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公路发展逐步进入增量精准有序建设与存量更新提质增效并重的新阶段。日前召开的2025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明确了“十四五”农村公路规划主要目标已提前完成,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地方政府通过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等举措完善布局,着力优化农村路网建设;后续将在加快农村货运物流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振兴。
8月19日至20日,2025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十四五”时期“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分析形势要求,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十四五”以来,中央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2200亿元,带动全社会完成农村公路投资约2万亿元,投入农村客运补贴资金444.5亿元,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超4000亿元。“十四五”前四年,全国农村公路新改建71.6万公里,总里程达464.4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6%。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9.5%,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94.6%,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有关目标任务。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安全高效、普惠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四好农村路”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公路发展逐步进入增量精准有序建设与存量更新提质增效并重的新阶段,要准确把握“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着力推进三个转变:一是转变工作导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二是转变工作重心,更加注重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三是转变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精准施策。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好农村路”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为主抓手,以推进农村公路法治化建设为保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到“三个更加注重”,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
会议要求,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优化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坚持做优增量、优化存量、统筹衔接;二是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安全保障,要强化本质安全、防灾减灾、运营安全、质量安全;三是扎实提升农村运输服务品质,要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城乡物流更加畅通、加快推进新业态发展;四是持续提高农村公路治理能力,要注重规划引领、责任落实、数字赋能;五是全面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要扎实推进普通公路整治提升行动、持续加大养护工作力度、创新养护生产模式;六是有力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更好服务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积极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何文忠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村,位于闽东绵延群山间,曾经“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仅靠峭壁岩石上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如今这里街上游人如织、商铺云集。蜿蜒交织的公路,输送着人气、财气,也撬动着闽东山乡的巨变。“路通了,村美了,乡亲富了。今昔对比,恍若梦里。”当地百姓的心里话,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乡村闯出特色振兴路的生动缩影。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四好农村路”的支撑。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四好农村路”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十四五”以来,我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安全高效、普惠便捷的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数据见证变迁。“十四五”前四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71.6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4万公里,全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9.5%,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94.6%,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止于“通”,更在于“好”。“十四五”以来,全国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04.4万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7.8万公里,改造危旧桥梁3.6万座,路况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同时,新增通客车乡镇超过190个、建制村超过2500个,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比例均保持100%,超过半数的建制村通公交,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4A级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占比达到93.6%。
农村公路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显现。
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农业经纪人刘超正清点当日收储的羊肉。“几年前刚从事牛羊肉销售时,还没有这么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现在从牧民手里收上来的牛羊肉很快就能运到全国各地,农村公路修好了,物流成本降低了,销路也更广了。”刘超说。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新鲜的牛羊肉和奶制品是许多人的“心头好”。过去受制于交通条件,牛羊肉等产品运输面临极大挑战。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交通网逐渐密集,对外高效连通“大动脉”,对内全面畅通“微循环”,草原与外界的交往有了更便捷的通道。
如今,汽车开到田间地头、草原牧场,锡林郭勒羊肉、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等内蒙古味道走向全国,草原深处老额吉的冰箱里,也有了来自泰国的榴莲、海南的去皮椰青。
站在新起点,“四好农村路”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在2025年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表示,要准确把握“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农村公路发展逐步进入增量精准有序建设与存量更新提质增效并重的新阶段,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建管养运全面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精准施策,以《农村公路条例》出台为契机,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和水平,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刘伟进一步指出,要持续优化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全力做好“十四五”农村公路收官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安全保障,扎实提升农村运输服务品质,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城乡物流更加畅通。更要有力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服务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积极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从闽东群山到滇西古道,从内蒙古草原到全国乡村,“四好农村路”已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窗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纽带,持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人民网
作者:乔雪峰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条条蜿蜒的公路犹如毛细血管,串联起千家万户,承载着乡村发展的希望。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实现了全国3万多个乡镇、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是乡村兴业致富的重要依托。过去,不少农村地区因交通不便,农产品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随着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延伸,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农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当然,农村公路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仍面临不少挑战。比如,部分农村公路建设标准较低,存在路面狭窄、破损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不仅如此,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相对薄弱,导致一些公路“重建轻养”,使用寿命不长,且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农村公路建设还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等情况,也制约了农村公路的高质量发展。
农村公路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线”“民生线”,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为此,仍需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畅通城乡、高效连接市场的作用。日前,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印发的《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发展重点和时序,合理确定规模和标准”。
如何让农村的路更好走?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是关键。各地应根据农村的地理条件、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因素,合理规划农村公路的建设规模和线路走向,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同时,还要强化农村公路连接互通,加强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城市道路、村内道路等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对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运营等问题,各地可以统筹现有资金渠道进行支持。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社会力量合法合规参与建设,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农村公路资金投入机制。
农村公路不仅要“建通了”,更要“建得好”,因为只有把农村公路建得越来越好,农产品才能更便捷地运输出去,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才能加速向农村流动,更好帮助农民创富增收。到那个时候,农村公路也将产生更多溢出效应,从而加快补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为农村地区增添更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臧梦雅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湖南湘西州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指示,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以全域均衡发展为目标,以十八洞片区为引领,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湘西州实现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通硬化路,昔日“羊肠小道绕山转”“肩挑背扛盼出路”的交通困境,变成了如今“柏油马路连村寨”“公交物流进农家”的生动图景。
强化路产融合,增强均衡发展的带动效应。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让每条路都成为“产业动脉”,带动百姓增收,2024年湘西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万元,是2013年的2.8倍。
突出普惠共享,扩大均衡发展的成果红利。围绕促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深化交通运输改革,让交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一是促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立“城区—乡镇—村组”客运网络,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客运服务。比如,距离吉首市城区60多公里的丹青镇,群众进城车费从过去25元下降到10元,老年人、学生免费乘车,做到既实惠又安全。
二是促进物流服务均等化。推进“客货邮融合”改革,让班车“捎带”快递,让站点“兼具”物流功能,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
三是促进生态公路景观化。把农村公路当作“最美的基础设施”来建设,建成生态景观路2676公里,打造美丽农村路756公里,让每条路都成为“风景线”。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上,湖南湘西将深入贯彻《农村公路条例》各项制度要求,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在提升路网质量、加强管理养护、强化安全保障、促进融合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首倡地的首倡之为,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更高水平,在青山绿水间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交通运输部
作者:田庆
《农村公路条例》已于7月颁布,明确了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运输治理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治超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三北,公路路网“承东启西、南联北开”,截至2024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2.3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8万公里,占比超过80%,加之资源富集,公路货运需求旺盛,治超任务艰巨。近年来,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法治化建设为引领,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全面深化管理机制改革,构建超限超载治理新格局,持续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效能实现质的提升。
高位推动,形成监管合力。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农村公路治超工作纳入基层治理重点措施,持续推动落实。上半年,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4次专题研究部署。聚焦机制建设、路面管控、科技赋能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项方案,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交通公安多部门协同的治理体系。组织修订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路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办法》等地方法规,规范车辆生产改装、货物装载、通行管理等环节,为依法治超工作奠定基础。
多方合作,提升治理能力。自治区交通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制定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实施方案,持续深化与公安机关的协作机制,打通数据共享堵点,实现互联互通,交通部门审核非现场证据,公安部门确认并实施处罚,1~7月,累计向公安部门推送违法线索1.4万余条,全部依法处罚。今年以来,自治区交通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了“百吨王”、货车穿村过镇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运输车辆12435辆次,转卸载货物约42.6万吨,有效提升了农村公路的治理水平。
科技赋能,创新治理模式。近两年,自治区交通厅安排专项资金约2亿元,在紧邻农村公路的国省干线关键路段,建设不停车称重检测点位138处,显著提升了科技治超覆盖面。
完善考评,建立长效机制。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以《农村公路条例》实施为契机,全面贯彻《条例》相关制度要求,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交通运输部
作者:刘燕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8月25日 11版)
“四好农村路”撬动山乡巨变
畅通农村发展“民生线”
湖南湘西:以路为笔书写乡村新画卷
内蒙古: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效能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