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会有力维护多边贸易秩序
9月17日至21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在广西南宁举行。日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陈建奇就东博会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助推器”,东博会如何通过推动3.0版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化实施制度型开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陈建奇:东博会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治理机制,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和RCEP等重要协定落地的重要平台,特别是通过东博会立体化的政商对话体系,将深化各方对新规则新标准的认识,强化各方积极推动协定落实的意愿。
东博会不仅是政府间的对话,更是企业等微观主体之间的交流,东博会通过举办经贸合作系列论坛,推动企业在新规则新标准下对话交流。同时,东博会还通过开展相关规则标准的线上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了企业熟悉并运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和RCEP的能力。
东博会不仅推动中国—东盟的合作,也是推动中国—东盟与外部合作的重要平台。东博会大幅拓展合作朋友圈,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RCEP合作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推动中国和东盟作为一个整体与区域外国家的交流,扩大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和影响力。
记者:针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东博会如何发挥促进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维护国际多边贸易秩序作用?
陈建奇:东博会稳定产供链具体举措重点聚焦两个层面。一是,促进项目落地。东博会已成为政策对接、项目落地的重要平台,促进了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中马“两国双园”等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广西—文莱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等合作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和RCEP协定下,大幅延伸产业链供应链,拓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合作,为区域产供链稳定提供政策支持。
东博会推动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东盟庭审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签署《中国—东盟商事联合调解合作协议》等文件,发布《中国—东盟商事法律合作共同宣言》等成果,为包括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在内的经贸合作提供法治保障。
记者:本届东博会以人工智能(AI)为主题,这一安排对拓展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加速技术创新,使AI发展惠及中国—东盟各国人民有何积极意义?
陈建奇:东博会以AI为主题,对于深化相关地区AI合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也有助于缓解数字鸿沟问题。特别是在全球AI发展面临霸权国家遏制打压围堵背景下,中国—东盟AI合作尤其迫切。东博会将推动相关方深化合作,加快形成AI生态体系,营造创新开放合作的稳定环境。
东博会于9月13日推出国内首个会展智能体,包括智能客服、导览、会议安排、行程规划等17个场景。同时,东博会通过首设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首设人工智能应用展示专区等举措,提高各方对AI的认知和开展合作的信心。
东博会还推动搭建AI合作平台,促进创新要素向AI汇聚。东博会期间将举办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中国人工智能出海未来独角兽榜单、AI行业大咖对话沙龙等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交流沟通,推动资源配置高效开展,使技术、人才、资金、数据等要素能够更加充分地流动,推动AI产业协同发展。
记者:面向未来,东博会应如何通过探索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全球治理方案,助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陈建奇:近年来,AI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大,AI治理体系建设也越来越迫切。作为国际重要合作平台,东博会可以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中国—东盟的实践经验。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完成,其数字经济章节纳入个人信息保护、数字贸易标准等规则条款,RCEP也把数字经济合作作为重要的内容。东博会应继续推动中国与东盟在数字贸易规则方面的创新发展。比如,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产品关税、AI发展等方面形成共识,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提供参考。
此外,东博会应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将东博会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领域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向全球推广,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