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铁路货运再传佳音。国铁集团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0.3亿吨,同比增长3.4%。铁路货运实现稳定增长,物流产品持续优化升级,跨境通道保持安全畅通,一条条钢铁动脉的强劲搏动,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铁路货运的稳健表现,既反映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也展现了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上,铁路正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谱写着物流现代化的奋进之歌。
铁路货运量向来被视为经济运行的“风向标”。铁路部门充分发挥大运量、长距离、全天候的优势,为重点物资运输搭建起高效畅通的绿色通道。在事关国计民生的能源保供上,铁路部门科学调配运力资源,确保电厂存煤持续保持高位。与此同时,冶炼物资、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也实现稳步增长,“北粮南运”等大通道的畅通,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这些扎实举措,凸显了铁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特别是在应对极端天气、保障迎峰度夏等关键时刻,铁路运输的稳定可靠,筑牢了国家能源安全和民生保障坚实堤坝。
从传统铁路货运“站到站”的运输,到现代铁路物流“门到门”的服务,这一转变,标志着铁路从“铁老大”向“店小二”的角色蜕变。班列化运行让铁路货运更准时,可极大满足现代制造业对供应链稳定的基本需求。多式联运让物流衔接更顺畅。广东在拓展沿海主要港口内陆出海物流通道方面成效显著,累计建设的内陆港已达37个,打造了辐射内地、联通海外的海铁联运通道。“一单制”铁水联运模式创新实现突破。广铁集团开行的全国首条贯通长江港口的“一单制”铁水联运班列,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全程无忧”,全程运输时间缩短5至7天,物流成本较传统模式降低约20%。
在广袤的亚欧大陆上,一列列钢铁驼队来回穿梭,绘就共建“一带一路”的动人画面。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持续稳步增长,不仅带动了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更促进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与此同时,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发送量持续增长,中亚班列开行态势良好。这些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繁荣,在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铁路,正在互联互通中发挥着独特优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近年来,铁路部门积极推动“铁公水”全程物流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融合。譬如,广东推动的港铁一体运营成效显著,广铁集团将南沙港站、南沙港南站货运业务统一委托广州港运营管理,一体化编制海铁联运生产计划,整体作业效率显著提升。这种协同效应,不仅能提升物流整体效率,更可显著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从北国粮仓到南方港口,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从物流通道到经济走廊,铁路货运的现代化进程,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经济的时空格局。随着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完善,铁路必将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更有力支撑。这条钢铁动脉,正以其稳健而有力的搏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