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日前,国家数据局发布《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由此,数据资源产业的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国家数据局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产业再获支撑
4月2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已下简称《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提出两个时间阶段目标。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当前,快速迭代的科技创新频率,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新技术、新场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等,都要求城市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必备条件,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城市数字化的关键支撑,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孕育、蓬勃兴起,是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数字化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需要多方合力共建。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表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对数字中国建设和数据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打造数字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其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数字化场景的应用前景广阔,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无人零售等。《意见》在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提出,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分析、智能调度、智能监管、辅助决策,全面支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中国等基础平台功能整合、协同发展、应用赋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统一的时空框架,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推动虚实共生、仿真推演、迭代优化的数字孪生场景落地。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分析、预测和决策,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服务的质量,在数字政府创新发展、城市治理智慧化等方面,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与价值。城市数字化场景也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迭代,为新技术的场景落地提供平台。
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
城市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对数据资源的开发与运用,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汇集大量的实时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洞察,能够了解数据背后的经济运行逻辑和市场偏好,不仅有利于政府的管理和相关政策的执行,更可以通过公共数据共享开发,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趋势和需求,从而做出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为充分发挥城市海量数据、巨大市场优势,《意见》提出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加快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加快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平台,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关联贯通政务数据资源,推进城市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构建动态更新、分类分级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评估评价机制,推动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评估工作,定期开展数据质量评价。
去年以来,多个省市相继出台公共数据运营管理试点相关办法,企业层面,多家上市公司也早有布局,如参与电子政务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面向政务、公共安全等行业提供信息系统建设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服务,数据运营及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服务类上市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量。
陈晓华分析,城市数字化进一步释放城市数据红利,形成高效率的数据汇集、存储、交换和利用体系,为数据资源产业发展提供丰富数据源泉。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以数据采集及存储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系统建设,已经成为资本参与的重点板块,随着相关政策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准入门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更多社会资本将参与城市数据运营管理。
此外,为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意见》还提出加快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组建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打造多元参与、供需对接、价值驱动的社会长效运营机制,探索建立结果导向型运营预算和考核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郭冀川
智慧城市全域发展: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与市场力量的深度融合
近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家数据局出台《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数据融通与开发利用,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进而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对数据资源产业的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将迎来显著提升,数据资源产业将得到明显强化,同时城市的宜居性和韧性也将大幅增强。
首先,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将显著提升治理效率与现代化水平。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治理将实现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无论是交通管理、环境保护还是公共安全,数字化转型都将使政府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民需求,更迅速地做出决策,并更有效地执行政策。
其次,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将有力促进数据资源产业的发展。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城市将产生海量的数据资源,包括交通流量、环境监测、人口分布等各个领域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更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资产。通过合理的数据治理和流通机制,数据资源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资源开发新的应用和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同时,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投入,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产业的壮大。
最后,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将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和韧性。通过数字化转型,城市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场景的开拓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场景也日益广泛。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不仅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在智能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积累了海量的信息数据,包括人口分布、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环境状况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学习,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构建预测模型,对城市的人口增长、产业发展、交通变化等进行长期和短期的预测。这些预测结果可以帮助规划者提前了解未来城市的需求和变化,从而制定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规划方案。在智能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城市运行的大量数据,为管理者提供了更为精确和全面的决策支持。例如,智能安防系统通过集成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多项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城市的安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便能够迅速发出预警,为相关部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在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例如,智能电网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网络的运行状态,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智能电网还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智能监控和维护,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城市的电力供应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此外,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实时交通数据,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节信号灯的时间和配时,优化交通流。这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还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
通过持续加强数据资源产业的壮大、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场景,以及积极吸引和推动资本的有效参与,一个更加智慧、宜居、韧性的城市新时代即将到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王鹏
各省市推动城市数字化建设发展措施一览
上海:将实施6G预研、“人工智能+”等12大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印发《关于上海市信息通信业主动作为以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助推新型工业化,建立完善以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型工业化的“1+5+12”的工作体系。实施12大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首款机器人整机发布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仪式暨产品发布日前在宁波举行,这是宁波在人形机器人创新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悉,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熊蓉教授团队联合共建,未来将致力于人形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发布现场,创新中心发布了首款全域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整机“领航者1号”及多自由度灵巧手,这标志着宁波在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
呼和浩特:发布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十条政策措施
呼和浩特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呼和浩特市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工业企业能级提升、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工业园区集聚集约发展、支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工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数智化改造、支持绿色低碳载体建设项目、支持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支持新能源商用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十条具体举措。
沈阳:数字赋能“智慧市政”助力城市精细化养护
沈阳积极推进智慧市政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集约共享、互联互通,通过数据网络能够实时记录监测整个养护作业的动态,提升城市精细化品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成都:发布《虚实共生产业链元城市机会清单》,涉及总投资2亿元
成都市发布《虚实共生产业链元城市机会清单》。
本批次清单围绕元宇宙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元宇宙底层技术在工业、文旅、消费、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梳理发布蓉沪元宇宙场景建设供需信息共132条,涉及总投资2亿元,释放融资需求1.5亿元。
北京:新增3500P算力供给人工智能大模型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在北京市海淀区揭牌,先行区扩展至海淀。揭牌仪式上,3500P新增算力部署就位,将为大模型企业提供算力、数据一体化服务,强化人工智能关键要素供给。
南京:加快构建算存运融合一体化的多元算力基础设施体系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坚持适度超前、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原则,加快构建算存运融合一体化、以高性能算力为主的多元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服务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助力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数据中心总规模达到25万标准机架,总算力超过8.5EFLOPS(FP32)。
深圳:推动新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集群的研发及应用
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关于推动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加快推动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工艺在工业母机、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产业集群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广,对符合条件的产品、平台和项目,在产业政策、资金扶持、产业空间、人才奖励、平台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山东:发布《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
近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有效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青岛市打造数实融合发展“新样板”。《办法》进一步规范青岛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申报认定、运行管理、评估评价等相关工作。
来源:智慧城市网
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助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本报讯根据公安部和交通部统计,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35亿辆,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预计占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相当于每年GDP损失5%~8%。为解决交通拥堵这一难题,来自MIT、哈佛大学、浙江大学等全球著名大学的博士汇集到一起,创办了深圳市喜悦智慧数据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人工智能智能红绿灯。
据喜悦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哈佛大学和浙江大学计算机博士苏丽娟介绍,人工智能红绿灯是通过加装边缘北斗人工智能芯片和全智慧调度算法,在每个路口打造一个“能掐会算”的交警机器人。“它能像资深的真人交警一样,不间断地站在路口,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根据实时的车流和人流,精准指挥红绿灯的放行顺序和时间。将红绿灯由现在的‘车看灯、人看灯’固定配时方案下发的模式,升级为“灯看车、灯看人”实时精准智能调度的模式。”苏丽娟博士表示,该系统还可以为单车智能提供车路协同上帝视角,同时解决机非人混行的交叉口盲区感知的问题。
改造前后对比效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将高峰期拥堵时间和拥堵程度降低20%以上,将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降低30%以上,将绿灯空放率降低85%以上,将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高30%以上;有效减少拥堵缓行、怠速等灯、频繁启停带来的能源耗费、尾气污染和碳排放;有效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路口交通事故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各大城市交通路口预计有120万个,其中灯控路口大概有40万个。目前该系统已经在中国数十个城市大规模落地,包括不限于襄阳、广州、深圳、天津、成都、三亚、武汉、石家庄、沧州、孝感等城市,正在快速推广。初步估计,喜悦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在国内智能红绿灯市场占有率超过85%,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
此外,团队还布局了融合人工智能红绿灯、生成式弹性公交、低空飞行三位一体的城市治堵AI解决方案,以及一套公民绿色碳积分可持续商业模式。弹性公交是针对传统公交两端步行距离长、换乘次数多、时间成本高、强依赖财政补贴等痛点,为乘客提供密站点、不换乘、快速响应、一人一座、一车一线路等共享服务,从而提高公交分担率、减少私家车出行量、降低城市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粟裕 戴云
中国电子数据要素研究院数据资产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岩:
对公共数据的开发,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据资源和信息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也可以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邹德宝:
无论是以比亚迪为首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还是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面向消费端和企业端客户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都证明了我国市场拥有非常多元化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行业应用客户群体庞大。我国人工智能行业正在朝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算力中心、数据要素等环节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人工智能产业化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助推新质生产力建设。
《 现代物流报 》( 2024年4月15日 10版)
专题 | “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李丹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