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罗颖综合报道
作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原创性实践,自贸试验区把制度创新与各地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产业集群。自2015年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三地自贸区为京津冀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放搭建了新平台。目前,京津冀三地在制度创新、产业对接、金融创新、政务服务、投资合作等多个领域深度携手,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重点产业链图谱绘制已初显效果。
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生产总值7.6万亿元
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50.8%;京津冀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京津冀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
从河北省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京津冀区域经济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发展动能不断积聚,协同发展深入推进。
区域经济总体平稳高技术产业投资显现韧性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1723.1亿元、12252.6亿元和3177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4.6%和5.2%。
工业生产稳步恢复,重点行业发挥稳定支撑作用。前三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降幅持续收窄,重点行业中的电力、装备制造行业贡献突出,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天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钢铁、医药、汽车传统优势行业贡献率合计达到66.1%。
服务业运行稳定,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增长6.1%、5.5%和5.2%。三地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均表现较好。北京信息、金融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七成;天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5.7%和6.0%,分别高于服务业增速0.2和0.5个百分点;河北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增长11.9%和8.4%,分别高于服务业增速6.7和3.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显现韧性。前三季度,北京和河北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9%和6.3%。高技术产业投资持续活跃,北京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带动下增长超过五成;天津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河北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0%,带动作用明显。
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
前三季度,三地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京津冀重点产业链图谱绘制初显效果,截至9月,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分别录入企业282家和153家,涵盖上游供给和下游应用。打造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北京机器人企业400余家,在机器人应用场景方面已形成领先优势;天津现有机器人企业近200家,初步构建了涵盖关键系统部件、机器人本体、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条;河北拥有上百家专用零部件和集成应用关联企业。
前三季度,天津吸引京冀投资额1795.1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全部引进内资的56.7%,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河北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今年以来引进两地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超过180家。
通过合力攻关,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北京研发、天津制造”产业协同模式加速形成,9月份举办的京津产业洽谈会上,两地签约项目41个,意向投资额超270亿元。前三季度,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64.7亿元,同比增长50.8%;与京津共同组织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推动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开展氢能、钒钛、中医药等领域重大技术攻关。京津冀“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启动。“两翼”联动,重点区域建设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顶点公园、海昌海洋公园两大项目落地副中心。通州区与北三县签约合作项目50个,意向投资额首次超过400亿元。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2%,拉动河北全省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作者:方素菊
产业协同 共赢新时代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开展联合招商,发布跨区域产业链图谱,推出联合场景清单,启动京津冀产业链“织网工程”……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以“投资京津冀,共赢新时代”为主题,设置1场双链大会、6场产业专题推介和多场产业考察系列活动,构筑京津冀面向全球招商推介与资源聚合的平台,吸引了国内外商会、企业代表踊跃参与。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3个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在此次大会上,《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报告(2023)》 (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天津、河北传统产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突破十万亿元大关:2022年达到10.03万亿元,是2014年的1.7倍。
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以来,三地工业经济向高质量转型跃升。2022年,京津冀工业增加值突破2.5万亿元,是2014年的1.43倍,年均增长4.6%。2014年~2022年,北京累计疏解关停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000多家,2018年以来腾退土地1576万平方米。
新型企业主体不断涌现。2018年至今,京津冀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0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61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近8000家,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京津冀产业协同,让一批特色鲜明的经验做法涌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介绍,其中包括以合作园区为载体的共建共管模式、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导的“总部+基地”模式、以大数据产业为牵引的功能互补协同模式等六大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下一步深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提供了借鉴。”
大会期间,三地发布了“五群六链五廊”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其中,“五群”就是五大产业集群,分别为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集群;“六链”指氢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高端工业母机、生物医药、机器人产业链;“五廊”分别为京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廊道、京保石新能源装备产业廊道、京唐秦机器人产业廊道、京张承绿色算力和绿色能源产业廊道、京雄空天信息产业廊道。
据苏国斌介绍,京津冀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将推动建立京津冀联合场景建设机制,搭建场景建设促进服务平台,通过三地共同谋划、共同发布、共同推动,整合三地资源,为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搭建供需对接的桥梁和链接通道。
据统计,大会共达成意向签约项目超150个,意向投资额超千亿元,项目覆盖六大产业链条和五大产业集群,投资方包括来自京津冀以及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企业。大会还推出产业专题推介、产业考察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产业协作,支持链主企业和供应商在区域布局发展,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昊男 潘俊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
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的支撑作用,聚焦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加强针对性政策支持,合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聚链成群。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优化产业分工定位,强化区域联动和政策协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合力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信部还将整体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构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体系,合力推进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探索推进京津冀标准联盟,深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标准制定和转化应用。
河北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张泽峰:
河北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开展高水平制度创新,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加速集聚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增强自贸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滨海新区副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前苗:
截至2022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2万户,超过自贸试验区成立前3倍,税收收入由2015年的35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12亿元,年均增速超5%。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8700余例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前沿产业业态市场准入。同时,探索人才跨境便利化举措,开展国际职业资格认可创新;建立外商投资全流程帮办服务机制,落地投资便利“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15项。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加快释放制度创新红利,着力提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扎实落地。
河北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显著
本报讯自2019年8月设立以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强化制度创新,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产业开放、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加大改革探索。截至目前,河北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各类制度创新成果204项,其中5项成果在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专版刊发,29项首创性成果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认可,5批共81项制度创新案例面向全省推广。
近日,“富华号”货轮靠泊曹妃甸港区码头装载货物。曹妃甸海事局工作人员例行登轮检查,用时仅2个小时。船长王亚菲说:“检查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半,过程非常顺畅。”
时间缩短的秘诀在于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探索出的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机制。该机制遵循“自上而下、从后到前、由外至内”原则,对国际航行船舶驾驶台、无线电等10个模块进行安全检查,提升检查服务效率与质量,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形成“无接触”远程模块化检查模式,单船平均在船检查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2.5小时,“非接触”“模块化”检查视频连线检查时间仅需1.5小时。
河北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正定片区开展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服务,建立多维度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搭建多方参与的保护服务平台,发明专利授权时间缩短三分之一。曹妃甸片区开创“五步极简”海域使用权审批新模式,开辟海域使用审批权片区直报省政府的专用通道,将16个审批环节精简为5个,招拍挂类海域使用权审批全流程时间由原来的179个工作日减少到88个工作日。大兴机场片区形成“四大机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样板”创新成果,通过建设“载体、体制、规划、工作”四大协同机制,实现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与大兴区域共商共建共享。
截至今年10月,河北自贸试验区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11.8%的外贸进出口和13.9%的实际使用外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完成焦炭、烟煤等交易1517.44万吨,成交额242.17亿元。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王胜强
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新型离岸贸易产业联盟
本报讯近日,为更好支持离岸贸易等新兴贸易业态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迅速实现质和量的双向突破,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召开新型离岸贸易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成员大会,标志着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及探索新型离岸贸易发展模式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会议通过了联盟章程,共同约定立足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创新为导向,以协同合作为准绳,打造交流、合作、发展的互动平台,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联盟成员间的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创新发展、项目互动,推动新型离岸贸易产业做大做强。
据悉,根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文件规定,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支持实体经济开展离岸贸易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在自贸试验区体制下,在外汇主管部门政策指导和解读下,组织开户银行和企业就具体业务事宜进行充分沟通推动,形成可行方案和纪要,即离岸贸易“天津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模式已覆盖“集团采购”“大宗商品离岸贸易”和“海外工程承包”三种业务场景,惠及天津港保税区多家企业。
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联盟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联盟成立后将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新型离岸贸易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联盟还将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探索新型离岸贸易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作者:王文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潮起风劲,奋楫争先。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路稳步向前。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同国内外其他地区沟通对接,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
互补互促,京津冀拧成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一股绳”,三地持续推进政策体系、产业发展、政务服务等领域协同,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篇章中,“开放”永远是关键词之一。
依托各自优势建设开放平台,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眼下,京津冀这一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正全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作为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经走过8载,615项制度创新措施在这里生根发芽,33项改革试点经验和6个最佳实践案例从这里走向全国。如今,租赁跨关区联动监管等一批创新成果在京冀推广实施,“试验田”功能在区域范围内率先显现。
三地自贸试验区相继挂牌,为京津冀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放搭建了新平台。把握差异,优势互补,目前,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已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制度创新、产业对接、金融创新、政务服务、投资合作等多个领域深度携手。
今年8月,京津自贸片区跨省域协同创新又有新进展,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与北京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共同打造全球供应链物流链重要节点、国家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京津场景、国家级航空产业创新发展经济带、京津自贸试验区产业链与供应链平台企业联盟,在两地机场运营保障、航空产业促进、医疗健康产业、汽车贸易、海空口岸与综保区联动等项目上开展合作。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作者:马晓东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12月11日 B4版)
【从自贸“试验田”建设看区域产业发展】
集聚特色优势 京津冀产业链图谱绘就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罗颖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