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度报道 • 正文
【全球化合作创新范式与实践路径⑤】

专题|中国与北欧经贸合作“智量”全面提升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求是》杂志日前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文章指出,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践行全球发展倡议,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近年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不仅在绿色能源、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形成战略契合,还在多个领域的投资合作持续升温,有效提升了区域产业链韧性。今年1至8月,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增速是同期中欧贸易的两倍多,数字背后是双方市场的高度融合与利益深度交织。中国与北欧国家以物流联通破除壁垒,用实际行动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坚实动能。

 
 
 
 
加强产业合作 构建高效国际物流通道
 
 
 

10月15日上午,以“支点湖北智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简称“北欧论坛”)在湖北武汉开幕。本届论坛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中国与瑞典、丹麦、芬兰建交75周年的历史性时刻,由商务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汇聚了全球30多个国家、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2000余位代表,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科创引领智能场景落地生花

以北欧论坛为桥梁,跨国公司持续加大在鄂研发布局。奥托立夫、法雷奥、西门子等企业已在湖北设立技术研发基地,推动汽车安全、软件技术、电力装备等领域创新。以中欧企业家东湖对话为代表的多场专题活动,进一步推动中欧在清洁能源、绿色交通、低碳技术等领域的战略对接。“任何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要深化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希望各方联起手来,为世界赋能,实现共赢。”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会上表示,格力正从家电制造向数控机床、机器人、储能等领域拓展,未来将与北欧加强能源技术与绿色产品合作。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把整个蛋糕做大,中国在硬件制造上优势明显,全球则共同开发软件与应用。唯有开放协作,才能加速产业质变的到来。

通道拓展商贸往来再提速

开幕式上,中欧班列(武汉)至瑞典、丹麦、挪威的新路线正式首发,标志着武汉陆运版图进一步向北欧延伸。新线路全程时效预计22天,较传统运输方式节省一半时间,可大幅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已累计发运5791列,货值达1200亿元,共拥有59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为湖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构建了安全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

论坛的“开放红利”也惠及广大市民。中欧创享之夜暨“乐购湖北”国际消费品展示周也于10月15日在武商梦时代启动,丹麦乐高、西班牙伊挑火腿等全球新品集中亮相,宜家也在武汉开设快闪店,为消费者带来沉浸式北欧体验。

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论坛拓展了开放支点的大通道、筑牢了产业支点的硬支撑、激活了创新支点的新引擎、打造了生态支点的好样板、强化了联动支点的广辐射。借助北欧论坛这一重要合作平台,今天的湖北正在加速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湖北支点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央广网

作者:赵玲

♦  观察 ·  Analysis  ♦
 
 
 
 

潮涌长江通北欧 风起荆楚链全球

10月15日,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一场跨越山海的合作盛会就此展开。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531.7亿美元,增长8.5%,数字背后是双方市场的高度融合与利益深度交织。

绿色发展理念,强劲创新动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多种独特优势持续加码中欧企业双向投资,实现互利共赢。从2000年以来,欧盟在华投资存量达1850亿欧元,中国在欧投资为1880亿欧元,中欧双向投资规模基本相当。

在绿色发展的航道上,中国与北欧同为先行者。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北欧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在北欧建立生产基地。全球绿色转型的先行者与“双碳”目标的践行者,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奏响共鸣乐章。

科技创新则为合作注入无限动能。“荆荆”“楚楚”AI数字人担任解说员,机器狗进行安全巡检,多种生成式AI、多模态感官交互等尖端技术产品的场景化应用,尽显中国创新活力。

本次论坛落户湖北,恰如其分。这个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部省份,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中欧合作的战略支点。

交通物流的“硬联通”日新月异:中欧班列横跨亚欧,新开通的北欧线路让货物流通更加充盈;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构建起“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的“空中丝路”;加上贯通东西的长江黄金水道,湖北已形成“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山高路远”变为“近在咫尺”。

制造业底子厚实、产业体系完备,让湖北的支点作用更加凸显。从光电子信息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从大健康产业到高端装备制造,湖北的产业优势为双方贸易打下“强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创新平台,则为国际产业合作提供“硬支撑”。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举措务实有力。“绿意浓”“智量高”“交通便”“潜力大”——今日之中国,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以合作共赢的姿态推进开放。中国和北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将为双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绍绍

♦  聚焦 ·  Spotlight  ♦
 
 
 
 

“没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算不上真正的国际化”

10月15日,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启幕,今年,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和嘉宾赶来参会。“没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算不上真正的国际化。”西班牙伊挑火腿创始人、董事长Enrique Tomá道出了众多嘉宾的心声。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外资外企不仅没有远离中国,反而不约而同前来。在湖北汇聚的这些嘉宾中有许多新面孔,更不乏老朋友,他们讲述的湖北故事,为“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提供了最生动的注脚。

瑞典丹纳在汉成功“反向出海”

在武汉黄陂,一家来自瑞典的企业带着“湖北造”列车车钩系统,奔赴波兰、印度等海外市场。去年,这家企业完成车钩新造与维修保养设备100台(套),实现2500万元产值,其中出口占比五分之一。

会上,丹纳中国总经理李雯讲述了旗下企业在湖北“反向出海”的故事。

总部位于瑞典的丹纳车钩,是一家专门研发制造列车车钩系统的企业,2015年进入武汉市场,为地铁提供产品和服务。借2022年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契机,丹纳对武汉业务进行整合,并于2023年落户武汉轨道交通装备智造园,成立丹纳车钩系统技术(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纳武汉”),当年成功交付首批车钩产品,实现车钩系统这一轨道交通核心部件“湖北造”。“政府部门派专人专车为员工提供生活保障。”李雯说,2023年落户后,丹纳武汉生产任务紧迫,湖北各级政府提供全方位细致的服务帮助企业迅速投入生产。

武汉公司已成为丹纳全球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丹纳武汉订单迎来新突破,排产计划延伸至2027年。李雯介绍,丹纳武汉已发展成为具备新造车钩、维修车钩等全方位制造能力,并开发出“本地组装供应全球”的数字化电钩业务。

今年是瑞典丹纳第3次参加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去年,丹纳武汉组织了十余家北欧企业考察湖北,探寻合作机遇。李雯说,丹纳武汉将带动更多欧洲企业奔赴湖北,也将带着更多“湖北造”奔赴全球。

“湖北速度”让西班牙客商接踵而来

10月15日晚,在中欧(丹麦)创享之夜暨“乐购湖北”国际消费品专场展示活动中,伊挑火腿、巧克力、橄榄油等一批西班牙好物亮相,并上架到武商梦时代、武商MALL等商超。

伊挑火腿在全球已布局136家门店。“湖北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市场。”Enrique Tomá认为,湖北是伊挑火腿走向全中国的重要窗口,借助湖北的开放枢纽优势,伊挑火腿将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布局。

今年8月底,湖北省领导率经贸湖北代表团出访西班牙和意大利。在中国湖北—西班牙经贸合作交流会上,西班牙企业对湖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周后,西班牙经贸代表团访问湖北,就推动双方合作开展交流、考察。一个多月后,伊挑火腿便走进湖北商超,Enrique Tomá感受到了“湖北速度”。

此行,西班牙代表团又来了20多位新朋友,他们来自汽车、生物医药、可再生能源、大数据等多个领域,与湖北的优势产业高度契合。

今年1~7月,湖北对西班牙进出口额同比增长82.8%,双方友好合作方兴未艾。

西班牙华人跨国企业双丽集团董事长戚丽玲介绍,以往西班牙企业来中国更多是为了交流,现在越来越多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寻找合作机遇。“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戚丽玲说,将继续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带动更多西班牙企业投资中国、优选湖北。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李朝霞 刘天纵 刘柳 张灿

♦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
 
 
 
 

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期间签约逾千亿元

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活动期间,湖北推动69个项目签约,金额逾1000亿元人民币,涉及信息技术、大健康、制造业等领域。其中,12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此次论坛由商务部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办,以“支点湖北智链全球”为主题,北欧国家驻华代表、世界500强企业、境内外重点商协会代表与会。论坛还举办了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大健康等产业对接活动,加强与欧洲国家的产业协同。

湖北与欧洲合作紧密,近5年,湖北对欧进出口保持年均10%以上增幅。湖北与欧洲已缔结14对友好省州关系。

当前,湖北正加速重构开放通道,拉进与世界的距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武汉阳逻港实现“江海联运”;花湖国际机场已开通109条国内国际货运航线,形成覆盖亚洲、连通欧美和非洲的全球航空网络;中欧班列(武汉)开通跨境运输线路59条,近两年连续高质量开行1000列以上。

截至目前,湖北累计设立欧资企业775家,利用欧资40亿美元。众多跨国公司在湖北设立研发中心,瑞典宜家等北欧龙头企业已在鄂设立区域触点或生产基地,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梁婷

♦  视点 ·  Viewpoint  ♦
 
 
 
 

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王宇鹏:

中国与北欧五国经贸合作保持良好势头

记者日前从商务部了解到,中国同北欧国家经贸合作近年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双向投资热度不减,绿色合作方兴未艾。

据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王宇鹏介绍,中国与北欧国家经贸合作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双边贸易量质齐升。2024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531.7亿美元,增长8.5%。今年1~8月,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379.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增速是同期中欧贸易的两倍多。

北欧企业持续加码在华投资。截至目前,北欧五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瑞典、丹麦对华投资额均超过50亿美元,位居欧洲国家前列。

电动汽车及电池产业成为合作新热点。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一大批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功进入北欧多国市场,获得当地消费者青睐。“中国和北欧国家都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支持者。我们期待与北欧国家一道,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王宇鹏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王俊岭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

欧洲企业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丹麦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在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发言中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与北欧乃至整个欧洲的合作创造了巨大价值。良性的贸易往来绝非零和博弈,欧洲消费者享受到了物美价优的中国产品,中国通过对欧出口也提升了发展机遇。对许多欧洲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仍然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重要市场。我们一直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抱有积极的期待,我们欧洲企业也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彦辞认为,欧中双方共同创造价值的潜力依然巨大。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心,我们希望能够共同努力,探索更多互利共赢的可能性,通过贸易合作创造普惠效益。我们相信通过彼此的智慧和诚意,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来源:人民网

作者:栗翘楚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

东风将推动在北欧和欧洲的战略布局

10月15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在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上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下一步,东风公司将推动在北欧和欧洲的战略布局,为北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对此,杨青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帮助企业推广品牌。支持参与顶级车展、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及公益项目等,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二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充电标准兼容性改造。三是积极促进互认合作。推动产品标准、电池足迹核算体系、电池护照的互认,加强市场准入引导,优化产品市场准入通道。“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东风公司与北欧的合作将更加深化,共同为北欧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充分用好湖北汽车产业在规模、创新、配套、物流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挥好龙头企业作用,为湖北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贡献力量。”杨青说。

来源:人民网

作者:王绍绍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10月20日 5版)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