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郴州是国家划定的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是国内外知名的矿产资源大市,历来有着“中国矿晶之都”的美誉,是国家明确的一年一度的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的永久性举办地。而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走绿色生态化之路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与“青山碧水新湖南”的重要任务。
郴州市,是国家和省资源开发和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地区,面积1.94万平方公里,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46种,产地350处,重点矿区122个,资源总储量数十亿吨,潜在经济价值数万亿元,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内分布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黑色金属资源、贵金属资源、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资源、微晶石墨资源、能源矿产和化工及其他非金属资源,具有资源类型全、共伴生矿产多、产业关联度强和综合利用价值大的特点。经过60多年的开发,郴州的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能源工业、石墨工业等有了一定的规模,为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全市矿业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曾长期达到50%以上。但是,全市矿业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历史遗留问题严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动能转换迟缓,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2010年以来,根据中央和省里文件精神,全市开启了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的进程,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全面评估矿业绿色转型进展情况,推进矿业绿色转型深入实施,对切实解决矿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郴州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建议:
郴州市矿业绿色转型迫切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在全市范围实现统一规划、多层布局、协同推进。
1、尽快开展全市矿业发展现状调查评估。全面了解和把握全市矿业经济活动现状,分产业、分地域、分层次、分状态开展专项调查与评估。分产业主要按有色、煤炭、石墨、贵金属、重要非金属、建材、矿物宝石、萤石氟化工八大产业开展利用现状调查;分地域主要按县(市、区)、跨县(市、区)重点矿区开展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分层次主要按矿业产业链勘查、采选、冶炼、加工和生产性服务业五个环节进行现状调查;分状态主要按自然闭坑、整合关闭、停产半停产、正常生产四种状态进行矿业企业现状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可行性评估。调查评估工作可以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以调查评估为基础,建立开发与利用现状数据库。各县(市、区)要组织对本辖区矿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性调查评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工信局、市应急管理局要依据部门职能职责,对本行业矿业绿色发展现状开展专业性调查评估,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调查评估报告。
2、提前启动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衔接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启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坚持以探、采、选、冶、深加工、尾矿和废物利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政策制度设计一体化为主要内容,制定市、县(市、区)两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全市矿业有序开发、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源头管控。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部分:一是规划基础,包括前轮规划实施评估、主要成效、面临形势。二是总体思路,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三是创新发展,培育矿业发展新动能,包括管理机制、找矿机制、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等。四是协调发展、优化矿产开发保护格局,包括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与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与城乡建设等诸多关系。五是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包括调控开发总量、严格准入条件、强化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进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矿业等。六是开放发展,促进矿业国际合作,包括推进“一带一路”矿业合作、提高矿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矿业“走出去”步伐等。七是共享发展,实现资源惠民利民,包括助力脱贫攻坚、完善开发收益分配机制、争取更多公益性地质调查服务供给、促进矿城矿镇可持续发展等。八是规划实施与管理,包括组织领导、重大工程、监测评估、监督管理等。要求规划文本图文并茂,既符合惯例,又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3、科学编制全市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郴州市申报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应抓紧组织力量,组织编制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科学设计全市绿色矿业发展路径,明确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实施示范区建设方案要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由谁干的操作性问题,细化、实化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指标、任务。总的考虑按“12368”框架体系来组织内容。突出一个转变,即推动全市矿业“脱胎换骨”式转变,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双转驱动,即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明确三大目标,即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构建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路径、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新机制;实现六大指标,即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比重提高到30%以上,资源利用“三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历史遗留污染矿区基本得到恢复治理,资源开发及选冶企业“三废”排放100%达标,大中型以上矿山全面达到绿色标准;落实八大任务,即强化规划管控、开展集中整治、推进生态修复、推进绿色勘查开采冶炼、优化矿业结构、构建新型矿业市场体系、严格依法治矿、完善政策体系。
4、抓紧制定矿业绿色转型“减、退、优、绿”攻坚行动计划。减,就是进一步减少矿山总量,减少传统落后产能;退,就是推动中心城区和县城矿产冶炼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优,就是依靠创新驱动,开展技术合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矿业先进产能大提升,矿山智能化大改造,矿业产业链大延伸,废弃矿山再开发;绿,就是通过大规模的绿色改造,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创办绿色工厂,促进矿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大幅提升。围绕“减、退、优、绿”,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实施攻坚突破,推动矿业“脱胎换骨”式转变。
积极推进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有序开发、高效利用、科学调控、优化布局,努力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促进资源开发利用与市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决打破“矿竭城衰”困局,全面实施以“减、退、优、绿”为突破口的矿业结构调整升级攻坚行动,努力走出一条从“成熟型阶段”跨越“衰退型阶段”而直接进入“再生型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1、夯实矿产资源基础。开展集中整治,优化勘查布局,实施找矿突破,建设资源基地。集中整治,主要开展重点生态保护区矿业活动专项整治行动、矿山企业环保督查专项行动、以砂石土矿为重点的露天开采矿山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全市矿业活动完全纳入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的轨道。到2025年,全市“小、散、乱、污”矿山企业基本退出,市中心城区和县城附近矿产冶炼企业大部“退城入园”、实现绿色改造,矿山采选和矿产冶炼企业“三废”排放100%达标。加强勘查,着力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以国内紧缺的能源和非能源重要矿产为主攻矿种,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和微晶石墨、矿物宝石、碳酸钙、煤系气、稀土等矿产资源,选择在桂阳、永兴2县的大义山地区,桂阳、嘉禾2县的何家渡-宝坪矿田,苏仙、北湖、资兴3市区的东坡-高垅山地区,临武、桂阳、嘉禾、宜章4县的香花岭地区周边,北湖、宜章、临武3县区的芙蓉矿田,桂东、汝城2县的诸广山南体中段,汝城、资兴2市县的三九-白云仙地区等18个重点勘查区开展勘查攻坚行动,实施外部重点区域找矿和危机矿山深边部找矿双管齐下,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发现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隐伏矿床,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扭转资源衰减、矿城收缩的被动局面。
2、弥补矿业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资源加工型产业发展步伐。实施“整合链接、延伸提升”的产业发展策略,依托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推进资源产业链条化,集聚资源加快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促进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夯实产业链基础环节。完善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等矿业产业化平台建设,保障和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力补产业链“短板”。引进和培育关键缺失环节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矿业产业的成长壮大并向下游延伸、向高端提升。重点围绕钨钼产业链、铅锌产业链、锡产业链、白银产业链、铋产业链、石墨及石墨烯产业链、萤石氟化工产业链、铜产业链、煤-气-煤化工产业链、铍产业链、新型建材产业链等11条矿业产业链稳增长、调结构、破瓶颈、补短板,大力推进矿业产业链条再造,着力构建资源勘查、回收、开采和加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矿业经济产业链。
3、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优化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通过产业链的“链接”,资源产业向下游产品延伸,形成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及稀散元素、石墨及石墨烯、萤石及氟化工、煤气化工、建材等多产业横向扩张和资源深加工的纵向相结合的循环型矿业产业。重点发展矿物宝石产业、铍产业、稀土产业、优质硫酸钨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煤化产业、地热产业等矿业接续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科技进步趋势,积极发展传统优势非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支柱型产业,重点发展交通、矿山、农粮、水电、冶炼等配套设备和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装备、环保及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产业,锻铸造、模具和关键零部件等配套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材料的矿物新材料产业,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有条件的采矿区和矿山废弃地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装备式建筑产业。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特色服务业,充分利用矿区现有厂房和设施,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家具、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资源产品优势,建设一批矿业重要产品区域性物流中心、基地,发展矿业生产性和矿区生活性服务业;利用一方好山好水和工业文明资源,推动矿山工矿旅游、矿业博物馆旅游、矿企工业遗迹旅游、矿山自然风光旅游、科普旅游等工矿旅游、休闲、观光。利用修复矿山生态范围广、任务重、上级支持大、持续投资时间长的特色,抓住机遇大力培育发展矿山生态修复产业。
4、培育发展大型矿业集团。以科技含量、精深加工、环保水平、绿色发展、投资强度、吸纳就业能力为标准,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矿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矿业产业链其他环节配套企业的发展。优化要素投入方式,优化矿业产业布局,实行政策倾斜、做大做强矿业龙头骨干企业。实现矿产资源优化配置,使资源流向矿业骨干企业;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矿业骨干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和向深加工产品延伸,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创新风险投资机制;用足用活国家、省赋予的矿山用地政策,优化矿业龙头骨干企业用地服务;鼓励和支持矿业骨干龙头企业牵头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控制矿产资源。到2025年,在全市矿业领域,形成20-30家集勘查、开采、回收、加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矿业集团,培育10-20个接续替代产业集群,改造建设10-15个接续替代骨干矿业基地、产业园区和集聚区。
加强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转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以节约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利用,提高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1、实施“循环引领”工程,构建循环型矿业发展体系。其初步构想是:将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土及稀散元素、萤石氟化工、煤系气及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接续替代产业等几大主导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提升矿业发展的产业关联度,实现矿业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矿业产业链的“链接”,形成金属资源深加工系列产品、萤石氧化工系列产品、煤系气开采和煤化工系列产品、新型建材系列产品、石墨及石墨烯新材料系列产品等多产业横向扩展和资源深加工的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矿业产业,以及副产物和废弃物资源化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循环圈,逐步构建原矿开采-城市矿产-矿产冶炼-矿业深加工产业链。到2025年,全市实行循环式生产的矿业企业达到100个,实行循环化发展的矿业产业园区和集聚区达到10个,实行循环式组合的矿业产业链条达到11个。
2、实施“绿色财富”工程,打造千亿元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以关键技术突破为驱动力,以共伴生矿和尾矿高效高值整体利用为突破口,在储量大、共伴生的铅锌矿、钨锡矿、铜矿、金银矿等矿区,开展金属矿产综合开发试点示范。开展共伴生和尾矿库多元属利用价值评估,建立尾矿库综合利用档案和项目库。推进柿竹园、宝山、黄沙坪、小垣、瑶岗仙、红旗岭、桥口、新田岭、香花岭、香花铺、三十六湾等矿区共伴生矿和尾矿有价金属的高效分离提取和高值高效利用,开展尾矿多元素回收整体利用。支持利用尾矿和废石生产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鼓励资源枯竭县市和矿区开展尾矿回填和尾矿库复垦。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点推动金属渣、化工渣、赤泥、磷石膏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加强有色金属二次物料、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着力推进矿业固废中战略性稀贵金属回收,建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永兴柏林-太和工业园区和桂阳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区两个矿产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多种工业固废物协同利用。推动“城市矿产”深度开发利用,促进永兴等现有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提质增效,引导园区(基地)外的规范废弃电器电子折解企业、报废汽车折解企业入园发展,提升“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水平。
3、实施“百矿万亩”工程,积极整治利用矿山废弃地。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积极引导、有效激励,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长期大规模开发矿业所形成的大量矿山废弃地,实行积极整治,推进复垦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初步考虑从全市生产和闭坑的矿业企业,选择50个重点矿区、100个矿山企业,10000亩废弃地面积,实施集中综合治理工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的治理模式,做到宜林则林、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景则景,有力地促进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整治和复垦利用,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实施“百井百站”工程,利用煤矿废弃矿井建储能电站。做好煤炭行业“减、加、转”文章,大幅减少传统产能,大力增加新型能源产业项目,实现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据2018年统计,全市工业用电负荷高峰期为192万千瓦,低谷期为58万千瓦,峰谷之差达2.3倍,建设储能电站潜力巨大、大有可为。选择具备条件的100座煤矿,引进零排放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利用煤矿废弃巷道作为储气库,搭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设100个储能电站,既可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缩小峰谷负荷之差,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又能为煤矿废弃矿井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行业萎缩给全市经济带来的冲击,给全市煤炭行业增加发展新动力。
1、积极治理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明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责任,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实施塌陷区重点工程、大型矿坑、滑坡泥石流、地下水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重点加强对临武三十六湾多金属矿区、永兴马田煤矿区、北湖鲁塘石墨矿区、宜章梅田矿区、桂阳宝山-黄沙坪有色金属矿区、资兴三都煤矿区、苏仙柿竹园-玛瑙山多金属矿区,宜章瑶岗仙钨矿区、平和-赤石-长城矿区、骑田岭矿区,嘉禾袁家煤矿区等重点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
2、加快矿区土地复垦和发展绿色产业。严格落实《土地复垦条例》,按照不欠旧账、快还新账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矿区毁损土地复垦。到2025年,全市矿区土地复垦率达到60%以上,矿区土地还绿率达到70%以上,其中新建、在建矿山要落实边开采、边保护、边复垦的要求,使土地复垦率达到100%;历史遗留矿山土地复垦率要达到50%以上。推进国家、省、市、县(市、区)级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工厂建设,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作、企业主体、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原则,推动全市范围、县(市、区)域范围、重点矿区范围三个层次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由点到面、集中连片推动绿色矿业发展,着力打造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矿地和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样板区。到2025年,全市要建成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100个,市、县(市、区)级绿色矿山200个,绿色矿产冶炼制造企业150个,达不到绿色矿山、绿色工厂标准的矿业企业,将逐步予以淘汰。按照矿、山、水、土一体化治理的要求,坚持治矿、复垦、还绿、护水、赋能一起抓,特别要推进复垦矿区赋能深度开发和产业发展,使矿区复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大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严格执行重点行业环境准入和排放标准,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防范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体,依法取缔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加快现有矿区、矿企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实施重金属污染、尾矿库污染、煤矸石山污染和粉煤灰、冶炼、化工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治理试点工程,严格控制汞、铬、镉、铅和砷等重金属排放数量。建立企社协同、齐抓共管的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机制。在全市范围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行动,从矿区地质环境向统筹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拓展,建设大美矿区,优化周边环境,让城区边、县城边、村镇边所有矿区的“秃山”变“青山”,“污水”变“青流”,废弃地变游园绿地,废弃物变“绿色财富”,还矿山一片蓝天碧水青山,使遭受过污染的水体、土壤的净化、阻隔功能得到有效修复和稳定提升。全市省控及以上河流监测断面年度水质达标率达100%,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达100%。
4、构建矿山治理恢复和绿色矿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抓紧研究探索,大胆先行先试,创造性地破解“环境怎么治,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得,如何可持续”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难题,发挥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的积极性。探索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赋能产业开发、以产业开发筹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的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把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深度融合,构建多方参与、合作共赢新格局,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产业化、市场化,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逐步全覆盖,打造矿山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
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创办绿色工厂,加快传统矿业向绿色矿业转变的进程,迫切需优化要素投入方式,构建矿业绿色发展四大支撑体系。
1、科技支撑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制定全市矿业绿色发展科技攻关专项计划,整合现有矿业研发机构,打造矿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建立绿色矿业科技创新项目库,紧紧围绕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与产业这一总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协调创新平台,联合开展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地球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炭清洁利用、劣质煤气化、难选冶及共伴生矿高效分离提取和高值高效利用、矿山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矿山生态修复、水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及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等技术攻关和引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11条矿业经济产业链和矿业接续替代产业,分产业、分链条制定技术路线,有针对性地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发展关键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和精准引进,突破矿业下游深加工产品开发应用关键技术。
2、标准支撑体系。按照国家、省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矿山标准,明确矿山环境面貌、开发利用方式、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代化矿山建设、矿地和谐和企业文化及形象等绿色矿山建设考核指标要求,建立执行分地域、分行业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将建设绿色矿山的要求贯穿于矿山规划、设计、建设、运营、闭坑全过程,实现全覆盖。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细化标准措施,促进全市矿业领域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建设,加快矿产冶炼加工业绿色转型。
3、政策支撑体系。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培育接续替代产业、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建立资源惠民利民共享利益机制、促进矿社和谐发展相关优惠政策,逐步形成有利于绿色矿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绿色金融扶持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研发支持矿业绿色发展的特色信贷产品,在环境恢复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矿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矿物新材料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绿色技术创新、退城入园搬迁改造等领域加大资金支持。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开发支持矿业绿色发展的担保业务产品,为绿色矿山企业和项目提供增信服务。优化矿产资源配置,使资源流向绿色矿山企业,鼓励绿色矿山企业牵头整合资源。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对开展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适当倾斜。统筹安排地质矿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地复垦及再利用等资金,优先支持绿色矿业发展框架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发挥资金聚集作用。利用市、县两级财政资金,建立奖励制度,对优秀绿色矿山企业进行奖励。制定矿业用地管理办法,允许采取协议出让、先租后让、租赁等方式供应矿业用地,优先保障主动入园涉矿加工企业用地,支持绿色矿山开展国土空间绿色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盘活利用存量工矿用地。
4、人才支撑体系。通过引进与培训相结合,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加强培育矿业绿色发展亟需的新型人才,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发挥企业家在矿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绿色发展致富的社会导向,依法保护企业家的绿色收入和财产权,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追求绿色发展的企业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致力于绿色发展的职业经理人才队伍。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矿业绿色发展专题培训班,加强对广大干部矿业绿色发展全员培训;在湘南学院、郴州高职院、劳动技校等学校开设绿色发展课程,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以产业发展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引进矿业绿色发展领军人才,带动全市矿业绿色发展人才体系的建立。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创新评价机制,强化考核评价,构建部门协调、上下联创的工作机制。
1、成立市推动矿业绿色发展领导小组,强化政府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矿业绿色发展中的主体责任。
2、建立部门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确定重点任务、明确部门职责、落实责任分工,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协调推进。
3、建立专责小组协调推进机制。按照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要求,就矿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事项分别成立专责小组,由牵头单位任组长,配合单位为成员,抽调专人参与,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4、设立矿业绿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用好市矿业技术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加快研究完善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具体标准和办法,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矿业绿色发展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5、支持市矿业联合会做好矿业绿色发展相关组织和业务支撑工作。发挥市矿业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做好国家、省、市三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推荐和评估工作,积极搭建矿业绿色发展交流与合作平台,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和绿色工厂、创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提供经验交流和技术咨询服务,切实承担在全面推动矿业绿色发展中的业务和技术服务支撑工作。
【作者简介】肖靖,湖南洞口人,高级物流管理师、高级碳排放管理师、高级职业规划师,中国物联规划智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特聘研究员、中国物流学术论文大赛评委,湖南智库副秘书长。2018、2019、2020、2021连续四个年度获评湖南省人民政府《研究与决策》全省10佳“优秀作者”荣誉称号,《蓝皮书》湖南经济发展报告之物流篇作者;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农工党中央联合征文大赛全国三等奖获得者;第18次、第19次、第20次中国物流学术论文大赛全国优秀奖和全国三等奖获得者。奉公尽职,忠诚担当,曾被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与优秀共产党员。
一、组织制定矿业绿色发展规划方案
二、积极推进矿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四、打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攻坚战
五、构建矿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
六、建立健全矿业绿色发展工作机制
肖靖: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建设青山碧水新湖南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肖靖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