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新赛道的“破冰者”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两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而在这短短的两年间,张宣科技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氢梦”不仅照进了现实,还实现了“绿电—绿氢—绿钢”跨越性进步,以“创新”之笔书写出“氢”时代的最美篇章。
探究这一切耀眼光环的背后,是张宣科技人“敢于探索、勇于拼搏、善于突破”的精神支撑起来的,作为“氢冶金”上游“前沿端口”,球团公司更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秉承“责任与使命同心,荣耀与汗水并肩”的信念,深耕高品位球团矿工艺试验研究,不断探求低耗高质之路,为氢冶金DRI提供最坚实的原料保障。
“为了找匹配的原料,我们耗时一年多,找到了四十多种原料,制定了八十多种配比方案,然后经过多次论证,才成功实施PMC粉球团工业生产试验。令人欣喜的是,高品质多参数耦合球团矿抗压强度、粒级、品位均100%合格。”提起当时高品位球团矿的生产情景,球团公司技术质量科科长魏晓光至今还记忆犹新,那些挑灯夜战、攻坚克难的片段在他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着。
首触“高品位球团矿”,不论是技术、设备系统,还是产线,大家都心怀忐忑,“如何让球团矿满足氢基竖炉需求”成为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了能一举成功,球团公司上下拉满“进度条”,针对不同精粉的焙烧性能开展多方位的试验研究,同时进行了配套设备改造、制定了新模式生产组织方案,以“白加黑”“5+2”的连续作战精神跑出了技术破冰“加速度”。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是初次配加高品位酸性精粉后,仍然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效果,造球、成球性能和抗压强度都达到了预期。同时也因高品位酸精流动性差,使得原料系统各部溜子积料严重,影响连续稳定生产。为此,技术人员立即成立现场攻关组,对球团作业区干燥机进口溜子角度增进行改造,迅速解决积料问题。
就在这样不断摸索和改进的过程中,高品位球团矿生产越来越顺、品质越来越高,得到下游氢冶金工序的高度认可。但是球团公司并未满足于此,他们又着眼于“低成本”焙烧,向高难度发起“挑战”,突破性完成了一系列行业领先工业生产试验,先后消化了钢后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球团、氢冶金工序的除尘灰,氢冶金工序产生的脱氧泥、球团返矿等有价物料,将“粗粮”吃出了“细粮”的效果,高品质球团矿品质杠杠滴!其中实施配加氧化铁皮为全公司首次尝试,配加氧化泥为全国首创,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经过两年的实践磨砺,我们攻坚团队的技术水平已相当纯熟,各种物料性能已熟记于心,未来我们将坚定‘破冰’之路,依托球团成球机理,进一步拓展新的高质量、低成本配加,把好绿钢发展的第一道关口!”魏晓光目光坚定地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