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公交车,不仅载客,还能运货。近期,河南郑州、江苏南京、四川成都等多座城市公交集团与顺丰达成合作协议,探索“公交+物流”跨界合作模式,让“同城快递”进一步提速,原本第二天才能送达的快件,如今两个半小时内即可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创新之举,正为运输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与活力。
在交通运输格局变革的当下,传统公交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城市客运量为386.70亿人次,仅为2019年同期客流量的55.90%。私家车数量迅速上升,地铁网络不断加密,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多元化出行选择使公交车的吸引力逐渐下降,经营状况不佳成为许多城市公交系统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快递物流行业虽持续发展,但也面临成本高企、配送效率提升瓶颈等问题,尤其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交通拥堵、末端配送资源分散等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公交+物流”的跨界合作模式成为双方突破困境、实现共赢的有益探索。
“公交+物流”模式具有诸多积极意义。一方面,公交集团拥有覆盖城市全域的线网体系、高效的调度能力和多元的场站资源,这些优势融入快递配送网络,能够有效盘活闲置公交资源。在非高峰时段,原本空载或低载的公交车可充分利用车厢空间运输快件,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快递公司借助公交系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配送时效。公交车固定的运行线路和班次,使快递运输更具计划性和稳定性,减少因交通拥堵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延误,还能减少快递车辆在城市道路上的运行数量,缓解交通压力。此外,公交站点广泛分布于城市各个区域,靠近商圈、写字楼、住宅区,可作为快递物流的末端节点,节省快递企业建设和租赁末端网点的成本。
这一合作模式也是对国家关于建设交通运输市场顶层设计要求的生动实践。2024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强调要推动交通运输市场要素资源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打破数据壁垒,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共享共用。“公交+物流”合作中,公交集团与快递公司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对公交车辆运输快递的实时监控、调度,以及快递全流程追踪。将公交场站改造为分拣点、前置仓,甚至物流无人机起降平台,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市场要素资源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利用,有助于在不增加车辆总量的情况下,实现运输市场的高效运转,落实城市绿色发展理念。
“公交+物流”的跨界合作,为运输行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与完善,未来或许人们在等公交的同时顺便寄个快递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运输行业应抓住这一创新契机,不断探索更多资源整合、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运输需求的同时,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