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国家标准委日前发布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国家标准有效实施率达到93.7%。这个数据一出炉,便引起广泛关注和对标准化与效率话题的热议。标准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纽带和催化剂,近年来,我国物流业标准化设施在降本增效、绿色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标准的实施落地,标志着我国的产业化体系间互换性、通用性水平大大提高,将有效促进经济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标准化助力物流业整体效益大幅提高
在一家物流园区的仓储接货区,叉车缓缓伸出两只长长的钢臂,将托盘连同货物稳稳托起,之后,又缓缓放在于一旁等候的库内短驳电车上……
操作师傅说,要是没有标准托盘,卸下一车散货,平时最少得一个小时,现在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卸完。
实际上,这只是物流设施标准化的一个小小的应用场景。如今,业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标准化设施在降本增效中的重大作用。
陆运物流标准化,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月29日,国家标准委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国家标准有效实施率达到93.7%。这个数据一出炉,便引起广泛关注和对标准化与效率话题的热议。
鲜储(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彩兵在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实施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升物流效率,减少成本;从运输方式区分,标准化实施程度最普及是集装箱运输(海运/拖车)、空运,基本都是与国际标准接轨,其次是铁路运输,也具备较为严格的物流标准。
余彩兵认为,陆运物流标准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是当前物流行业作为成本深耕的板块,但是受制于传统模式的思维及运作要求,一直改变不大,随着国家产业升级调整,电子商务对行业的改变,给陆运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冷链物流方面的标准化建设,近两年发展较快,《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 (国办发〔2017〕29号)的实施,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冷链物流的标准化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余彩兵说:“物流标准化的实施需要打破产业封闭、区域限制、板块分割、数据孤岛,在仓储、物流装备、物流包装、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等环节,制定产业标准、作业标准,结合《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建设,激活物流产业的社会存量资源,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降低社会物流综合成本,提高行业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物流的高效发展。”
标准化建设,可促进参与国际大循环
“我国国家标准有效实施率达到93.7%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可喜可贺!”物流专家赵秉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国家标准的实施率调查,涉及现行有效国家标准4.5万项,是国家标准实施数据首次调查统计。通过对标准查阅量、下载量、销售量、引用量、企业实施量和检测应用量6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出我国实施效果显著的国家标准共有5784项,占总量的13.1%;实施效果较好国家标准共有35583项,占总量的80.6%;实施效果较弱的国家标准共有2772项,占总量的6.3%。国家标准的有效实施率达93.7%。“就物流业来讲,标准化建设实施涉及基础设施设计、规划、施工作业标准,如库房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标准,物流设备标准等,还涉及物流作业标准如搬运、装卸、公路运输、物流信息化、采购、分销、电子商务作业标准等。”赵秉正认为,“这些标准的实施和落地是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相关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相关标准指标达标即意味达到国际标准,可大大促进参与国际大循环。二是标准的实施落地,标志着我国的产业化体系间互换性、通用性水平大大提高,可大大促进经济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赵秉正说,贯彻落实标准化,提高标准实施率说明我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较高,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标准化是物流企业、物流园区提质增效的根本路径,实施标准化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增加企业部分运营成本,但从整体上来说,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物流标准化,利好构建稳定、开放、安全的国际供应链
从近些年来高潮迭起的电商行业看,国家标准的高实施率体现了哪些意义呢?
网经社特约研究员王与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托盘术语》 《电子商务逆向物流通用服务规范》和《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运营管理要求》等3项物流国家标准获批发布,标志着跨境电商在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对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以及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化实施调查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实施效果显著的国家标准占本产业所有标准的比例最高,达26.4%,表明第三产业国家标准供给整体质量更高,适用性更强。
王与剑认为,《托盘术语》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一方面可为我国物流行业对内沟通和对外交流提供统一的规范性、通行性语言,指导我国托盘行业各项标准制修订及标准化科研工作,提升信息交流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托盘标准化水平,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适应国际贸易发展,促进我国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物流合作。“平台封号、滞销产品和买家无故退货和交换而导致的退换货一直是跨境电商的痛点,特别是C端销售产品、服装等类别的退货率甚至高达30%。”王与剑说,“《电子商务逆向物流通用服务规范》的出台,体现了积极的行业价值与意义。”
王与剑概括性地指出了三个方面:一是改善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服务质量。通过合理的服务作业流程,降低因返货杂乱无序产生的问题;通过逆向物流信息服务提供的数据进行服务质量评价,促进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服务商不断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二是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物流服务商、平台、销售商通过系统连接和数据共享,减少与消费者的重复沟通,提升消费者体验感。
三是提升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价值。在检查、检测、分类环节中体现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服务中可能产生的价值,并推荐对返货进行赋码,以增加其二次利用的可追溯性,促进返货的再利用,落实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跨境电商物流领域一系列国家标准的出台,对于有效地规范跨境物流的基本服务和配套服务,提升跨境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有效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产业发展赋能,提升对跨境电商的订单履约率,构建稳定、开放、安全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常河山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对标提质培育产业集群“双新”跃迁
2023年以来,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杭州、台州、衢州等地市场监管局领衔,联合质量基础实施领域全链式相关方专家团队和企业代表,各方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锚定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方向,联动聚力构建全链式工作机制、集成发力质量关键要素赋能产业集群NQI能级跃升、精准加力拓增质量品牌强企强链强市影响,为浙江经济向上发展提供新动力。
联动聚力多跨协同体制,创新多部门工作协作机制
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机制作用,注重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规划协同,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省地质量联动提升试点;结合浙江省“415X”产业布局,以“一业一策一企一档”为原则打造“品字标”企业培育库;有效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各类优势主体320余家,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品字标”重点企业1000余家,重点产品2000余项,关键标准1000余项。
建立链上成员协作机制。如建立“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推动链主企业发挥需求牵引作用,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业务互联、资源互享、质量互促”的协作机制;协调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利用各方资源合作研发、协同创新、成果共享,完善质量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引导链上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标准总师、质量安全总监,探索建立大企业质量专家下沉中小企业兼职指导和定期派驻机制。
发力质量关键要素,赋能产业质量基础设施能级跃升
绘制质量图谱,科学谋划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遴选确定开展12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调研摸清全链上下游结构、地域分布、企业构成等情况;“一链一策”制定联动提升方案,形成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明确目标路径。
聚力点上突破,打好关键环节质量攻坚战。针对基础材料、工艺改进等质量技术问题,梳理重点行业企业共性问题近20项和个性化问题清单30余项;精准施策实现重点产品执行标准和关键质量指标“双比对、双提升”;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作用,建立政产学研检联盟,对一批重点质量问题攻坚行业和企业提供“一企一策”服务,争创“品字标”品牌企业。
强化线上联动,推动全链条质量协同升级。发挥链主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实现先进质量理念、方法和工具向全产业链延伸;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面向中小微企业加大质量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强化品牌建设,协调组建产业链品牌联盟,提升产业链整体知名度、美誉度。
推动面上提升,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打造质量技术和质量管理创新策源地,培育形成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组建一批产业集群质量标准创新合作平台,加强创新技术攻关;依托“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推进内外贸标准认证衔接,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
助力品牌提质增效,拓增质量品牌强企强链强市影响
健全“品字标”培育机制。构建完善“品字标”培育企业库和产品库,建立健全企业动态调整机制;对列入培育序列的成长型、潜力型企业及产品,推荐作为帮扶重点纳入“品字标”对标达标提升等专项行动,集聚资源要素,指导企业对标找差距、达标促提升。
深化“品字标”认证体系。围绕降低企业检测认证成本,鼓励实施“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信用保证(监管)”品牌等认定模式;持续推进“1+N”认证模式,加强出口企业的国际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融合认证,推动认证结果采信互认。
提升“品字标”综合效益。深入实施“品字标”企业贴标亮标行动,聚力提升品牌市场认可度。助推建立“品字标”企业内外贸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品字标”品牌“走出去”,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
来源: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作者:苏文 毛磊
建好标准促产业稳链强链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表示,要实施一批标准稳链重大标志性项目,更好发挥标准在产业稳链中的作用,加快推动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转化,构建与产业链相适配的标准体系。
标准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纽带和催化剂。研究表明,标准与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通过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标准能够大幅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成为经济贸易活动和产业合作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和技术规则。
目前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2%左右,这不仅与我国经济总量第二、贸易总量第一的全球经济地位不相称,也难以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在新兴产业领域,标准申报周期过长、标准立项与需求脱节、标准制定难度较大等问题屡见不鲜。我国需要持续加强标准建设,更好发挥标准在产业稳链中的作用。
多方协同是关键。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标准研制应用,必须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标准化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此次,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北斗规模应用等重要产业链,攻关关键环节技术标准,重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协同原则,深入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充分释放企业活力,让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标准化尽快产业化。
加快标准“走出去”步伐。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交流,就是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加大对国际标准的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提高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拓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领域和范围,以新兴产业和我国优势特色领域为重点,逐步提高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比例。
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莫让标准成为中企开拓国际市场的绊脚石。期待更多企业和相关部门勇于创造属于自己的标准,从而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助推我国产品和服务拓展国际市场,以标准增强产业竞争力。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郭静原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王三民:
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物流标准体系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王三民在采访时指出,目前,绿色物流的标准和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这使得企业在实践绿色物流时缺乏指导。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在选择绿色物流服务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无法准确评估其效果。此外,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一些企业可能会打着“绿色物流”的旗号进行虚假宣传,从而损害真正的绿色物流企业的利益,甚至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王三民介绍说,在内蒙古当地某能源集团的煤炭调运业务中,有近3000辆重卡参与煤炭短倒运输,新能源重卡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调研发现,在一条流量达500辆重卡的运输线路上,充换电设施仅能满足150台电动重卡的充换电,配备率只有30%。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由政策推动发展到以市场推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1万辆,约占汽车总量的5.5%;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8.3万辆,约占汽车总量的1.03%,其数值不到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
为此,王三民提出如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一)制度层面,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
建议政府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绿色物流的标准和规范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引导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和物流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确保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同时,建议政府加强对企业宣传绿色物流的监管力度,防止虚假宣传和不良竞争行为。
当前电动车的充电标准相对统一,商用车的换电近两年才逐步市场化推广,换电形式仍缺乏统一标准。电动重卡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换电站建设企业都有强烈的意向制定利于本企业的标准,鉴于当前情况需要当地政府和产业上的企业共同推动,针对具体行业形成统一标准,以便于电动重卡的推广应用。
(二)硬件层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政府加大对绿色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招商引资或者合资等方式,吸引企业在内蒙古建设更多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当然,这也要结合物流场景的实际工况,测算线路上运营车辆和充、换电设施的匹配,既要保障充、换电设施完备,也要避免充、换电设施的超配带来浪费。
另外要鼓励充、换企业提高充电速度和使用率,减少用户充、换电等待时间。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充、换电的运营效率,优化充、换电体验。
(三)人才层面,打出育人、选人、用人、留人组合拳
首先,提高本地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在绿色物流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水平,以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其次,鼓励物流企业与当地的学术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绿色物流研究和实践,以推动绿色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再次,为绿色物流人才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绿色物流技能。
(四)思想层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绿色物流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发布环保信息等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同时建议政府继续推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和相应的奖励机制,为绿色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梁喜俊 义博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2月21日 3版)
以标准化建设助推产业稳链发展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