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京津冀产业“一盘棋”
十年携手,京津冀产业协同势能不断显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新的起点,如何下好三地产业“一盘棋”?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燕瑛认为,三地应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方面加强联动,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供重要引擎。
京津冀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燕瑛认为,十年来,三地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链与创新链不断融合发展,区域整体协作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产业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等平台产业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京津冀协同编制完成六条重点产业链图谱,生命健康、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三地工商联还联合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京津冀企业家联盟,助力区域产业集群建设,为推动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民营经济智慧力量。
共建共享推动政策标准管理统一
营商环境协同优化是京津冀产业协作的重要基础。“三地应坚持共建共管共享理念,深化对接协同机制,加强工作联动配合,推动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促进三地营商环境协同优化。”燕瑛建议,京津冀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紧抓三地自贸试验区、口岸、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外向窗口发展机遇,发挥在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制度优势,吸引国内外高端要素集聚,逐渐形成区域经济新增长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探索“一地创新、三地互认”制度,不断推进三地对外开放协同新路径。
聚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
“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高水平迈进的重要着力点和增长点。”燕瑛建议,三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区域“链主”企业的整合优势,带动形成市场主导下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和优化提升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协作走深走实。
三地产业定位各有不同。燕瑛建议,进一步明确三地区域重点产业链分工,打造区域内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发挥京津冀企业家联盟作用,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和产业集群打造为重点,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促进资源整合、高效合作、科创协同和产业升级,推动三地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还应引导京津优质高校、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在共建园区设立分支机构、研发基地和转化平台,促进“北京研发”向“津冀制造”转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