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浙江跃变之道:“开放大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宁波舟山港集卡奔忙。 林波 摄
当全球经济仍处新冠肺炎阴霾之下时,中国经济加速“回暖”。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2.16万亿元人民币。这其中,202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38万亿元人民币,货物贸易进出口、出口增量均居全国第一的浙江引人关注。
将视线聚焦浙江,装载着义乌小百货商品的中欧班列从义乌西站发出,驶往白俄罗斯明斯克、西班牙马德里、中亚五国;在宁波大榭实华码头,一艘来自阿曼最大的原油输出港——费赫勒港的超大型油轮“威尼斯之鹰”开始卸下26万吨原油……如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场景已是如今浙江的常态。
舟山渔山岛炼化项目。 方堃 摄
中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若要观察其探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浙江是一扇极好的“窗口”。放眼于此,一幅生动立体的开放图景跃然纸上。
厚积薄发 以高能级平台扩大开放
新年伊始,位于浙江东部沿海的宁波舟山港各港区码头灯火通明、集卡奔忙。作为浙江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不仅中东、东亚、欧洲的进口商品源源不断地通过宁波舟山港驶入中国,“中国制造”也从这里扬帆出海。
作为观察外贸的“晴雨表”,宁波舟山港的繁忙从侧面反映出外贸大省浙江的发展韧劲和活力。
“宁波舟山港在2020年6月就实现集装箱运输生产的同比正增长,成为稳定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重要保障。”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集装箱中心主任王亚亚表示,202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比上年增长4.7%,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
将视线顺着“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从浙江沿海移向中部,被视为全球小商品贸易“风向标”的义乌“往来贸易马蹄疾”。义乌铁路口岸集装箱堆场内,巨大的龙门吊悬臂一字排开,印有“义新欧”标识的集装箱被流畅有序地吊装至中欧班列的车板上。
“2020年浙江中欧班列共开行1399列,共发运115534标箱,同比增长129.6%。”铁路金华货运中心主任杜建波告诉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航空、海运受阻的情况下,义乌中欧班列构筑起了“稳外贸”的国际陆路物流大通道,开行班列数逆势飙升,已成为中国向欧洲国家出口商品和运送防疫、生活物资的高效国际物流主通道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之下,浙江海上、陆上两条丝路“全线飘红”,并非一日之功。“十三五”时期,浙江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将义乌和宁波舟山港连接起来,建立起“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格局,打造内联外畅大通道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厚积薄发,“家底”让浙江在疫情之下仍能以高能级平台扩大开放。
义乌中欧班列构筑起了“稳外贸”的国际陆路物流大通道。 毛鹏飞 摄
锐意进取 以政策改革扩大开放
如果说“厚实的家底”让浙江不惧疫情阴霾,那“锐意进取”的决心则促成其以政策改革扩大开放。2020年9月,挂牌三周年多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浙江自贸区”)重磅升级,实现了从挂牌到扩区的“两级跳”。
“自挂牌以来,浙江自贸区聚集油气企业7500余家,对外贸易年均增长93%,利用外资年均增长99%(年均增长率为挂牌三周年年均增长),引进了43个世界500强投资和贸易企业,成为了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高能级平台。”浙江自贸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挂牌三年有余,浙江自贸区在油气全产业链、营商环境、金融创新等领域探索形成123项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作用。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浙江自贸区将在原先位于舟山的约120平方公里基础上,再增加宁波片区、杭州片区、金义片区。“挂牌至今3个月以来,各片区已签约重大项目251个,总投资3772亿元人民币,签约引进巴西淡水河谷、美国GE、瑞士ABB、得过采埃孚等一批重量级企业。”该负责人如是说。
浙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盛秋平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发展格局下,浙江自贸区扩区将有助于推动浙江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放眼浙江,不仅浙江自贸区“扩容”再出发,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020年5月,浙江跨境电商综试区再增加湖州、嘉兴、衢州、台州、丽水五名新成员,这标志着,浙江成为中国惟一一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基本全覆盖的省份。
“绍兴几乎每天都有窗帘、家纺、袜子、珍珠等商品以‘报关即迅速清关’的速度,从绍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销往欧美、东盟等市场。”绍兴跨境电商综试区工作人员车伟刚告诉记者,跨境电商综试区未获批前,绍兴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商品时还需周转至别地,清关至少需要2天,企业运营成本比现在高50%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省域发展跨境电商为浙江稳外贸发挥显著作用。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获悉,2020年1月-12月,浙江跨境网络零售额达1387.1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02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进口36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9%。
疫情期间,中国轻纺城经营户整理面料。 赵炜 摄
创新路径 以数字经济扩大开放
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浙江省长郑栅洁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浙江2021年数字经济目标: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事实上,从提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至今,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疫情初期,在外贸骤然“遇冷”的情况下,浙江迅速应对,发挥数字经济优势,迅速创新办会模式,以出口网上交易会加强与各国间的经贸往来,通过数字经济与世界建立起全新“链接”。
浙江出口网上交易会越南站-纺织专场、葡萄牙站-汽配专场、意大利站-防疫专场、印尼站-水处理专场、俄罗斯站-服装面料专场……浙江“云”上连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以一次次的精准洽谈换来累计意向成交金额的不断攀升,更化危为机,加速开辟融入全球经济的新平台、新道路。
浙江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已组织举办527场网上交易会,涉及64个国别地区、涵盖纺织及纺织机械、汽配、防疫、建材、日用消费品、医药、医疗、食品农业、水处理、健康养老、渔业、电力产品等73个行业,参展企业超3.6万家次,采购商近6.4万家次,洽谈次数约11.2万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达44.15亿美元。
在浙江省级层面借力数字经济与世界建立起全新“链接”之外,浙江地方亦自发涌现出类似实践,实现一举两得:通过数字经济,企业不仅畅通了与国外客商的对接,还接触到更多的国内客商。由此可以看出,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为畅通双循环提供了极大助力。
中国轻纺城线上市场“网上轻纺城”2020年2月10日复业,针对疫情下大批展会延期的情况,“网上轻纺城”将一场场实体展会搬上云端,集中展示优质纺织产品,助力纺织企业在线与国内外客户开展产品贸易对接活动,拓宽销路;2020年10月,义乌市场官方网站——“义乌小商品城”(下称“Chinagoods平台”)正式上线。Chinagoods平台由中国小商品城开发运营,依托义乌市场7.5万家实体商铺资源,服务产业链上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
每天下午一点,7.5万家实体商铺的经营者之一、浙江星宝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吉英都会打开直播灯和多部手机,在多个平台网络直播,以吸引国内外的客商;在中国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山下湖镇,珍珠商何行东经营的网店里工作人员三班倒24小时直播卖珍珠,何行东认为“线上引流”而来的客户来自国内外各地,他们采购量较大,对产品单价不那么计较,更注重供货商的诚信。
数种效应叠加之下,浙江以开放之姿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得益于探索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未来浙江融入全球经济的脚步必将更快。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现代化新征程开启。郑栅洁作政府报告时表示,推进“十四五”发展、实现“十四五”目标,浙江将采取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走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浙江路径。
开放的浙江还将进一步拥抱开放,在前述的两场重磅会议上,该省均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梳理分析浙江发展路径,在“应变”和“求变”之中,其对外开放的探索之路,或许能为更多中国城市提供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