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商用车 > 新能源 > 正文

国内太“卷”,“出海”又有门槛,新能源新手如何破局?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蔡真 时间:2023-02-20
导读:新能源发电项目在各大城市炙手可热,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开始居安思危。

张灵去年才开始进入光伏和充电桩行业,属于新能源领域新进入的“参赛者”。他所参股的华沃控股,办公室位于武汉徐东大街,这里是湖北新能源行业从业者最密集之处。

徐东大街是湖北最主要的能源相关机构的聚集所在。走在徐东商圈,可看到国电长源大厦、华中电力金融大厦、湖北省电力大厦、华中电网局大楼、中碳登大厦等伫立在此。张灵这样的行业新兵和国企巨头在这个“圈”中共处,其背景是新能源行业的日趋火热。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累计装机容量392.61GW,同比增长28.1%。

自春节前至今,张灵几乎没有休息,在全国各地跑项目。一轮跑下来,让张灵对新能源行业——特别是光伏和充电桩“赛道”的火热和“内卷”有了深刻体会。

“资源”为王

开年以来,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港华能源”)湖北区域的业务不断,其负责人熊良夫告诉记者,“港华能源今年任务是3GW的开发量。”在采访过程中,熊良夫不时接到业务电话。

港华能源是港股上市公司港华智慧能源(1083.HK)全资子公司,由香港李兆基家族实控。但在新能源行业,他们暂时还是新人——2021年10月,港华燃气更名为“港华智慧能源”,跨入新能源领域,业务定位由传统的燃气和相关业务转向快速提升综合能源运营,提供包括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智慧运营等业务。

尽管背靠李兆基家族,但和众多新进者一样,港华能源要想在火热的新能源赛道里拿到项目,也并不那么容易。

作为新能源赛道的新“参赛者”,港华能源通过燃气业务切入了一些新能源项目,以自开发为主;另一方面,合作伙伴协助港华能源打通业主和政府关系,拿到项目开发权。具体来说,港华能源的新能源业务首先进入的就是其布有城市燃气公司的地区,在常州、徐州和深圳,港华能源建设多个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和储能项目,在泰州市海陵区率先开展“零碳园区”建设,截至2022年底已开发80个零碳园区。

虽然通过燃气项目切入了一些以自开发为主的新能源项目,但港华能源更多获取项目的方式还是找手中握有项目资源的第三方合作。这种手中掌握了项目资源的第三方,在行业内有时也被称为“资源方”。

据多位行业受访者介绍,“资源方”是新能源行业里一种常见的存在,“新能源行业是资源为王”。但行业内对“资源方”的看法褒贬不一。

在港华能源看来,像他们这样资金充足、有快速拓展业务版图需求的投资者,合作开发比自己从零做起要高效许多。合作伙伴协助港华能源打通业主和政府关系,拿到项目开发权,港华能源则通过搭建行业生态、综合能源组合拳、零碳工厂形成差异化。

某光伏项目负责人杨先生回忆,早些年去投资新能源项目时,当地政府都很欢迎,对当地的基建和固投都有拉动作用,当时找的土地都是以荒山荒坡为主。但从2020年之后,整个光伏赛道开始火爆,光伏项目越来越多需要和民居、工业园区的业主打交道,公司开拓外地市场就只能大量依靠“资源方”来介入。

“不过资源方的强势会慢慢被政府强势所取代。政府现在渐渐直接对资金方提出要求,比如带动产业或者进行地方投资,以此来完成资源置换。在此背景下,资源方的利益空间和地位很难再提高。”杨先生说。

“资源方”的身影更多是在政府项目中出现,相对来说,在企业搭建的光伏项目虽然也同样竞争激烈,但更多是光伏企业直接与有需求的企业直接对接。湖南一家从事光伏业务的企业负责人介绍,作为体量较小的民企,他们绝大部分的政府光伏项目都是通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取得开发权,而企业项目则都是“直拿”,公司也将更多精力转向企业项目,“但企业项目一般要比政府项目小太多,主要靠做量。”

事实上,国内光伏产业的市场足够大,近年也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去年我国去年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

光伏产业主要分为集中式光伏与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电站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量小、琐碎且管理难度大。在赛道大热前,建在屋顶、鱼塘等的分布式光伏是民营玩家的战场;与之相对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往往是国资央企操刀。

近两年,央企和国企在政策和环境推动下也加入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同时随着光伏技术进步、组件成本下降和发电量提升,越来越多资本加入战局。产业链也在发生变局。

根据天风证券去年12月的研究报告显示,硅片产能超配带动价格下跌,光伏上游或将进入降价通道,同时伴随运营商主动加大集采规模、提出限价政策以压降组件采购成本,光伏装机有望放量,并带动新能源运营商规模快速扩张。新能源配储压力凸显,制约运营商盈利提升。该报告也提到,各省份明确提出新能源配储要求,新能源投资成本项增加。综合来看,当组件价格跌至1.7元/W以下时,能够逐渐对配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产生较为明显的抵消作用。

如何“出海”

“双碳目标”提出已经两年多,以风电、光伏、充电桩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在各大城市仍然炙手可热,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开始居安思危。

国内的光伏用地政策过去一年逐渐趋严。2022年6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用林用草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利用农用地复合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不得占用耕地和林地。部分省市已通过政策性文件提出了光伏复合项目不得占用耕地的要求,光伏复合项目,特别是农光互补项目,用地政策趋于严格。

某光伏项目负责人杨先生告诉记者:“行业里其实也在探讨未来的出路,虽然这一段时间大家的日子很好过,国家政策扶持、企业大力发展,但未来趋势并不明晰。”他认为,光伏和风电虽然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但因为过于火爆,四五年之内可开发利用的地方就会被做的差不多,也因此土地资源更便宜和丰富的如东南亚地区,是光伏企业出海破局的选择。

同样是国内赛道大热、市场竞争激烈,光伏和充电桩赛道人士分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未来一段时间出海破局是行业的一种趋势。

在一位光伏从业者看来,虽然近一两年有国家政策扶持、企业大力发展,但未来趋势并不明晰。但因为国内资源过于抢手,资源更便宜的如东南亚地区就成为一些企业的选择。

平安证券今年1月一份研报预测,2022-2026光伏出海空间有望超280 GW,年复合增速8.15%。  其同时分析认为,中国光伏产品出海有技术、供应链及成本优势,但目前多国致力于提高本国光伏产能,可能降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依赖。

国内火热之时,充电桩企业在近年也多选择出海破局。面临的挑战是各地区的准入门槛、消费习惯和政策均有所区别。

充电设备与运行平台服务商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EN+科技)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国内,我们的的支付方式和通讯方式相对统一,因此对于运营端和消费者端的链接都相对友好,如用户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即可;但是在欧洲,各地的通讯或各有不同、支付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将要为客户提供包括通讯、支付方式以及本地电网容量、政策要求等多全面的解决方案。”EN+科技目前已经获得开普/CQC国标认证、UL美标认证和CE欧标认证,去年9月获得了千万美元的C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伊顿公司(Eaton),资金将用于包括研发投入、提升生产制造能力以及全球化布局拓展等方面。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欧美是目前充电桩在海外的主要市场。目前,中国的车桩比达到了6.8:1,而欧美则在15-20:1之间,预计未来5年,中国企业在欧美充电桩市场占比有望达到30%—50%。

责任编辑:李坤城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