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智库 • 正文

肖靖:双碳目标下全面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肖靖
发布时间:  浏览:

根据《郴州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郴州市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达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郴推新办[2021]5号)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矿业联合会《关于开展全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郴工信发[2021]11号)安排,在市工信局的支持指导下,市矿业联合会组织部分专家学者,认真开展了全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调查工作,并明确了调查统计的40家样板企业,分别按每季度、半年度、全年度进行了认真统计,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调查样板企业的总体情况

1、调查样板企业数为40家,其中入园企业数27家,入园企业占调查企业比例67.5%;其中以固废利用为主业企业23家,以固废利用为副业企业17家,其中以危险固废利用为特征5家。

2、固废利用企业涉及重点领域:尾矿(共伴生矿)利用企业8家,煤矸石(废石)利用企业4家,粉煤灰利用企业5家,冶炼渣利用企业6 家,工业副产石膏利用企业3家,建筑垃圾利用企业7家,农林及加工废弃物利用企业5家,其他利用企业   2家,其中危险固废利用企业5家;固废利用企业固废来源主要是来源于本市11个县市区,本省3个市州,以及国内4个省(自治区、直辖区)、13个地级辖区;其中内资企业39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家。

3、年末从业人数共10950人,其中固废利用岗位从业人数  6500人,具有中、高级综合利用专业资格人员人数为1200人;

4、基础设施建设:固废堆存量占地面积1500亩,固废利用能力  1800万吨/年,固废利用生产线58条,固废利用产品产量650万吨/年,自有固废运输车辆537辆,租用固废运输车辆215辆,固废利用设备96台,其中普遍设备63 台,专用设备33台,先进设备11台;“互联网+固废利用”信息系统中利用ERP企业5家,利用CIS企业7家,利用CRM企业6家,利用TMS企业4家,利用WMS企业3家,利用EDI企业8 家,利用CAPS企业3家,利用其他方式企业4家。

二、郴州市重点行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概况

据统计,全市固废产生量约为2100万吨,外源输入量198万吨,堆存量4329万吨,综合利用量419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3.32%;数据显示,全市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总产值约为4600000万元,综合利用产值为3500000万元,综合利用利润为520000万元,综合利用税收为430000万元,综合利用提供就业岗位27000个,综合利用减少土地占用约5800亩,综合利用产值占行业总产值比重为76.09%,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占可比矿山资源开采比重为62.15%,综合利用节约标准煤132万吨,综合利用节水85万吨,综合利用降碳减排18万吨,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生产产品数量为225万吨。

三、当前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调查企业资料表明,尽管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代表了全市综合利用的一流水平,但与加快实施“三高四新”、全力打造“一极六区”和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综合利用企业普遍小而散。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与上游企业的主营业务关联度低,受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专业从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平均生产规模不足20万吨,平均产值不到2亿元,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跨区域、跨部门的大型专业化企业集团,缺乏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差,无法获得明显的规模效益。

2、综合利用技术支撑能力不足。调查企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仍然存在许多技术瓶颈,尤其缺乏大规模、高附加值利用、具有带动效益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工业固废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引进推广方面投入不够。多数企业研发和引进消化能力较弱,技术装备落后,缺少研发和引进技术的积极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处置利用还比较简单粗放,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占绝大比重,市场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不高,资源综合利用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突出。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不能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制约了综合利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综合利用创新能力较弱。主要是利用模式、关键技术、利用机制、管理方式创新不够,动力不足。利用模式主要停留于筑基修路、井下充填、地面回填、建筑用砂、水泥混合料,以及制砖制瓦,向下游延伸、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比较少;关键技术既缺乏研发平台,又缺乏推广应用与集成示范;利用机制过于封闭,部门间、行业间堵点不少,阻碍了上下游之间深度融合,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协调,调查企业中尚无一个实现了跨区域、跨部门发展;管理方式落后,资源利用企业分属发改、工信、应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和执法等部门管理,“六龙治废”,难以统筹协调,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综合利用率整体水平提升不快。这些问题,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综合利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嘉禾县作为中国铸造协会授予的“江南铸都”,已形成锻造产业集群,企业众多,规模较大,每年从省外购进生铁近100万吨,铸造用硅砂150~200万吨,生产铸件超300万吨(包括飞地企业生产量),但大部分是以铸件产品销往省外,其销量占粤港澳大湾区铸件产品销量40 %的市场份额,而向下游发展的深加工制造产品比重很低。

 4、综合利用配套政策不完善。各县市区和调查企业普遍反映,综合利用支持政策不配套,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各项投入急需加强。目前,政府缺少对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强制性要求和针对性奖惩措施,企业缺乏利用大宗工业固废的压力与动力;政策保障有待突破,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已形成的综合利用产能有待释放;现有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予与予取关系处理不当,一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产品尚未列入税收优惠目录,尚未建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专项基金;原料保障能力不足,外源输入固废门槛提高,成本升高,影响现有产能释放,甚至造成部分企业面临“断粮”风险;部分地方还存在政策落实难、执行中有偏差等问题。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四、全面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完善宏观导向功能。建立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计制度,坚持和完善从调查企业中选择40家企业,作为填报综合利用统计报表的样本企业这一良好制度,按季报送汇总、评估和发布统计数据,客观反映工业固废综合综合利用产业运行情况,及时研究综合利用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综合利用的考核、评估和奖惩。建立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法规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市级部分立法权,积极推动综合利用立法,研究制定促进综合利用的法规文件,健全法治环境,强化执法监管,实行依法治废,规范固废利用。建立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积极利用国家在郴石墨、有色贵金属、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质量检验平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部署要求,细化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地方标准,明确产业布局、利用方式、技术装备、模式机制、运营管理等综合利用考核指标要求,推动上下游产业间标准衔接。建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相互配合,主要行业全覆盖、有特色的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用标准引领和规范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2、改革创新治理方式。依托市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全局性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建设支持力度,分别制订出台各个专项行动计划。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县(市、区)联动、协同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培育发展工作。深化工业固废领域“放管服”、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工业资源利用产业领域内率先打通部门间、行业间堵点和痛点,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按照“4高、3带、10基、10群”空间格局,调整优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布局,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协同匹配。鼓励各县市区培育一批跨区域、跨部门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鼓励发展由市场主体牵头的新型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机构,促进政产学研介用合作。加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跟踪评估及重点企业、项目服务力度,开展固废综合利用示范,探索大宗固废区域整体协同解决方案,推动大宗固废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带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3、有效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国家建设需求,对标行业先进水平,系统梳理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突出短板与弱项,实施短板突破计划,分领域做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精准施策和协作攻关,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创新发展、优化升级。创新综合利用模式,分行业推广各项成熟的利用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大宗固废多产业、多品种协同利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发展新模式。创新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和技术转化成果基地,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引进投入力度,重点突破源头减量、无害化处置与高质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推动大宗固废利用过程风险控制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引进。依托在郴国家、省级技术平台,支持产学研用有机融合。强化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与集成示范。创新大宗固废协同利用机制,鼓励多产业协同利用,推动跨区域协同利用,促进跨部门协同利用,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与上游煤电、冶炼、有色、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与下游建筑、建材、市政、交通、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产品应用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示范区和“三高四新”、“一极六区”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区域以及大型工矿区的大宗固废协同处置利用。

4、加快培育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在尾矿(共伴生矿)、煤矸石、矿山废石、粉煤灰、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林及加工废弃物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领域,培育20家以上具有较强上下游产业带动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综合利用骨干企业。支持骨干企业开展高效、高质、高值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申报国家、省级示范企业,实施示范引领行动,形成较强的创新引领、产业带动和降碳示范效应。提高原料保障能力,促进骨干企业综合利用产能充分释放。

5、实施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行动。按照产业布局集聚化、利用方式低碳化、技术装备先进化、模式机制创新化、运营管理规范化的目标,高水平建设1个国家层面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4个市级层面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地、3个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10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集聚基地。加大区域内“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措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集中度。推动区域内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优化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资源能源投入,发挥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对天然矿产资源的替代和对降碳的协同增效作用。强化区域内科技支撑,主动对标先进标准,选用先进技术装备,推动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引进和产业化应用。因地制宜探索完善大宗固废处置利用与生产挂钩等新机制,推动大宗固废跨区域、多产业、多品种协同利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典型示范。建立政府部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台账,强化大宗固废源头减量、过程清洁生产、末端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加快建立完善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相关标准规范和集中处置利用设施,提高生产运营规范化集约化水平。

6、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推广使用制度。实施原料替代战略,引导生产企业加大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替代对天然矿产资源的开采。分类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和目录,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再生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将推广使用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鼓励党政机关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优先采购秸秆环保板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鼓励绿色建筑使用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引导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动“城市矿产”向下游产品深度开发,提高其综合利用产品在矿物新材料生产中的使用比例。推进大宗固废替代建材原料,限制砂石土矿等同类天然建材原料开采等。

【作者简介】肖靖,湖南洞口人,高级物流管理师、高级碳排放管理师、高级职业规划师,中国物联规划智库专家、中国物流学会特聘研究员、中国物流学术论文大赛评委,湖南智库副秘书长。2018、2019、2020、2021连续四个年度获评湖南省人民政府《研究与决策》全省10佳“优秀作者”荣誉称号,《蓝皮书》湖南经济发展报告之物流篇作者;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农工党中央联合征文大赛全国三等奖获得者;第18次、第19次、第20次中国物流学术论文大赛全国优秀奖和全国三等奖获得者。奉公尽职,忠诚担当,曾被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与优秀共产党员。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