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能源 • 正文

产经述评:退役潮在即,用“标准”筑牢动力电池回收绿色根基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常河山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常河山

10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布会披露,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30年回收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回收量已超30万吨、规模达480亿元。2030年千亿市场的“蛋糕”已现,但要接住即将涌来的退役电池,避免“资源变垃圾”,市场监管总局牵头的22项国家标准,已成最关键的“托底力量”。

标准是堵住产业乱象的硬防线。动力电池回收缺少规范,会产生很多隐患。比如,小作坊露天拆解导致电解液渗入土壤,非正规渠道余能检测不严致使“带病电池”流入储能市场。

而我国22项国标,已织密全链条规范网。如《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明确每块电池需编码登记,实现源头可溯;《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细化“电芯无损分离”流程,避免暴力拆解;《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系列标准要求镍、钴、锰回收率不低于98%、锂回收率不低于85%,并通过标准化充放电循环检测剩余容量,确保电池安全性能。

可以说,这些标准“从根上杜绝了野蛮生长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风险”。

地方示范是复制经验的活样本。作为动力电池产业重镇,福建的“标准+技术”模式最具借鉴性。依托宁德时代、厦门钨业等龙头企业,当地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地方标准:邦普循环的DRT定向循环技术成地方标准后,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6.5%,2024年处理废旧电池超12万吨,产出1.71万吨再生锂盐。

更重要的是,福建示范企业通过标准化流程,将电池处理周期从行业平均15天压缩至12天,再生材料合格率达100%,完全符合新电池生产要求。这种“技术定标准、标准促产业”的路径,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板。

动态迭代的标准是预留未来的缓冲带。动力电池技术迭代迅猛,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不断涌现,回收标准若跟不上,再完善的规范也会“过时”。

市场监管总局已明确,下一步将针对绿色设计、余能检测、放电、存储、定向循环等方面,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修订。例如参考《电力储能电站钠离子电池技术规范》(GB/T 44265-2024),制定新型电池专项回收要求,并推动《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再生利用》系列标准修订,确保标准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这种“提前布局、随技术调”的思路,能有效避免标准滞后导致的资源浪费。

明年,82万吨退役电池即将涌向市场,动力电池回收早已不是“赚差价”的生意,而是新能源产业闭环的“必答题”。22项国标筑就的防线、福建等地的示范经验、动态迭代的标准体系,三者拧成一股绳,才能稳稳接住这场退役潮。

每一块退役电池的规范回收,都关系着我们身边的土壤安全、资源的可持续。唯有以标准为纲,让每块退役电池都能通过规范流程再生,千亿市场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价值”,成为推动“双碳”目标落地、保障资源安全的坚实力量 。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