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统一大市场 > 正文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之低空经济篇③】

专题 |人工智能驱动低空经济效能跃升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傅童 综合报道 时间:2025-06-23
导读:人工智能作为我国低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极。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傅童 综合报道

 
 

编者按

人工智能作为我国低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极。在低空经济的浪潮中,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突破技术壁垒、优化运营效率的核心路径。低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将使低空产业完成从“消费电子产品”向“智能工业装备”的根本性蜕变,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工具的深度应用,各地区和头部企业正从内部管理到业务场景实现全方位革新。未来通过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推进,形成发展合力,将进一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托举低空经济腾飞
 
 
 

2025年,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机遇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发展低空产业离不开低空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的保驾护航。”在近日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第784次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说,低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应加快推动其研发及应用,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韩力群看来,当前,低空系统面临环境感知能力不足、调度复杂、数据处理与决策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机协同与自主控制能力亟待加强等挑战。人工智能技术有望解决这些挑战。例如,在智能感知场景,通过将多源传感器融合技术与轻量化目标检测算法相结合,解决单一传感器在复杂光照或遮挡场景下的误判问题。在空域管理场景,分布式强化学习与博弈论优化的结合,减轻管制员负担。

搭载低空人工智能技术的航空器目前已应用于灾后救援等领域,并取得显著效果。2022年,台风“梅花”登陆浙江,“无人机+人工智能”系统在12小时内完成500公里线路损毁评估,极大提升了救灾效率。“低空人工智能技术是我国低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构低空产业逻辑。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本身,更在于对传统产业范式的系统性革新。”中关村大成智慧联盟(钱学森学派研究中心)理事长白雲帆说。

需突破现有技术范式

低空人工智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极,但其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与会专家分析,低空人工智能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目前,低空人工智能已应用于诸多领域,但仍面临低空智能设备不稳定、系统信息融合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挑战的本质在于如何实现复杂环境下感知-决策-控制的全链条智能化。”白雲帆分析,传统飞行空管系统的规则体系上百年来都是围绕大飞机、有人航空、运输航空构建的,发展低空产业必须突破现有技术范式,构建面向低空安全生产的新一代智能技术体系。

其次,人才培养尚需加强。白雲帆说,低空人工智能是一个交叉学科,这一领域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缺口需尽快填补。

最后,产业生态有待完善。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低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然而,目前一些地区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阻碍了低空人工智能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确保“管得住、放得开”

发展低空经济,推动低空资源安全开发利用是关键一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认为,低空安全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个关键新兴领域,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低空安全研究的科学问题具有多维度、跨学科的特征,需整合多领域技术。他建议加强对低空安全治理共性科学问题的研究,开展低空安全防护体系关键技术攻关工作,推动低空安全治理从“控在地、零升空”的警卫安保模式转向“管得住、放得开”的服务低空经济发展大局模式。

在白雲帆看来,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统筹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问题,解决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和战略输送等重大需求,优先发展低空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

加快实现系统化布局

为推动低空人工智能发展,我国采取了相关举措。

教育部以低空经济领域为切入口,主动谋划布局,超常规指导高校开展专业申报。

白雲帆建议,应组建国家低空系统工程院,构建“工程院-分院-低空国家(开放)实验室”三级研发体系,整合全国创新资源,通过学科交叉和团队协作,解决低空产业发展中的系统性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说,低空交通落后是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短板,应建设全民应急医疗航空保险机制,建立应急医疗航空基金,带动低空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迅猛发展,应进一步推动智能生成、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等技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

“低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将使低空产业打破‘大飞机缩比’或‘航模思维’桎梏,完成从‘消费电子产品’向‘智能工业装备’的根本性蜕变。”白雲帆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协调,通过跨部门、跨地区协同推进,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挥低空技术对国家发展战略的多维支撑作用。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裴宸纬

 

♦  视点 ·  Viewpoint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

通过场景驱动、AI赋能共筑低空经济新生态

“现在低空经济每个环节如同散落的珍珠,当我们将珍珠穿成项链,形成完整价值链,才能造就坚实繁荣的新生态。”6月12日,在第二届新商业文明论坛上,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低空产业联盟轮值主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郜春海如是说。

他指出,AI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催生全新的生产要素与经济形态,中国在这一变革浪潮中凭借后发优势与智能化路径,有望开辟独特的产业发展道路。

作为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郜春海曾带领团队攻克了自主化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技术,打破国外30年垄断,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针对AI如何真正赋能低空经济,郜春海提出具体技术融合路径。比如数据决策转化,通过AI算法处理无人机采集的影像、气象、交通流数据,生成可执行决策;自主路径规划,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动态优化航线,避开禁飞区、人口密集区及气象风险区;多模态垂直大模型开发,农业巡检无人机通过视觉识别病虫害并匹配农药喷洒方案等。“只做无人机而没有场景应用,只能堆在库房里。”他指出,当前低空经济如同散落一地的珍珠,每个环节都闪耀光芒,但价值有限。因此,产业新生态的真谛,是将珍珠穿成项链——即打通从用户需求、任务智能分配到执行反馈的闭环,形成完整价值链。

面对当前低空经济投资热潮,郜春海提出三重验证原则:一是需求真实性;二是技术可行性;三是财务可持续性。

他剖析德国eVTOL巨头Volo-copter破产的教训:步子太大导致资金链断裂,并指出当前三大核心挑战:一是在相关法规细则方面,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虽已推进多年(如国家部委及省级相关公司成立),但配套法规细则的完善落地仍需过程。二是安全问题,通信、导航、监视(CNS)技术及防冲突机制需绝对可靠,这是大规模商用的前提。三是作为新兴领域,目前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亟须高校培养与吸引顶尖人才,支撑技术攻坚与产业创新。

他最后强调:“未来的产业生态绝非单点突破,而在于AI、低空载具、机器人及传统产业的深度耦合。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革新时代,需热情更需理性,避免盲目al in,方能共筑坚实繁荣的新生态。”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吴静 卢志坤

 

♦  关注 ·  Focus  ♦
 
 

 

 
 

深圳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成群成势

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全力支持深圳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确保《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落地落实。

深圳是我国科技创新高地

深圳是创新之城,创新一直是深圳城市发展的一张“亮眼”名片。

科技部副秘书长苗鸿介绍,深圳是我国科技创新高地,对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科技部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深圳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深圳持续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政策措施。其次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支持深圳强化科教协同育人、产学研融合用人,探索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实施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更大管理权限。强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支持保障机制。再就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支持深圳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等机制,对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试行长周期考核。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规则,为塑造深圳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提供科技支撑。

培育集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成长性创新企业

当前,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专门就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作出改革部署。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认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全球竞逐的产业新蓝海。深圳坚持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集群加以培育,全面做好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应用推广、标准研究、生态建设等工作。

关于人工智能,深圳鲜明提出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培育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超2600家,先后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

关于低空经济,深圳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关于低空经济的地方专项法规,高质量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域空天地一体化低空通感设施全覆盖,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全链条集聚发展。接下来,深圳将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汇聚最优资源、集聚最大力量,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势。

具体说,深圳要做到“四个一批”:一是全力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二是加快实施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在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低空空域管理等领域探索更多改革创新经验。三是持续推出一批示范应用场景,拓展低空物流、低空观光、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低空经济的场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开展示范性的应用。四是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创新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协作,培育集聚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高成长性创新企业。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孟凡君

 

♦  观察 ·  Analysis  ♦
 
 

 

 
 
 
 
立足创新让低空经济乘势而起
 
 

在政策、技术、场景、资本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低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份,我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5800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

不过,我国低空经济在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制度供给、人才储备等方面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池能量密度尚未达到商业化运营门槛要求;自主导航系统在极端环境下存在感知缺陷,多机协同效率低下;动力系统与机载设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基础设施方面,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尚未与国土空间、城市建设等规划实现有机衔接;低空通信网络覆盖有限、卫星互联网接入不足。机制建设层面,适航认证周期长,审批层级多、程序繁杂;跨域飞行规则不完善;不同地区和部门在技术、环境、安全等方面标准不一。未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须深刻把握产业发展特征和规律,系统推进多个关键领域的改革。

机制创新层面,加快构建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监管体系。借鉴深圳经验,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尽快落地,探索跨域飞行、公益服务等专项立法。推广分级分类管理,针对物流、文旅、救援等不同场景制定差异化安全标准,建立“飞行申报—动态监测—事后追责”的全流程监管机制。深化空域管理改革,推进军地民数据互联互通,试点“低空高速通道”与动态空域分配技术,提高空域使用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构建集物理设施、数字底座、能源网络于一体的支撑体系。加密起降网络,将通用机场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商业综合体、医疗机构等配建标准化起降平台。完善数字底座,突破5G-A通感一体、北斗三号星基增强等关键技术,建设低空智联网,实现飞行器精准定位、实时避障与智能调度。前瞻布局氢燃料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新型能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分布式充电网络,保障稳定续航能力。

技术攻关层面,实施“卡脖子”突围计划。设立国家级专项,聚焦电池、飞控、芯片等领域,加速国产化替代。鼓励产学研紧密联合,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成果共享创新生态。强化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交叉融合,突破轻量化复合材料、高可靠性飞控芯片、量子通信导航等前沿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

场景拓展层面,聚焦消费市场、产业融合、数据服务开拓低空经济新业态。探索推广“共享航班”模式,开发AR导航、沉浸式航线体验等新型消费产品,发放低空旅游消费券增强公众接受度。深化“低空+”应用,推动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工业巡检、气象监测等新业态发展。挖掘低空遥感测绘、空域流量分析等数据价值,建立低空数据交易平台,探索飞行数据资产证券化。加强应用场景标准建设,提升产业协同水平。

来源:中国经济报

作者:张林山 陈怀锦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5月23日 3版)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