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代振峰 通讯员 张良远
7月11日,由河南省商丘市委宣传部、商丘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商丘师范学院主办的“商丘枢纽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暨“枢纽发展指数”课题组成立仪式在商丘师范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河南省委赋予商丘的“枢纽经济新高地”战略定位,汇集政、产、学、研多方智慧,共同探索枢纽经济理论与实践创新路径。
政学联动 为枢纽经济注入理论动能
商丘师范学院校长陈向炜致辞中强调,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近年来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枢纽经济领域取得显著研究成果。中共商丘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王玉娟在讲话中指出,商丘作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的重要交通枢纽,进一步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发展优势转变,本次研讨会将为商丘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中国民主建国会河南省委员会主委、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梁留科以《高铁物流发展实验区建设方向与路径研究》为题作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提出高铁物流试验区建设需从“产业布局、流理论、产业链”三大理论体系入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绿色物流发展及国际化标准输出,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聚集区。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因果则围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分析了商丘与徐州等周边城市的产业互补性,建议打破行政壁垒,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业协作。
破解瓶颈 构建指数化评估体系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以郑州航空港为例,剖析了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经验,强调商丘需补足航空与水运短板,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
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保胜提出,“枢纽发展指数”指标体系需涵盖交通联通度、产业集聚度、辐射影响力等维度,为科学评估枢纽经济能级提供量化工具。
现代物流报社社长助理王宁在会上分享了物流指数对区域经济的引导作用,以河北产业集群发展为例,指出物流景气指数可为政府决策和产业投资提供动态参考。
商丘师范学院赵晶博士则介绍了宁波-义乌物流指数构建方法,建议商丘结合县域产业集群特色,探索“物流指数+数字平台+线下园区”一体化模式。
江苏物流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郭建勋就现代数智化物流园区的运营规划,做主题分享。民建河南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可提出,商丘需在“十五五”期间重点突破三大领域:制度开放:推动空铁联运枢纽建设立法,保障石化改造等重大项目落地;国际化布局:通过国际标准输出,引领全球高铁物流工程发展;绿色转型:推广低碳运输技术,构建零碳物流园区。
课题启动 为枢纽经济注入“智慧引擎”
会议发布了“枢纽发展指数”课题组成立计划。课题组将联合高校、智库及行业机构,构建覆盖航空、物流、冷链等领域的多维评价体系,助力商丘精准定位枢纽经济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豫鲁苏皖接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智库首席专家聘任仪式同期举行,标志着区域协同研究迈入新阶段。
共谋未来 打造枢纽经济“商丘范式”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商丘枢纽经济发展需立足“交通+产业+开放”三位一体,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战略平台,加快培育制鞋、制冷、金刚石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跃升。会议还就中欧班列拓展、低空经济融合、跨境电商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商丘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言献策。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商丘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更通过“枢纽发展指数”课题组的启动,为区域经济评估与政策优化注入“智慧引擎”。未来,商丘市将依托高校智库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在全国枢纽经济版图中树立“商丘范式”,为中原城市群建设贡献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