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笔者走进张宣科技生产现场,远远便能望见二三十米的高空之上,一座座天车正有条不紊地辅助生产车间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当其行至作业平台时,却少见天车的“身影”。这究竟是为什么?产线设备主管郑抗战给出了原因。
此时,他正在做一项关乎效率的试验:一辆重达5吨的叉车缓缓启动,从配料区装载着料框,沿提前测算好的路线匀速行驶,平稳行过缓坡,再穿过一扇碧绿色的铁门,最终抵达投料点。整个路线全长40米,却耗费不过2分钟的时间。看着那扇叉车可轻易通行的铁门,笔者心中有了答案。
在生产过程中,天车作为优秀的“合作伙伴”,承担着辅助生产的重要使命。随着生产任务加码,交叉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天车自然而然地成了“香饽饽”,却也暴露了使用天车吊料费时费力,有时还需“排队等候”等问题。面对这一现状,该产线全面梳理各环节时间线,深度分析内部制约因素,并对生产全流程作出整体评估。
经过几个日夜的奋战,尝试了不同角度、多个环节的优化方案,攻关却始终难以推进。无法从源头解决问题,成了扎在小组成员心头的一根刺。正当攻关一筹莫展的时候,郑抗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使用天车吊运物料,‘空运’改‘陆运’,开辟出一条专用于运输手投物料的绿色通道。
在新一轮的方案研讨会上,他们深入探讨了这次“陆运”改造计划的全部思路,专门为叉车新开设一扇门,重新布局行车路线——测量、标记、切割……一系列工作完成后,这扇新门便已初见雏形,再将一根滑杆安装在高高的门沿上端。有了它的加持,新安装的铁门便可毫不费力地推拉自如,叉车以平稳的速度往返于配料区和操作平台之间。
一扇门的绿色探索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赵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