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海外会展拉动后有中欧班列推动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获得两大赋能
9月5日,2023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以下简称:慕尼黑国际车展)正式开幕,将持续至9月10日。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之外,尚有多个海外汽车会展也将陆续开始,均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登台亮相的关键窗口期。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中国车企在海外会展中获得的消费者认可和经销商订单,迅速传回国内后,又带动国内生产制造系统加快运行,相关产品和整车搭乘中欧班列出海,形成积极的“订单+物流”正循环。在这一循环当中,海外会展和中欧班列大大缩短了国产汽车和海外客户之间的距离,增强亲密接触的频率,构成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两大赋能。
踊跃参展营造亲密接触
慕尼黑国际车展前身为法兰克福国际车展,是欧洲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车展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外国参展商比例较上一届增加17%,一举达到50%,电动化、数字化等未来移动出行的大趋势是本届展会的焦点。而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厂商及出行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比亦有明显增长。
慕尼黑国际车展虽是宝马、大众等老牌车厂的主场,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参展情绪高昂,部分国产品牌脱颖而出,获得欧洲当地媒体高度关注。经德国汽车杂志《AutoMotorandSport》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过20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了欧洲市场,并对上汽MG推出的全球纯电汽车MGMULAN赞不绝口,称其是一款“真正的大众汽车”,并乐观期待其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表现。
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之后,将有美国诺维电动车新能源车展及电池储能展(以下简称:美国诺维会展)、欧洲法国新能源电动车及充电桩展(以下简称:AMWE)等海外会展陆续到来。与慕尼黑国际车展相比,美国诺维会展采取三展合一的方式,在电动汽车之外,还为电池、充电桩、新能源出行、数字化出行单独设立展会和峰会。AMWE亦有相似安排,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展示全链条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随着下半年海外会展次第到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各大厂商将迎来一轮又一轮和海外消费者亲密接触的窗口期。
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蔡勇教授常年从事车型设计工作,他把上述“亲密接触”定义为“面向顾客的试车改进环节”。他向记者表示:“消费者是最终的也是最好的试驾者。他们坐进汽车里,会对汽车提出连厂商和经销商专业试驾员都无法想象到的改进建议。欧美人群体格较大,年龄偏老,对车内空间、仪表字体、操纵便利、整车维护提出更多个性化要求,这些诉求也是线上参展所无法获取的宝贵信息。随着国内厂商踊跃积极参与海外会展,定能获得海量一手数据,对于车型设计迭代进化有利无弊。”
中欧班列推动通达四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3.6万辆,同比增长1.5倍。其中,7月份当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0.1万辆,同比增长87%。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乘用车的61%,其中7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乘用车份额达到65.6%,表现较强。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猛增的同时,出海运力短缺成为中国车企首要考虑的问题。向西出海的中欧班列为这一问题带来解答。以位于重庆的长安汽车(13.210, 0.04, 0.30%)为例,在收到海外客户订单的18个小时里,新能源汽车就在主机厂里完成组装、测试、下线工作,在凌晨1点左右搭乘长安民生物流的滚装卡车送往中欧班列的装卸场。今年上半年,自重庆发车的中欧班列(渝新欧)出口运输包含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整车超3.8万辆,同比增长98.9倍。
不仅是西南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借助中欧班列出海创汇,在节约运输费用和路途距离方面获得效益,沿海地区也高度重视中欧班列带来的便捷和效率。今年以来,山东地区的汽车轮胎产业、广东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湖南地区的锂电池产业均搭乘中欧班列出海,部分地区还采取专列出海方式,大大节约前往欧洲、中亚、非洲的时间和路途。以从深圳发运的中欧班列为例,行至中欧地区就可比海运缩短近一半的时间。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今年1月份至7月份,累计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3万列,77条班列线路通达18个国家45座城市。今年6月份至7月份,平均每天都有2到3列商品车专列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曹二保教授分析上述情况:“上世纪90年代,美国运营管理协会提出敏捷供应链的管理理念,以更短时间响应更多需求,以更快运营降低等待时间,以更高效率压缩生产、物流、仓储成本。而今,借助生产前端的海外会展和生产后端的中欧班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获得两大赋能,大大压缩了从客户需求到上门交付的全业务流程时间。这其中既有会展订单带来的需求拉动效应,也有中欧班列带来的物流推动效应。两者叠加,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多项出口数据连创新高,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魅力和兼容并包的综合实力。”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