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罗颖 综合报道
编者按
直播电商作为新兴商业模式,以高互动性、强信任感重塑零售格局,但虚假营销、假冒伪劣、售后缺失等乱象频发,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各地相关部门针对虚构交易、产品质量掺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依法加大查处力度,构建跨平台协同监管机制。监管政策通过明确责任边界、强化技术支撑、推动行业自律,不仅规范市场秩序,更引导直播电商向场景化体验、供应链协同方向升级。
近日,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直播电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领域当前存在虚假营销和假冒伪劣两类突出问题。
9月23日,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直播电商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刘军卫表示,下一步,将强力整治直播电商乱象,加大对直播电商领域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专项抽查抽检频次和力度等。
此外,记者还获悉,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起草了《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今年6月至7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进入法制审查程序,近期将正式发布。
虚假营销、假冒伪劣问题突出
刘军卫在会上提到,从监管中掌握的实际情况和总局发布的几批案例分析,当前直播电商领域虚假营销和假冒伪劣两类问题相对突出。刘军卫表示,一些直播间运营者和主播对商品或服务的经营主体以及性能、功能、质量、来源、曾获荣誉、资格资质、销售情况、交易信息、经营数据、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一批近期查办的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均涉及上述违法类型。例如,云南省昆明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云南时和茶业有限公司虚假宣传案。经查,云南时和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事人”)在直播中宣称其茶叶产品“乾隆01号”为“茶贡品乾隆帝私享古茶园”,其茶叶产品“阳春三月典藏普洱”为“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纪念”“典藏”等内容。主播在介绍“阳春三月典藏普洱”时,展示其与“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组委会”相关的内容。
当事人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采取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宣传表述,对商品的质量、性能、功效进行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今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市场监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并综合裁量案件情节,依法作出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各地强力整治直播电商乱象
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直播电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对于直播经济发达地区,监管任务更为繁重。在此次发布的六起典型案例中,有两起案件由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查处。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许礼清
关注·Focus
9月23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直播电商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副司长刘军卫表示,为了加强直播电商监督管理,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起草了《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 (下称《办法》)。该《办法》今年6月至7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进入法制审查程序,近期将正式发布出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直播电商平台、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及其服务机构等主体的法律责任,强化了监督管理手段,明确了监管部门与平台之间的联动处置机制,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形成监管执法闭环。
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在《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起草说明中明确,《办法》分为总则、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和直播营销人员、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七章,共五十七条。《办法》强化直播间运营者责任,要求直播间运营者建立健全商品或者服务信息发布审核、信息公示、身份核验等制度,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要求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加强对直播营销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直播营销人员培训、直播选品、直播纠错等制度。要求直播营销人员真实、准确、全面地介绍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办法》的出台,将明确平台、直播间运营者、主播及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压实全链条主体义务。同时,强化监管工具与执法协同,建立部门与平台的联动处置、预警、取证、下架与曝光机制,提升治理效率与及时性。“这些举措,将有力遏制虚假宣传、刷单带货、售假侵权、价格欺诈、数据造假等乱象,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商家公平竞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王文博
时评·Commentary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直播电商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一批近期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办的直播电商领域典型案例,引导直播电商经营主体进一步依法合规经营,净化行业生态。会上介绍,从近期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案例看,虚假营销和假冒伪劣是当前直播电商领域相对突出的两类问题。
直播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业态,以互动性、实时性以及强大的带货能力,打破了传统购物模式的时空限制,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也为无数商家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从粗制滥造的网红服饰,到宣称包治百病却无任何资质的保健品,从以次充好的临期食品,到仿冒名牌的劣质家电,在直播电商这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假冒伪劣产品却在悄然滋生,令人忧心。
乱象的产生,一方面源于部分不良商家逐利本性,他们妄图借助直播电商的流量红利,以低成本获取高回报,全然不顾消费者的权益与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行业监管仍存在滞后性与盲区,直播带货具有即时性、流动性特点,部分平台对入驻商家资质审核不严、对商品质量溯源不力,导致监管难以精准覆盖。
要守住直播电商的热度,避免其被假冒伪劣浇凉,需多方合力。在监管层面,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直播电商各参与方的责任边界,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的行为从严查处,通过公开曝光典型案例、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在平台层面,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从入驻商家资质审核、商品质量抽检,到主播行为规范、售后维权通道搭建,建立全链条质量把控机制,对违规账号坚决采取限流、封禁等措施;而作为核心参与者的商家与主播,更需守住诚信底线,只有以优质产品为基、以真实宣传为要,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来源:两江评论
作者:张西流
聚焦·Spotlight
9月24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此次《行动计划》发布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优化调整运输结构,进一步发挥综合运输优势,促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行动计划》指出,要以基础设施一体互通、联运组织一体协同、标准规则一体衔接、联运数据一体共享、市场培育一体联动为重点,“一港一策”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发展,到2027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左右。
推进基础设施一体互通加快提升硬联通水平
《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快集疏港铁路建设、推进铁路和港口堆场共享、畅通港口后方铁路通道、推动内陆场站体系建设。
自2023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相关部门在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成立协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工作专班以来,推动了全国20个省份相继建立了协同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工作机制,设施联通水平进一步提升。但港口基础设施衔接不畅、港口铁路集疏港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以河北唐山矿石运输为例,中国农工民主党河北省委员会在今年两会提案中写到,“河北矿石疏运节点曹妃甸南站,其日通过能力最大为24列,一旦唐山港矿石码头所有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曹妃甸南站每日疏运需求将激增至36列,远超其承载上限。”
加强港口与铁路的规划和建设衔接、重点实施主要港口重要港区集疏运铁路及“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加强港口后方铁路通道与场站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在此次方案中,重点提到了支持铁路专用线进港区,推动铁路装卸区与港口堆场设施互通共享、一体化运营、自动化改造,协调推进瓶颈路段新线建设或扩能改造,支持纳入国家相关铁路规划并按程序组织实施,构建“内陆场站+铁路班列+港口+航线”陆海联动发展模式。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朱睿颖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9月29日 7版)
虚假营销、假冒伪劣问题突出 直播电商乱象迎监管重拳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即将出台
别让假冒伪劣凉了直播电商的“热”
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度融合行动计划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