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卫小波
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下达了印发《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明确规划发展蓝图: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实现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此举从“硬件”建设与“软件”赋能两端同步发力,为园区的智能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创新与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的“施工图”。
(图源:新华网)
高标准园区建设按下“加速键”
我国的数字化转型正迈向全面深化的新阶段。2015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支持数字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标志着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顶层设计正式启动。截止到今年6月底,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超过3.5万个,我国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为数字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过程中,高标准数字园区作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其建设规划推进节奏持续加快。早在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首次提出“到2027年要建成200个左右、2030年建成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
进入2025年,政策布局进一步提速。2月26日,工信部在国家高新区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明确将采用“一个指南、一套体系、一批经验”的系统化思路推进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今年5月,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9月1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再次将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列为第五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工业领域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位置。
从顶层设计到部门推进,从目标提出和路径细化,数字中国的建设蓝图层层深入,推动着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在浪潮中持续升温。
在此背景下,《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应运而生,明确以推动园区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统筹推进服务与管理数字化进程,系统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能级,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提出“四高”目标
《指南》提出要“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实现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不仅要显著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更肩负着探索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智赋能园区发展的典型模式” 的深层使命,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肩负如此郑重使命,数字园区建设必须立足“高标准”。《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期满后的高标准要求,提出“四高”目标,即应达到“产业数字化水平高”“专业服务品质高”“运营管理效率高”“基础设施能级高”等建设标准。
具体而言,要求园区实现工业互联网全覆盖、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率100%;提供高质量数字化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覆盖规上企业达100%;建成覆盖资产、经济、绿色、安全等环节的智慧管理系统;数字基础设施双千兆网络覆盖率100%,算力有效部署,数据安全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为达成“四高”目标,《指南》系统部署了四大建设任务:
一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造智能工厂、开展链式改造、服务中小企业,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二是加强园区数字化服务,拓展生产性、生活性与政务服务,构建高品质数字化生态;三是完善园区数字化管理,实现资产、经济、绿色、安全等核心环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控;四是夯实数字化支撑能力,升级网络与算力基础设施,构筑数据开发利用平台,并全面提升安全保障水平,为园区数字化转型筑牢底座。
在实施中,工信部要加强对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地方工信主管部门则按照《指南》标准开展评估,选择符合标准的园区。政策上,工信部将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中小企业转型等工作,大力支持数字化园区的建设。同时建立年度评价体系,总结推广典型模式,确保建设落地见效。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