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
多个领域完成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本报讯日前,伴随着一辆纯电动轿车驶下生产线,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辆。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8.3%。
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接续制定面向2020年和2035年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批复建立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各部门先后推出7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举措,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配套政策,行业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结构完整、有机协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与相关行业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辛国斌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经过近10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引领全球,产量和保有量稳居世界第一,并实现大规模出口,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创新驱动、集群发展,使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突破,在多个领域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过程。与此同时,政策培育出的需求市场逐渐开始变大。据统计,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需求、市场、企业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正循环。
从2020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政策扶持阶段步入了市场竞争阶段,电气化的同时,智能网联成为了自主品牌主攻的方向。高速上变道、超车,这类复杂的操作如今已经可以由很多新能源汽车自主完成。就算遇到暴雨天气,车机的辅助系统也能为驾驶提供安全护航。
据了解,2022年,已经有超过1/3的新车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助驾驶。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创新企业跨界进入智能网联领域,让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飞速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超过1.5万公里,各种无人驾驶场景开始示范应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各类测试在不断进行,力求更智能、更安全、更规范,达到“车路云”高度协同。
“通过非凡的战略定力、全面的政策支撑、企业的创新驱动、敏锐的市场捕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技术发展上都取得了先发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加速奔跑。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新能源]中国工信部:欧盟反补贴调查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 [新能源]进博看点|全球火热市场背后,新能源汽车如何跑出加速度?
- [新能源]纯电轻卡接受实测!远程星智H8E如何做到高效省电?
- [新能源]从国内到国外 看电动汽车“续航焦虑”怎么破
- [新能源]“向新转绿,共创共赢” 上汽红岩新能源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成功举办
- [新能源]中汽协: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 [新能源]针对新能源乘用车设定了减免税限额具体怎么计算?两部门答问
-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再延4年!电动卡车不设限额或迎利好
- [新能源]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谋”与“略”:走向全球 海外布局提速度
- [新能源]国内首条氢能工业车辆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 商业落地瞄准物流、工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