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更广 标准更高 联动更畅 效益更好 “水运江苏”不负江河湖海
水运既是江苏的鲜明特色,也是突出优势。当前,江苏正在全面推进“水运江苏”建设,围绕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目标,加快建设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迈进。
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就“江苏如何发挥江河湖海兼具优势,进一步做好水上运输的文章”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江苏从今年开始实施《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
打造“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
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运优势得天独厚。
在内河航道建设方面,江苏内河航道里程2.4万公里,占全国五分之一,总里程、航道网密度、高等级航道里程均居全国之首。江苏把二级航道网建设作为当前重中之重,首先要实现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全线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大力推进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打造“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航道要接近1100公里,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二级航道“十”字形主轴,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京杭运河江苏段。在开始推进“水运江苏”建设后,淮安、宿迁等内陆城市已经从中获益,一大批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开工,仅淮安在建的百亿级产业项目就达到12个。
在内河港口建设方面,长江江苏段承担着长江全线70%以上的货运量,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太仓港作为长江第一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04万标箱,昔日的小江港如今已经成为大枢纽。江苏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放大“沪太同港”“甬太联动”效应,尽快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千万标箱,促进从“物流港”向“物贸港”转型,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北翼和长三角多式联运示范样本。
在沿海港口建设方面,连云港港拥有江苏唯一的30万吨级航道、全国为数不多可停靠40万吨级矿石船的码头。江苏积极推动与上海港的合作,2023年“连申快航”运量突破10万标箱、同比增长近50%;中西部有7个省份和连云港港开展“无水港”“出海口”合作,2023年连云港开行中欧班列806列、同比增长10.7%。目前,江苏正在大力推进港口无人化作业、数字化赋能,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强化对中西部和陆桥沿线地区的服务支撑作用。
2025年船舶污染物转运处置率达100%
江苏地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和对外开放前沿,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枢纽和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江苏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对推动江苏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水运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江苏将加强智慧创新和水运绿色低碳转型。到2026年,江苏将全面建成内河干线电子航道图,完善基于智能手机的船舶全航程可视化精确助航服务,推动全省船闸由区域集中控制向全网联合调度迈进;全省拥有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100%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实现100%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建成4至5个四星级以上智慧港口。
江苏将建成京杭运河、宿连航道等生态航道,创建2个近零碳船闸、2个近零碳水上服务区,打造一批“水运江苏·美丽港航”品牌。到2025年,船舶污染物接收应收尽收,转运处置率达到100%,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靠港船舶岸电使用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长三角]江苏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改数转网联”
- [长三角]宣城推动传统水运向现代综合物流转型
- [长三角]长三角铁路释放多式联运红利 大宗货物运输持续向好
- [长三角]2023年上海RCEP项下享惠进出口总值居全国首位
- [长三角]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创新海事服务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
- [长三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罗雨泽:新阶段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需肩担四大使命
- [长三角]长三角交通领域启动“一码通行”
- [长三角]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 象山港、石浦港区将实现首次开放
- [长三角]无锡打造长三角首条“空铁轨联运”线 地铁运送可提前1h达
- [长三角]江苏邮政完善农产品出村进城物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