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黄有方:ESG等因素已成供应链重要考量
2024年12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现代物流报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港航供应链分会(筹)及上海六六仓信息科技集团联合承办的“顺势·强链”2024年现代物流报社年会暨供应链出海发展趋势论坛在北京举行。
此次论坛聚焦港航供应链服务的发展趋势,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会上,第八届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发表了以“2025中国港航供应链服务发展趋势”为主题的专题演讲,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行业洞察。
地缘政治对全球供应链影响越来越大
黄有方首先指出,地缘政治的变化正在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格局。关键国家的选举结果将在塑造国际贸易政策和供应链动态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美国的选举结果可能导致全球贸易关系的重塑,关税结构、监管环境以及投资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国家开始寻求中国以外的生产多元化,工业链的转移和不确定性增加。这种趋势不仅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黄有方强调,供应链或将因此变得更加简单和短化。企业将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非过度追求供应链的复杂性和长度。这一趋势在港航供应链领域尤为明显,企业将更加倾向于减少供应商数量,以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还能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港航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和通道风险正在不断提升。黄有方以苏伊士运河和马六甲海峡为例,指出这两个关键通道承载着全球大量的货物运输量。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将对全球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长赐号”搁浅事件导致苏伊士运河堵塞6天,超过300艘往来船只被堵或被迫改变航线,直接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关键通道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黄有方提到,今年5月份,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报告,研究在非常态情况下如何封锁关键水道,包括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等。这一系列事件都反映了关键通道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加强港航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态,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以确保供应链的畅通无阻。
科技、绿色与数据是港航供应链的未来方向
科技在国际供应链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黄有方强调,智能、透明的供应链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方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决策速度和质量。他指出,港口航运企业已经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并积极介入到科技创新中。从单一的运输到综合运输,再到物流和供应链,包括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都是科技改变港航供应链的重要体现。
黄有方提到,虽然目前科技对港航业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但企业必须尽早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变革。他特别指出,AI技术可能将对港航业产生深远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企业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在演讲中,黄有方还强调了绿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港航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他指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因素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考量。不少港航企业已经开始关注ESG,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企业形象和国际合作的考量,更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据已经成为港航供应链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黄有方指出,优化港航企业运营流程、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风险管控以及驱动新的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需要数据的有力支持。然而,目前港航领域在运用数据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仍有很大空间。企业需要更好地运用数据,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他提到,当企业积累了大量高质量的港航供应链数据,并能有效地进行分析和利用时,将形成竞争门槛。这种对港航业发展的洞察力将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同时,数据还能推动供应链协同,打破港口、航运公司、货代、报关、仓库、物流等主体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高效化。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作业,企业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和响应速度,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
内河流域港航供应链建设与服务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黄有方强调,海港与江港协同将发挥江海联动效应,为供应链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内河港口的成本优势和港城一体化服务等特点使其成为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因此,加强内河流域港航供应链的建设和服务对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黄有方指出,港航供应链服务体系已经从单一的运输企业发展到门到门、端到端的物流阶段,再到形成供应链生态的高端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业务范围、高管素质、目标结构、信息技术和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需要具备拥有能力、控制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或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与发展等方式,港航供应链服务体系将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