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宣科技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全面激发独立市场单元创效活力——
聚力“钢铁向材料”转变
近日,张宣科技特种材料物流库,一批高端压铸模具钢整齐码放,准备发往浙江某重点客户。
“这批高端压铸模具钢在以往低磷压铸模具钢基础上添加一定比例的钴元素,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研发的新材料,具有更好的耐热冲击性和高温硬度,能够减缓热龟裂的发生,延长模具寿命,可替代同类高端精密压铸零部件制备领域进口材料。”特种材料研究制造公司冶炼作业区作业长周晓刚介绍。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生产与服务,是张宣科技以独立市场化运营为契机,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一幕生动缩影。
“如何把‘钢铁’做成‘材料’,真正让钢铁产品释放出科技力量和创新价值,是推动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集团致力推进“钢铁向材料”转变,不断提升未来产品新高度。张宣科技深入贯彻落实集团部署,深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及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聚力推动结构性产品向功能性材料转变,在新一轮竞争中建立新的比较优势。
独立市场化运营在“钢铁向材料”转变进程中起到什么作用?特种材料研究制造公司营销管理部副部长马超深谙其中重要意义,“市场化运营下,我们更加主动关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不同行业对材料性能的特殊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流程,全面激发创效活力。”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释放产线效能——
强化产、技、销衔接作用,该公司将专业、关键人才向营销一线集中,组建特种合金、模具钢“产品专家型”销售小组,实施“一单一策”定制研发。成立采购、生产、销售三大保障团队,围绕成本控制、质量把控、客户拓展、售价提升等方面聚力攻关。深耕周边市场、发力细分市场、挖掘个性化小众化市场和新产业新业态市场,集中火力推动优势产品提价上量。今年以来,张宣科技高端特材销量完成3338.9吨,销售额完成6586.9万元,同比提升57.45%、50.55%。
坚持高端引领,优化“两个结构”——
明确中高端产品定位不动摇,转变思维方式和关注点,加大新材料研发、新工艺改进投入力度,深挖高端装备潜能,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产品边际贡献等方面持续发力。今年以来,该公司研发绿色高端模具钢、不锈钢、高温合金等高端新材料12个,新增直供终端客户5家,售价提升500—6000元/吨。
发挥采销机制优势,完善资源配置——
今年以来,为确保优质合金原料等资源供应,该公司高频调研采购、销售、产品深加工等市场,走访40余家镍、钼、钴等贵重合金原料厂家,降低镍板、电渣预熔渣等物料自采费用90.76万元;完成锻材头尾废钢、钢削、车屑销售共152.61吨,盘活占用资金142.4万元。
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多元创效——
紧跟市场客户多元化需求,创新提供深加工服务,完成首个高温耐蚀合金盘条深加工订单,吨材创效1.4万元。同时,承揽电渣、真空等单工序带料加工业务,今年以来,已完成各类带料加工订单210余吨,单吨创效2000—4600元,真正把工序链打造成为创效链。
全面激发独立市场单元创效活力,张宣科技在“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迄今为止,已成功开发因瓦合金、哈氏合金、耐蚀合金、齿轮钢等60多种高端绿色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稳定供应特斯拉、宝马、国家电网、中国石化等知名客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