条追溯体系。
3、强化检验检测检疫。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实行从疫苗运输、储存到使用的全链条监管,严把疫苗的安全质量关。压实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运营企业的主体责任,动态建立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提升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力度,规范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新冠病毒感染防控相关工作。组建郴州可视农业联合会,建设公共型农产品安全溯源展示中心,探索建立公共型农产品溯源体系。
(作者系高级工程师,高级物流师,中国物流学会特聘研究员、中国物联规划智库专家、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大赛评委,湖南智库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