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度报道 • 正文

专题|从港口贸易看外贸发展活力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当前,港口已不再只是运输的节点,而是通过提供物流支撑和广交好友,引导贸易、油气、海洋等产业集聚提升。随着贸易伙伴的多元化,我国外贸抗风险能力有效增强,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内外贸各主要指标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凭借自动化技术提升效率,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塑造优势,港口不仅为沿线城市外贸保稳提质提供重要支撑,更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彰显了我国港口的硬核实力与战略价值。

 
 
 
 
多维度“硬核”力量引领航运新格局
 
 
 

2024年,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增幅为近7年来的新高,稳居世界第三。2025年第一季度,尽管面对较大的外部压力和不稳定的贸易环境,宁波舟山港仍然完成货物吞吐量3.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7.2万标箱,同比增长10.2%,依旧彰显了东方强港的“硬核”实力。那么这份“硬核”力量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宁波舟山港已经拥有20个港区,生产性泊位62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超210座,是目前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可接卸全球最大的矿船、油轮、集装箱船,为大宗商品储运、临港产业发展等提供了“硬核”承载平台。

世界上那么多有名的港口,为什么宁波舟山港能稳坐“年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宝座呢?最重要的是航道水深,宁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区主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能让装满货物时,水面以上最大高度接近17层楼高,水面以下吃水深度超过20米、相当于6层楼高的30万吨级巨轮自由进出港,40万吨级以上超级巨轮可候潮进出。

除了水深,宁波舟山港水文条件也很好,潮差适中,气候方面不会出现严重冰冻,所在的舟山群岛是天然半封闭式港湾,既为港口提供了良好的避风避浪条件,也使得水流速度较快、泥沙难以淤积。

硬核实力:从靠泊到装卸的智能蜕变

航运涉及多个环节,不可预料的情况很多,宁波舟山港是如何常年保持高效的货物吞吐呢?桥吊司机吴起忠带我们一探究竟。

第一站是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们正在把不同的船舶“塞进”集装箱码头图形化计划图中。原来海上物流也有“预约系统”!以前船长们遵循“先到先靠”原则,为了抢泊位经常加速到港口,结果发现前面排着长队。现在有了这个“预约系统”,船舶还没出发,港口就已经给它排好了“VIP通道”:几点进港、走哪条航道、停哪个泊位,安排得明明白白。

“假如一艘船舶1日晚从青岛驶出,预计2日凌晨到达宁波。在1日之前,宁波舟山港就已经预排了该船的进港航道、挂靠码头、计划靠泊时间等。”调度人员介绍道。2024年底,这个预约进港模式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统筹下全面升级,部分航线的准点率能从原先的33%提升至77%以上,累计为参与计划的船舶节省待港时间6600多个小时,节省燃油24000余吨。

船舶到港后,这么多、这么重的货物是怎么装船卸货呢?这离不开桥吊和龙门吊这些“硬核”设备。远控桥吊操作室里遍布电子屏幕和彩色操作手柄,就像一个电竞游戏室。但电子屏幕上显示的不是游戏界面,而是几公里外海岸边的集装箱。吴师傅和其他桥吊司机们熟练地通过操作手柄控制桥吊,每一个集装箱装卸耗时2分钟都不到,集装箱吊钩上4个锁头与锁孔的精准度误差不超过2厘米,这相当于在高空高速地“穿针引线”啊。“2024年12月底,我们单日完成4.52万标箱装卸,刷新了宁波舟山港单个码头日集装箱作业量最高纪录,堆起来相当于13座珠峰那么高,光我就吊了288个箱子。”吴师傅的话语中带着满满的自豪。

除了桥吊操作“旧貌换新颜”,理货员们也不用头顶烈日或风雨站在船舶甲板上工作,而是可以在空调间内通过智能理货系统看到船图舱单、完成箱量统计、核对理货数据。单个理货员也能“眼观六路”,同时管理多条作业线。

此外,自动化作业码头中还包括集装箱卡车(以下简称“集卡”)、轨道式龙门吊(以下简称“轨道吊”),以及控制以上这些硬核设备的“智慧大脑系统”。当桥吊把集装箱卸下后,就由集卡将它们运送至堆场,其中一部分集卡已经利用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深度学习的算法,实现无人驾驶,能够在“智慧大脑系统”安排下,成为码头智能“搬运工”。当堆场中某个集装箱需要装船时,“智慧大脑系统”会根据北斗定位和综合运算,将当前任务信息,分配给最合理的自动化轨道吊和无人集卡,并以最优路径规划“派遣”无人集卡运转货物至码头。

联运版图:从江河到全球的通达之道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的提出,宁波舟山港成为了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硬核”力量。其中,多式联运立了大功。多式联运就像交通工具接力赛,铁路、汽车、船舶、管道轮番上阵,助力各类货物一站到底送到家。那这些交通工具又怎么互相配合呢?

首先,要打通河水和海洋连接的“任督二脉”,物资运送就更快了。2022年8月,宁波舟山港正式启用江海直达“运力池”,专门调度“既能航海破浪、又能行稳江河”的江海直达船舶,打造一站式江海联运。

其次,要结合特殊货物的“性格特点”,能源保供就稳了。在宁波舟山港实华原油码头、大榭中油燃料油码头等,滚滚“黑金”正沿着管道奔涌向远方。石油的特点使其更适合管道运输。当满载进口原油的轮船靠岸后,油轮的“心脏”就会开始跳动,储存在轮船里的万吨“血液”通过输油泵房持续泵送出去,通过翻山越江的输油管道纵跨长三角。这些输油管道设计年输量达2000万吨,日均原油管输量约5.5万吨,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总数已增至27条,辐射全国16个省67个地市。2023年12月31日,甬金铁路开通运营,更是直接促成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与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的“世界级”握手,宁波至义乌运输时间压缩约40%,运输成本下降40%。宁波舟山港通过这条铁路,将港口腹地直接从长三角地区扩大到长江中部地区。这种“港口+腹地+海铁”的黄金组合,既扩大了货源基地,又降低了物流成本,让“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如果把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宁波舟山港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全球前20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登陆宁波舟山港,其中包括“一带一路”航线130余条。这些航线承载着货物、文化、共识和友谊,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的生动体现。

港口不再只是运输的节点,而是通过提供物流支撑和广交好友,引导贸易、油气、海洋等产业集聚提升,城市通过产业繁荣获得就业和发展,再反哺港口升级,为宁波、浙江海洋经济提供“硬核支持”。

来源:中国税务杂志社

作者:顾哲超 陈钊辉 杨思远

♦  观察 ·  Analysis  ♦
 
 
 
 

港口新业态提升外贸竞争力

集装箱桥吊昼夜运转,万吨巨轮有序靠泊……港口的忙碌景象,是中国外贸“韧”劲十足的生动注脚。中国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中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0.3亿吨,同比增长4.4%,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5.2%和2.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亿标箱,同比增长6.3%,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3.2%和8.4%。

今年以来,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内外贸各主要指标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笔者认为,这折射出外贸形势持续向好,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外贸“朋友圈”扩容,贸易抗风险能力提升。

在全球贸易格局调整中,中国外贸逐渐打破单一市场依赖。2025年上半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3428万标箱,同比上升23.7%。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欧盟、非洲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增长5.4%,占我国进出口总值比例提升至51.7%。

贸易伙伴的多元化,有效增强了我国外贸的抗风险能力,也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第二,技术赋能制造升级,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大幅提升港口效率。

中国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自动化码头设计、建造、运营的全链条关键技术。自动化码头集装箱作业效率的世界纪录持续由中国港口创造和保持。其中,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于今年5月份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已达到62.62自然箱/小时;上海港亦于近期创下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新高,达172395标准箱。

第三,新业态塑造新优势,外贸竞争力越来越足。

港口出口货物从传统的农产品、轻工纺织等低附加值产品,转向以精密仪器、高端机械设备、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今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其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端装备同比增长超两成,“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产品则实现同比增长12.7%。

从上述三方面不难看出,中国外贸韧性十足,这不仅得益于主管部门的战略远见,也有赖于市场主体活力的充分释放。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雯珊

♦  关注 ·  Focus  ♦
 
 
 
 

激发外贸强大韧性 江海联动打造开放新格局

金秋时节,江苏各大港口作业繁忙,船舶如织、车流不息,外贸进出口呈现强劲势头。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8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增幅较全国高1.6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2.9%。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江苏外贸主要指标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挥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应有作用。近日,记者走进江苏沿海和沿江港口,探寻这些港口如何做大做强,激发外贸强大韧性。

记者探访连云港港时,停靠在68号泊位的“奥克兰盛世”轮装载195台宇通大巴,准备发往摩洛哥。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列装有二手车、汽车配件、瓷砖、茶叶、洗护用品等货物的国际班列驶出,发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

今年以来,连云港港滚装车辆外贸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三,前8个月港口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3.45万台,同比增长78.76%,国际班列开行610列,覆盖104个国际站点。

作为“一带一路”陆海交汇枢纽,连云港港持续强化中欧班列与远洋航线协同,打造“重去重回”良性循环,并通过深化与上海港合作、拓展“一单制”业务、新开红海和北极航线等举措,覆盖中东、俄罗斯等外贸市场,实现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记者探访太仓港海通码头时,巨型滚装船“礼诺运输”号装载2600多辆国产汽车启航发往欧洲。不远处的“玉衡先锋”号也装载3600余辆商品车从这里“出海”运送至东南亚。

今年以来,太仓港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1月至8月出口汽车51.3万辆,同比增长超六成,超去年全年总量,成为中国汽车“出海”最重要枢纽之一。

“今年前8个月,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0万标箱,同比增长2.2%,完成货物吞吐量1.99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659万吨,同比增长11.7%。”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方健介绍,太仓港已成为长江沿线最大的外贸港口,为江苏乃至长江沿线城市外贸保稳提质提供了重要支撑。

盐城港滨海港区同样一片繁忙。今年以来,该港陆续开通至约旦、阿联酋等多条新航线,带动汽车滚装业务快速跃升,目前已跻身江苏沿海港口前三。

尽管定位不同、特色各异,这些港口共同构建了江苏“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的多式联运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新能源汽车、大宗物资等方面出口表现突出,成为稳定江苏省外贸基本盘的重要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谷华 邓敏

♦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方位提升物流枢纽能级

正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多块拼接屏组成的“生产大脑”正精准呈现五大港区的繁忙作业场景,各类大船满载货物迎来送往,驶向全球各地,生动展现了我国外贸发展的强劲动能。

屏幕上不断刷新的生产数据与船舶动态,背后是一条条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持续拓展与畅通。“前期,我们刚打通了‘巴西—青岛—比利时’国际物流大通道,成功实现来有货源、去有货源的双向畅通,为腹地企业出口设备、工程机械等物资,以及进口纸浆原料等搭建高效海运链路。”青岛港西联公司操作部副经理孙长杰介绍道,纸浆货种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顺畅贯通,正是青岛港织密双向物流网络的生动注脚。

在青岛港纸浆码头作业现场,纸浆客户负责人算了笔账:“以往纸浆都是通过汽车运输到达工厂,易发生原料供应不足现象,现在打通双向物流大通道,青岛港推出全新运输模式、定制化物流方案,大大压缩了物流成本和时效!”依托双向物流网络覆盖延伸,青岛港已经形成了全程物流、多式联运、一企一策等综合服务优势,1~8月新增件杂货航线5条,累计布局件杂货航线超40条。

不仅是件杂货,集装箱航线的持续加密,更让青岛港构建起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的航线网络,集装箱航线总数超过230条。

今年以来,青岛港持续开辟和加密远洋干线和直达航线,共新增14条集装箱航线和3条海铁联运线路,涵盖东南亚、中东、印巴等“一带一路”及中南美等新兴市场区域。同时,打造了“前港后站、一体运作”海铁联运模式,为中国出口企业开辟了新通道。截至目前,青岛港海铁联运线路增至86条,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箱量保持全国领先,在航运版图刻下了“核心枢纽”的鲜明坐标。

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文静

 

 

天津港高效服务“一带一路”国家设备发运

国庆首日,晨光熹微。天津港第四港埠有限公司码头现场一派繁忙景象——120辆由三一重工制造的自卸车顺利完成装船作业,搭乘“比利牛斯”轮奔赴“一带一路”国家。这场跨越重洋的车辆运输,既是中国智造与中国港口携手为祖国华诞献上的节日厚礼,更是天津港深度服务“一带一路”、推动与中美洲国家深入务实合作的生动实践。

“这批自卸车将加速中美洲相关国家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为做好这次货物的准时发运,天津港四公司为我们出具了3套发运方案,通过杂货船运输方式,为我们企业节省超过20%的全程物流成本,并在港口服务方面提供优先靠泊,货轮提前3天进港,提前1天完成装卸作业,让我们的产品更快地交付客户。”三一重工工程车辆事业部海外产品经理李响介绍说。

此次高效服务保障作业,是天津港深度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天津港已稳定运营“一带一路”航线69条,60%以上外贸货物来自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京津冀等内陆腹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更加稳定、更加便捷的海上物流通道。目前,三一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天津港集团是三一集团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是三一重工海外出口的重要港口,承接了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很多重要市场的设备和车辆发运。

港口人的国庆,在于奋斗与担当;“一带一路”的征程,在于合作与共赢。从天津港的高效物流保障,到三一重工的优质装备输出,中国企业正以协同之力,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注入动能。未来,天津港集团将继续以更高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上,书写更多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闫东洁 刘雪强 张磊 夏德崧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10月15日 11版)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