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区域 > 京津冀 > 正文

打造绿色样板、创新标杆、高质量发展典范

河钢推动建设“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李刘洋 通讯员余天门 常彦青 时间:2023-11-03
导读:11月2日,河钢正式出台实施《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建设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规划纲要》......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李刘洋 通讯员余天门 常彦青

□力争2035年建成我国钢铁工业首个近零碳排企业

□成为继瑞士苏黎世和德国鲁尔工业区之后全球第三个传统工业转型示范区、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

□重点打造“氢冶金、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五大产业园区和产城共融示范区,形成“5+1”绿色转型发展新格局

本报讯(本报记者李刘洋 通讯员余天门 常彦青)11月2日,河钢正式出台实施《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建设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达产达效为契机,将张宣科技建设成为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努力打造绿色样板、创新标杆、高质量发展典范。

河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以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达产达效为契机,紧紧抓住“百年宣钢、华丽蝶变”的战略机遇,最大限度盘活传统钢铁冶炼装备关停后的资产和人才资源,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和科技创新要素转移,实施“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打造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的成果转化地和项目承载地,努力建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产城共融”的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

《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包括:建设全流程绿色钢铁材料产业链,力争2035年建成我国钢铁工业首个近零碳排企业,实现产业园区与城市和谐共生、共融发展;力争三年内形成年300亿元产值规模,五年内实现年500亿元产值规模;实现20000人直接就业;成为继瑞士苏黎世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工业区之后全球第三个传统工业转型示范区、中国首个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

《规划纲要》指出,重点打造“氢冶金、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五大产业园区和产城共融示范区,形成“5+1”绿色转型发展新格局。一是建设氢冶金产业园,通过落地实施我国首个“氢基竖炉—近零碳排电炉新型短流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共建绿色氢能产业链等,打造全球氢冶金原创技术策源地及氢能应用示范基地。二是建设新能源产业园,通过建设“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超临界水蒸煤氢电联产示范”、“太阳能耦合电解水制氢”示范试验室等,打造绿色能源与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三是建设新材料产业园,通过积极链接宝马、奔驰、长城汽车等高端客户,共建全球绿色钢铁材料供应链,打造低碳合金材料研发制造基地。四是建设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形成智能设计、智能装备、智能运维等数字科技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科技与智能装备发展基地。五是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园,承接首都等科技创新要素转移,深化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深度链接智力资源,打造首都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六是建设产城共融示范区,主动服务首都“两区”建设,将产业绿色转型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打造生态文明与产城共融发展典范。

河钢将从强化组织领导、争取政策支持、提供人才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健全完善保障措施,全力做好、做精、做强示范区建设,确保张宣科技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目标如期实现,不断激发示范区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

据了解,河钢集团张宣科技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河钢集团宣钢公司,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主要发祥地。以2021年9月传统长流程冶炼装备关停和2023年5月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安全稳定连续生产为标志,张宣科技开启了新时代钢铁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建设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