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域氢氧化镍进口量突破30万吨
记者从宁波海事局获悉,1月16日,巴拿马籍货船“MITO”轮完成氢氧化镍接卸9850吨,安全驶离宁波镇海镇司码头,这是2024年宁波港域迎来的首艘氢氧化镍船舶,也是全球新能源材料制造龙头企业“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首次通过宁波港域进口氢氧化镍原料,“印尼-宁波”新能源材料海上运输通道再添新成员。
目前,以氢氧化镍为主要原料的三元锂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储能产业。近期,多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高镍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轻量化和耐低温性等优势,更有利于激发新能源汽车作为灵活性储能资源的调节潜力。相关人士认为,《实施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扩大氢氧化镍的市场需求。
“绿色通道”解燃眉之急
当前,我国镍矿资源相对贫乏,氢氧化镍原料主要依赖进口。以往氢氧化镍水上运输主要通过集装箱供应链模式,运力相对紧张、运价相对较高,加之周转周期长,导致氢氧化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为帮助企业纾难解困,2022年,宁波海事部门助力镇海港区成功打通“印尼-宁波”新能源材料海上运输通道,创新采用“袋装货+散货船”运输形式,并以装、卸地两港间“一站式”直运代替集装箱班轮航线逐一靠港,有效缩短运输周期,单航次运输量提高5倍以上,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提升运输效率,极大缓解了氢氧化镍生产加工企业“等米下锅”之急。
与此同时,宁波海事部门积极把握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主动研究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对氢氧化镍水上运输的相关安全要求,打造“宁波新能源材料海上运输绿色通道”,对装运氢氧化镍的船舶采取优先进港、优先靠泊、优先查验,船舶进港用时由24小时缩减至最快12小时,在港通航效率提升50%;同步实施进出港申报一日办、一次办、网上办等便利政务举措,缩减船舶港外等待时间超70%,为我国氢氧化镍海上运输提供了“宁波样板”。
目前,浙江华友钴业、宁波力勤资源科技等多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企业,均已通过“印尼-宁波”新能源材料海上运输通道实现氢氧化镍原料常态化输入。据统计,2023年宁波港域累计接卸袋装氢氧化镍船舶23艘次,接卸量17.41万吨,按标准测算可生产电解镍7.46万吨,可满足45.1千兆瓦时的三元电池产品生产需求,超过全国三元电池新能源汽车装备需求的三分之一。
“全域护航”筑安全防线
“货主交付运输氢氧化镍至国内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此前对氢氧化镍包装运输所涉及的公约、法规了解不多。对船公司安全管理水平、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和船员操作能力也不掌握,很难实现双向最优选择。”宁波港船务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镇海分公司副经理胡浩表示。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后,宁波海事部门主动对接国内专业包装检验机构,指导货主企业顺利采购合格包装,帮助企业综合分析评估船舶、船员等综合能力,提供针对性的选船指导,进一步提升海运安全保障。
运力的问题解决了,码头的作业效率低又成为新的难题。记者了解到,当前,仅有镇海港埠公司10#泊位可以满足氢氧化镍“包装散运”的作业条件,该泊位地处甬江口内,同时承担着沥青接卸和其他散杂货船的日常靠泊任务。以往,该泊位单次仅能靠泊一条船进行作业,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氢氧化镍装卸需求。为此,宁波海事部门在确保水域通航安全的同时,推动港口优化原有货种装卸计划,创新装卸作业模式,探索推出“一泊位靠两船、一作业一排队”的船舶作业新模式,提升港口综合保障功能。目前,该泊位船舶单次平均作业用时(含待泊、靠泊、装卸、离泊时间)已由11.56天减至4.33天,船舶平均运营成本节省约30万/艘次。
据统计,宁波港域自2022年5月开始氢氧化镍袋装海运进口以来,累计安全接卸船舶37艘次,进口量已突破30万吨大关,货值超过70亿元,为“宁德时代”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注入强大生命力,也为正在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宁波积蓄强大动能。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长三角]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创新海事服务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
- [长三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罗雨泽:新阶段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需肩担四大使命
- [长三角]长三角交通领域启动“一码通行”
- [长三角]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 象山港、石浦港区将实现首次开放
- [长三角]无锡打造长三角首条“空铁轨联运”线 地铁运送可提前1h达
- [长三角]江苏邮政完善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网
- [长三角]“中欧班列-上海号”中储场站正式投入运营
- [长三角]河北: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线见闻
- [长三角]保通保畅最新信息!事关货车司机、通行证、上海港
- [长三角]宁波:货车司机收到免费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