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20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最近,河南郑州公交集团宣布与顺丰达成合作,双方计划共同探索“公交+物流+生态”跨界融合的新模式。而近几个月,顺丰正在更多城市落地“快递+公交”的合作模式,已经签约合作城市还包括陕西西安、湖北武汉、甘肃兰州等地。
近年来,在私家车、地铁、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并存的现实语境下,全国多个城市的公交公司都面临客运量下滑的情况,有的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如何破局,让公交车在城市中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成为一些公交公司的一道“必答题”。
“公交+物流”模式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诸多城市的青睐,关键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通常情况下,公交运行具有明显的潮汐特征——早晚高峰时段客流较大,平峰时段则常常座位空置。快递物流将闲时空置的公交资源利用起来,为公交公司创造了新的运营收入;公交网络覆盖范围广、线路站点密集,能为快递公司降低一定的运输成本,不仅能性价比较高地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道路资源利用效率。
将闲置的公交运力转化为物流资源,这种看似简单的联动合作,实际上是城市公共服务思路的拓展。它打破了传统思维中“公交只能载人”“快递只用货车”的想法,注重跨界和融合,有助于资源的高效调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当然,现阶段来看,服务公众出行仍是公交运营的“主业”,公交公司要开拓送快递等“副业”,须建立在做好“主业”的基础之上。面对类似服务功能的融合和探索,各方还需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多给类似的创新与合作一点时间,他们或许能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