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 换乘便捷 一票通达 广东加快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网
10月26日,广东广州至汕尾高铁开通运营整整一月,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86列,广州与粤东地区形成“1小时生活圈”。广汕高铁由广东省投资控股建设,是广东不断推进铁路市场化改革,加快铁路项目建设的代表性工程。
“十四五”期间,广东重点建设高铁通道、铁路枢纽工程、城际铁路和货运铁路等,铁路建设总规模将超过4600公里,项目总投资近1.6万亿元,力争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今年,广东计划完成铁路投资超1100亿元,加快建设省管铁路续建项目2190公里,截至9月底,省管铁路已完成投资709.8亿元。
打造铁路主导型综合交通枢纽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重大民生工程,广东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改革方案和铁路市场化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城际铁路建设运营的新模式。2020年,广东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广清、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开通;2021年,国内第一条省方自主投资建设的时速350公里高铁——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开工建设;2022年,投资超500亿元的深江铁路全线开工建设。
自2020年以来,广东相继建成赣深高铁、珠机城际铁路一期、广清城际铁路等6个项目,实现“市市通高铁”;新开工深江、珠肇、梅龙、深圳至深汕合作区等高铁及粤东城际铁路等项目29个共1151公里。截至2022年年底,广东省铁路运营里程达532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2367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十四五”以来,广东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及“多式衔接、立体开发、功能融合、节约集约”的原则,充分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网络中的骨干作用,利用高铁和城际铁路深入城市腹地、兼顾通勤客流等特点,打造铁路主导型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进广湛、深南、广珠(澳)、广河高铁以及肇顺南城际铁路、粤东城际铁路等多条铁路进入枢纽机场,实现省内七大枢纽机场引入城际铁路,国际性枢纽机场通达高铁,加快构建“航空+高铁、城际”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网络。
与此同时,广东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过客流集聚效应形成高强度开发量及业态丰富的城市综合体,引导铁路沿线人口及相关产业布局,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交通网络综合增值收益,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立上下联动协同监管机制
广东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区域联动、产业协同等因素,积极推进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先后采用路省合资、省方独资、省市合作等多种投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根据实际采用委托代建、EPC工程总承包和自主建设管理等模式;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划分为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城际铁路,并分别由广州市、深圳市负责项目的前期研究、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地方铁路项目治理能力。
在铁路建设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广东建立铁路“上下联动”的协同监管机制,“上”与广州铁路监督管理局开展联合监管,建立地方铁路建设运营行政管理部门与国家铁路地区监督管理机构涉铁事项协调会商工作机制;“下”落实地市铁路主管部门的属地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就近监管、就便监管”作用。
广东先后出台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竣工验收及信用管理等14项规范性文件;印发《广东省铁路工程施工管理标准化指南》《广东省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等系列指导丛书以及省管铁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范本;发布实施《城际铁路设计细则》,为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
“我因工作需要经常往返于广州和清远之间,以往开车经常遇到交通拥堵,有了广清城际铁路后,每次都能准点到达。”广州市民张先生说。广清城际铁路、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的开通,进一步缩短了广州、清远两市的距离,一天42趟次的发车密度和最快15分钟的发车间隔,让两地市民切实感受到了便利。
为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广东借鉴运用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小编组、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营经验,优化城际铁路运营服务,推动调度、票务、安检、应急一体化运营管理;先行应用城际铁路多元乘车支付票务系统,采用“大站停+站站停”组合,以及旅客站台候车、随到随走的公交化运营模式。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铁路运营里程超2400公里,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联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并对外延伸辐射的干线铁路网,以广深港、广珠澳、跨珠江口三大主轴为集聚的城际铁路网逐步形成。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不仅仅只是里程的增加,更是多网融合、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无缝衔接。广东将继续深化改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推动实现城际铁路“互联互通、换乘便捷、一票通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