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当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从传统能源开发向绿色低碳转型延伸,加速迈入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日前举行的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区域绿色能源合作成为焦点。中国作为绿色能源大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合作,为区域绿色能源合作注入新动力,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迈向新高度。
9月27日至28日,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以及知名国际组织、跨国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能源低碳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参与此次论坛的多位嘉宾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紧迫任务。全球低碳发展、绿色转型需要持续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绿色能源大国,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介绍,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加剧,根据有关报告,去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间平均气温高1.55摄氏度,打破2023年创下的最高纪录。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生态系统告警,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再次提醒人类,各国应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志豪 王学涛
视点·Viewpoint
“技术创新是破解能源转型难题、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在9月27日举行的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能源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议表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的枢纽作用,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突破与场景落地,深化能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金融机构的跨领域协作,推动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智能算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本次论坛以“技术创新驱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多元合作发展”为主题,聚焦能源领域前沿技术与绿色转型需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彭苏萍、孙龙德,以及碳捕集、氢能、多能互补、固废利用等领域资深专家许世森、邓占锋、杨杰、师华定等7位嘉宾,共同探讨煤炭清洁低碳多元化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寻找新路径、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贡献新智慧。
专家们认为,煤炭的清洁低碳多元化发展,不仅关乎全球气候责任,更是立足我国国情、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抉择。论坛上,专家们通过案例拆解、模式分享、技术研讨等形式,现场集中展示煤炭清洁利用、氢能开发、多能互补等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推动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为能源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赵向南
聚焦·Spotlight
日前,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期间发布了《2025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竞争力报告》《2025碳中和绿色影响力品牌》等多份行业重量级报告和成果。
报告显示,在全球新能源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受益于装机规模的扩大和后端应用市场的持续拓展实现稳定增长。2025年,全球12家新能源企业营收超千亿元,中国占据8席。从产业层面看,中国新能源企业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具备国际竞争力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作发言时表示,在全球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我国新能源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补充电源迈向主力电源。
多家行业机构预测,到2060年,我国所需“风光”装机将达到50亿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规模仍有巨大成长空间。论坛现场,多位专家表示,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战略引领以及经营主体的积极创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内在韧性,虽面临短期波动,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稳固。“随着‘风光’等清洁能源装机量不断增长,消纳逐渐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绪龙告诉记者,“从‘136号文’到后续出台的零碳园区、绿电直连等政策,新能源已由过去的政策规模驱动变为终端应用驱动。”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武斌
关注·Focus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世界能源投资报告》指出,2030年将是化石能源需求达峰元年。到2035年,世界石油总需求将回落至1亿桶/日以下。同时,新能源投资方兴未艾。虽然全球能源转型进展缓慢,但却坚定前行。
报告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已从2010年的13.5%提升至2024年的28.3%。其中,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在过去10年间分别增长12倍和5倍,足以证明转型大方向不可逆转。从目前情况看,全球能源转型的过程缓慢,且各个国家和地区转型路径分歧较大,但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大方向已清晰确立。为此,国际能源署预测,即便存在各种困难和阻力,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仍将突破40%,到2040年将有望超过55%。当然,这需要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同一套规则下协同行动,让技术与资金跨越地域壁垒。二十国集团(G20)能源部长会议达成的“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协议”,承诺未来5年向发展中经济体提供1.5万亿美元新能源贷款,并建立“技术共享平台”,打破专利壁垒,这或许是加速能源转型的关键推力。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未来石油消费需求的预测与国际能源署明显不同。据欧佩克预测,2050年全球石油总需求将达1.23亿桶/日,较2025年增长近20%,并且认为“短期内看不到石油需求峰值出现的迹象”。沙特阿拉伯甚至计划未来5年投资800亿美元扩建炼油厂。当然,看法不同并不妨碍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今年年初,欧盟宣布支持制造业能源转型的“清洁工业协议”,计划在短期内调动1000亿欧元资金,以支持本土制造业的能源转型。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翁东辉
声音·Voices
古巴科技与环境部部长阿曼多·罗德里格斯:
中古科技合作与创新研究项目由两国的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古巴各个行业部门的专家都参加到了中国举办的多边培训课程中,这表明在下一阶段,古巴将得益于中国在能源低碳发展方面的专业优势,增强古巴在这些领域的能力。古巴认为科技和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繁荣可持续发展和具有韧性的低碳社会的必备路线。中国在持续创新科研和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这些成就不仅持续提升着中国人民的福祉,也为世界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对于古巴来说,中国是全球南方科技进步的典范,是金砖国家重要创始成员,中国在创新和低碳发展方面的成就非常值得学习。古巴愿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和加强双方在各方面的合作。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专家武东升:
碳中和目标是引领未来几十年世界能源、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等全领域、全方位深度转型的旗帜和方向。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超过150个国家制定了碳中和目标,世界各国正在加速将碳中和目标转化为各自的国家发展战略。山西是国家推进碳达峰的主战场,实现资源型地区全面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坚持能源革命示范引领,加快构建以新型电力系统为重点的新型能源体系。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坚持融入国家区域战略,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同时,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10月13日 5版)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呼吁深化国际合作
加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突破与场景落地
中国新能源企业以创新领跑全球
全球能源转型寻求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