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实习记者 卫小波
8月27日,交通运输部举行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7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源:交通运输部)
货运量平稳增长
“总的来看,今年7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颖介绍道,在公布的1~7月行业“成绩单”上,主要指标如货运量、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及港口货物吞吐量均保持增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强劲势头,内生动能持续增强。
据最新数据,当前货运量保持平稳增长,7月份完成49.7亿吨营业性货运量。其中,民航货运量增长最多,达到了15.3%。1~7月,累计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30亿吨,同比增长3.8%。
港口运营同样显示出加速态势,7月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4亿吨,同比增长6.9%,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6%和5.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996万标箱。1~7月,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亿标箱,增长较快,发展喜人。
同时,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持续扩大。7月份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57.1亿人次,铁路、水路和民航客运量均有所增长,其中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最多,达6.6%。1~7月,累计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94.6亿人次。
交通建设投资仍处于较高水平,7月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其中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分别完成771亿元、2005亿元、173亿元和112亿元。前7个月累计完成投资1.95万亿元,持续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7月份多项指标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向优向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行业“成绩单”,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活力的积极恢复,也为巩固经济向好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
深入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
在当今技术迅猛迭代的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部始终积极依托新质生产力,以科技赋能行业创新,切实破解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推动交通运输领域高质量发展。8月16日,交通运输部指导成立了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提出要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顶层设计方面,目前已形成了“1+N+X”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总体技术架构。据介绍,“1”指的是1套通用技术底座,“N”是训练N类垂域模型,“X”是面向具体业务场景的智能体,即在一套开放兼容的通用技术底座上,引入细分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形成一批专业化方案直接应用于行业。
为加速落地部署,交通运输部已梳理出860余个人工智能可赋能典型场景,并聚焦行业监测、安全监管等高频刚需领域。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加快智能体研发,首批智能体将接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支持实时研判与辅助决策。同时,未来还将举办第一届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体创新应用大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真正落地行业一线。
目前交通运输部以“四平台”(技术协同、数据流通、应用创新、交流合作)和“一枢纽”(产业转化)为重点,推动大模型资源共建共享。8月16日成立的“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目前已吸引5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及科研院所加入,助力形成开放、繁荣、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路径,也为构建智慧、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政策保障
6月27日,公布了《农村公路条例》;7月31日,《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公布;8月5日,公布修订后的《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警示约谈和挂牌督办办法》……密集的政策发布,凸显了交通运输部近期深化行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力度。
《农村公路条例》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制定的农村公路行政法规,该条例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适应,从法规层面明确农村公路范围和定位,规范建管养运制度。下一步将开展宣传解读,完善配套政策,指导各地谋划发展重点,提升路网质量与服务能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是立足农村公路发展的实际,是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制度支撑和保障。
《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则计划到2027年,全面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实施修复性养护工程30万公里,技术状况优良路率保持在70%以上,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万公里,改造危旧桥梁9000座,建制村通公交率达到55%以上,力争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基本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覆盖。
此外,修订后的《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警示约谈和挂牌督办办法》,聚焦部级实施主体,新增“点对点”提示函加强警示,强化对重大涉险事故、多发事故及整改不力的及时约谈和挂牌督办,并推动信息公开。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综合运用各项措施督促责任落实,指导各地各单位完善制度,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