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度报道 • 正文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进行时之交通物流篇①】

专题 |降本破局多式联运成胜负手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发布时间:  浏览: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现代物流体系中,多式联运能够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有效降低交通物流全链条运行成本。近年来,从政府部门到地方企业都在力推多式联运,提高物流效率关键环节。日前,国铁集团与4家航运企业联合推出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服务。这一服务模式对促进铁路与水运等运输方式的深度融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力推多式联运 铁路货运降本提质增效
 
 
 

2月28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与9家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合作,客户可向合作银行申请办理“铁路运费贷”“信用证结算”“铁路单证融资”三款产品。同一天,国铁集团与4家航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面向客户联手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服务。

凭借大运量、低成本、全网络、安全可靠、低碳环保的优势,铁路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等,铁路货运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国家铁路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39.9亿吨,同比增长1.9%,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约600亿元。

推动“愿意转、转得了、转得好”

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是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铁路部门多措并举,通过优化运价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丰富货运产品等方式,让企业“愿意转、转得了、转得好”。

为推动“愿意转”,运价是重要因素。国铁集团建立了市场反应更加灵敏高效的运价机制,采取“一企一策”“一港一策”“一口价”策略、发展返空方向捎脚运输等措施,吸引更多企业选择铁路运输。2024年,国铁集团实施市场化浮动价格的运量占总运量的57.8%,累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480多亿元。

为推动“转得了”,畅通铁路运输从货场到厂区的“最后一公里”是关键。国铁集团对接社会企业对铁路专用线的建设需求,鼓励引导距离铁路车站20公里以内、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主要港区、工业和物流园区建设铁路专用线。出台《铁路专用线运营服务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扩大专用线共用,自主选择代运营、代维护服务,向社会公布物流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协调企业与铁路部门一道同步降低专用线相关收费。简化接轨办理流程,提高接轨办理效率。

2024年,全国新开通铁路专用线59条,在建30余条,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约8000条,减少了货物的短程接驳作业,降低了物流成本。近期,山东济宁龙拱港铁路专用线通车运营,新兖铁路和京杭运河实现了铁水联运;山西昌泰能源有限公司三交东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式开工;新疆伊犁州3条在建铁路专用线加速推进。

为推动“转得好”,铁路运输企业不断丰富物流产品,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服务品质,推进铁路货运向物流化转型。长三角铁路为合肥光伏玻璃制造企业量身制定物流总包方案,定制化开行“点到点”快速班列;南宁铁路通过装备升级,大幅减少石料反复倒装环节以及倒装造成的货损,压缩货物装卸作业时间……这些服务紧贴物流市场和客户需求,运输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着重在“联”上做文章

多式联运能够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有效降低交通物流全链条运行成本。据测算,现阶段我国多式联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节约成本支出1000亿元左右。大多数多式联运线路运输费用低于公路直达运输费用,成本平均降低约30%。

目前,我国多式联运发展仍存在设施衔接不紧密、标准规则不统一、数据信息不互联、服务主体不适应、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何疏通多式联运堵点卡点,加快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国家铁路局将以规则标准为抓手,着重在‘联’上做文章。”国家铁路局运输监督管理司副司长李振江介绍,在设施衔接上,国家铁路局将组织制定铁路货运场站设计规范,推进铁路物流场站与港口、综合货运枢纽等基础设施高效协同;在安检互认上,研究制定集装箱铁水联运装载和安全检查技术规范,推动铁水联运集装箱安检互认;在标准协同上,重点推动铁水联运货物品名分类、危险货物认定标准统一;在信息共享上,研究修订铁路货物运输规则,推动铁路运输货物品类、数量、装卸、运行等信息开放共享。

今年,国铁集团将开展优化运输结构攻坚行动,做大煤炭中长期合同运量,持续提升铁路货运市场份额;按照客车化组织模式,扩大快运班列开行规模,提升运输时效和服务品质,加快完善铁路快捷物流体系。

1月6日,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开行,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主要经济区域间运行,共有6条运行线,全列采用集装箱编组,实行客车化开行,推进市场化经营。据统计,全国铁路直通快运班列开行数量已达到340条。

此外,加快推进“一单制、一箱制”,也是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铁集团组织中铁集装箱公司与航运企业密切协作,大力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人介绍。与传统的多式联运业务相比,“一单制”运输具有“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的特点。实行“一单制”运输,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铁路运输与水运深度融合,提升综合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助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张雅凌

♦  关注 ·  Focus  ♦
 
 
 
 
 
 
打通多式联运“中间一公里”
 
 

 

阳春三月,南海之滨生机盎然,湘江之畔气象一新。在粤湘琼三省,铁路交织成网,列车往来驰骋,物流动能澎湃。

2024年,广铁集团累计完成货物发送12075.8万吨、日均装车6549车,同比分别增长3.6%、5.3%,均居全路前列。

广铁集团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国铁集团党组部署要求,围绕服务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通过补链强链、丰富供给、科技创新等举措,着力打通多式联运“中间一公里”,推动物流转型发展、货运增量提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坚持补链强链破解“连而不畅”难题

架桥铺路、穿山越河,近年来,粤湘琼三省“通道+节点+集疏运”路网愈加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飞速推进。针对金属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较大的实际,广铁集团充分发挥主干大通道辐射面广、拉动效应强的作用,加快建设瑞梅、汕头广澳港等铁路,持续补强供应链条,进一步提高铁路覆盖、通达水平。

应发展所需、民生所向,铁路物流园星罗棋布。广铁集团积极探索场站装备提质新路径,持续新建具有规模效应的物流基地。

广州南沙,“湾区之心”,多条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在此汇聚,曾让广州市民一度实现了车厘子“自由”。为何?

南沙港铁路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之一,打通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使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在南沙相会。为打通梗阻,提升运输效率,广铁集团稳步推进南沙港铁路与广州港一体化运营管理,打造路港“利益共同体”,2024年南沙港、南沙港南站合计到发量同比增长50.1%。

丰富物流产品破解“供需矛盾”难题

多式联运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一环。如何让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广铁集团用“创新”给出了答案。

广铁集团在全路首创“一箱也收、一车也开、定制服务、按时定点、天天开行”客车化班列模式,升级提质既有广州至长沙往返班列,年发运量同比增长60%;按照班列市场化公开竞价模式开行广州至哈尔滨班列,并在全路率先建立清算单价跨局协商机制,完善铁路货运网络链接。

目前,以珠三角为核心,连通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株潭地区的城际班列体系已基本建成。2024年,广铁集团在国内班列线条新增8条,开行12637列,同比增长12.3%。

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体量大、产业集群化发展,货运需求充足。为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精准高效运输,广铁集团坚持“一企一策”,与肇庆市福加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分615个销售去向测算运费、比选最优方案,顺利启动全路首个白货集装箱物流总包项目。从“发站接取”到“站点配送”,再到“门到门运输”;从“铁路运费核收”到“财务对账”等过程,铁路部门逐一理顺各流程节点,打通物流配送“末梢神经”。

该公司供应链总监刘赋佩表示:“开展物流总包项目以来,铁路方提供了多地区的运输组织、取货配送、信息化跟踪的全程物流服务,‘公转铁’的顺利实施为我司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广铁集团共启动物流总包项目7个,通过优质服务,破解“供需矛盾”,在多式联运“硬联通”的基础上,实现了铁路与货主双向奔赴的“软联通”。

注重科技赋能破解“信息孤岛”难题

数据已成为现代枢纽的重要资产。广铁集团坚持以“鼎新”带动“革故”,与广州港搭建信息联通、资源共享、生产联动的海铁联运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链、信息链强韧起来;与奥马冰箱、广州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路港企三方联合增货源、减费用、提效率;与广州港、盐田港等企业合作,开发智慧大屏、一体化编制生产计划、班列运行全程管理等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作业高效协同;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开发市场监测功能,自动获取市场变化信息,促进经营分析智能化,为物流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为确保“铁水公”高效衔接,货物往来更加通畅,广铁集团梳理重点营销项目,积极推广中国铁路多式联运网络物流平台,在大朗、广州国际港先后开展10天的驻点宣传,现场帮助有意愿加入的汽车司机注册该平台;在广深、广州、长沙铁路物流中心和海口车务段召开推介会,大力引导运力商入驻该平台。目前,共吸引入驻运力商200余家、车辆近12000辆,接取送达超10万单,居全路前列。

货如轮转、客似云来,粤湘琼三省东西南北互济协同正不断加深,铁路现代物流组织体系建设正蓬勃远航。

来源: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作者:马鑫 齐姣影 孟祥琳 刘胜昊 李慧

 

♦  观察 ·  Analysis  ♦
 
 
 
 
 
 
物流体系“新动能”“降本增效”再增益
 
 

 

向效率要效益,“降本增效”正当时。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与中谷物流、信风海运、安通物流、泛亚航运等4家航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面向客户联合推出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服务。“一单制”运输,推动效率与成本的“双重优化”。“一单制”运输通过“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繁琐的流程。如今,客户只需在铁路95306平台进行一次申请,即可办理铁水联运全程物流业务,全程追踪货物去向。物流运输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显著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随之增强。

深化合作,扩大服务范围。此次铁路部门与四家航运企业的合作,既是对前期试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也是对未来服务范围的进一步拓展。通过紧密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覆盖面更广的“铁路班列+航运班轮”组合式多式联运产品。“一单制”运输服务通过优化物流流程、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国铁集团和航运企业共同打造了一个更加高效、便捷、透明的现代物流服务新标杆。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还将推动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随着“一单制”运输服务的不断推广和深化,未来物流体系将迎来更多可能性。一方面,铁路与水运等运输方式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将推动物流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未来物流体系还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物畅其流的目标。

通过“一单制”运输服务的推广,铁路与航运的深度融合不仅为物流业带来效率与成本的双重优化,也为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物流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来源:网信办

作者:黄橙

 

♦  政策 ·  Policy  ♦
 
 
 
 
 
 
交通运输部:加快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从五个方面,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动交通物流成本明显下降,支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交通物流处处长余兴源表示,首先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网络。实施铁路货运网络工程,加快普速铁路和重载铁路建设,提升铁路网总体承载能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推进干线航道扩能升级,推动具备条件的短支航道“通港达园”。

此外,今年我国还将进一步深化运输结构调整。实施优化运输结构攻坚工程,加快推动重点地区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全国主要集装箱作业港区,以及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接入铁路专用线。

进一步推进多式联运高效衔接,加快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推动重点港口与铁路堆场共享共用。

同时,今年还将进一步深化交通物流与产业融合。

余兴源表示,进一步提升国际物流服务保障能力。加快中欧跨里海、中吉乌土等国际多式联运线路稳定开行,推进中国至南亚、东南亚物流通道,中蒙俄国际运输通道互联互通。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完善外贸“新三样”国际物流服务保障体系。 

来源:长城网

 

♦  声音 ·  Voices  ♦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汤立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物流成本降下去,经济活力才能提上来。铁路货运班列产品和专用线资源的运输比较优势,是助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力量。下一步,南昌局将全面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简化铁路货运办理流程,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运输方案,大力拓展海江铁多式联运,不断提升联通水平。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树新:

当前海铁联运中因信息交互不畅与协同效能不足,导致铁路与海运之间协同效率较低,制约了物流效率的提升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建议构建统一的多式联运数据共享平台,推动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等不同运输方式的数据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接口规范,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多式联运的全程可视化和智能调度。加强国际合作与标准化建设,深化与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多式联运数据共享合作,推动跨境多式联运的高效协同。推动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助力构建开放合作的国际物流新格局。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3月17日 3版)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