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2025全国两会 > 聚焦两会 > 正文

两会之声·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之四

AI重塑港口业格局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贾奥胜 时间:2025-03-06
导读:港口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重要节点,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产业变革。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

港口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重要节点,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产业变革。

(图源:新华社)

从渤海湾到长江经济带,从AI大模型到生态平台,一场以数智化、融合化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港口竞争格局。

AI赋能港口新质生产力

在智慧码头建设与绿色能源革命的基础上,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港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武汉阳逻港)

位于长江中游“龙腰”部分的湖北港口集团印证着这场变革。正在加速布局的湖北武汉阳逻港武湖作业区融合了最前沿的智慧化技术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构建起“一张网、一个数据大脑、一个应用支撑平台及N个智慧港口业务应用”的全方位智慧港口体系,AI技术贯穿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湖北港口集团的创新不止于物 理 设 备 升 级 , 其 基 于DeepSeek-R1框架开发的省级物流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R1 671B全量版本本地化部署。

(基于DeepSeek-R1框架开发的湖北物流行业大模型)

通过运用“微调+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湖北港口集团搭建了“湖北物流行业大模型”。这一模型整合了湖北省供应链物流知识库,通过选取平台“铁水公空仓邮”六网的数据资源进行训练,已初步实现了智能订舱、智能客服等功能的应用,能够支持中欧班列(武汉)信息查询与业务办理,以及进行行业数据分析等多场景应用。

在赋能企业物流降本方面,湖北港口集团开展了“百名物流管家进百企献百策”活动。通过产业链深度对接实现物流效率提升,从“点状突破”扩展为“全域联动”。

(湖北供应链信息平台)

由湖北港口集团牵头搭建的湖北供应链信息平台,通过强化区域协同融通,助力十堰房县上线供应链物流平台,服务地方的循环经济、纺织、农产品等特色产业,为当地龙头企业鑫资集团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支柱产业,提供平均每天50车的物流运输及票据服务,以及每天散改集10~20车房县到武汉的运输服务能力,为房县循环产业降低物流成本15%以上。更关键的是,其数据资产入表获得全国首张省级认证,构建起“智能调度—数据资产—产业金融”的闭环生态。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集装箱码头,智能化与绿色化的双重突破得到集中体现——携手科技集团,将“玉衡”平台与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进行深度整合,并实现了这一先进技术的本地化部署与应用。这一举措不仅为青岛港的智慧港口建设注入了强大的AI动力,还极大地提升了码头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营效率。

在此基础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桥吊单机平均作业效率高达60.9自然箱/小时,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装卸效率的世界纪录,更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图源:新华社)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生态化拓展,日照港积极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1:1的数字孪生模型。这一模型通过虚拟映射港口设施和生产流程,实现了对港口运营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

日照港与百度智能云等科技企业合作,建设了智能优化调度系统。该系统通过运用AI算法,对港口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调度,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据相关报道,该系统上线后,日照港码头的整体运转效率提升了10%,设备利用率提升了20%,堆场周转率和利用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湖北港口集团完成省属国企首例数据资产入表,斩获湖北省首张数据产权与资产登记证书,展现数据资本化新突破;山东港口催生智能报关、跨境结算等多类应用,数据资本化能力显著提升。这一趋势正在改变港口竞争力评价标准,数据资本化正在成为港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力。

模式创新从单一枢纽到生态平台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大宗商品类现货交易场所数量约为300家,这些平台广泛分布于全国多个省份。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凭借经济活跃度和港口资源集中优势,交易场所数量占比显著较高。

这些港口城市通过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的集聚效应,形成了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物流网络,有效强化了区域产业生态的协同与连接。

重庆果园港与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共建“水铁联运数据池”,推动中欧班列与长江航运无缝衔接,大大降低标箱运输成本。

湖北港口集团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四向拓展、陆海联动、内外循环”的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初步构建形成辐射全国、衔接日韩、联通欧洲、连接东盟的联运网络。

截至目前,依托湖北地处“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地理优势,湖北港口集团相继开通多式联运通道97条,包含“日本—湖北—欧洲/蒙古国”“日本—湖北—中亚”等国际陆海联运通道8条,使国际国内货物以湖北为轴,通过班轮、班列,高效往返于欧亚大陆。开通国内多式联运通道89条,紧密衔接我国中西部与沿江沿海地区,助力湖北打造成为国际国内多式联运枢纽。

(图源:新华社)

而这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制度创新。近年来,《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等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助于优化单证流转流程,提高效率;《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推动了全国自动驾驶船舶测试区的建设;更具突破性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试行“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在促进区域内港口之间的数据实时共享,如深圳盐田港与香港葵涌港之间的船舶调度数据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制度创新试验田海南洋浦港,启运港退税政策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同时,“船籍港”制度改革吸引了众多国际船舶注册,有力带动了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探索正在转化为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即将出台的《智慧港口建设条例》将首次明确数据权属、算法监管等前沿领域的规则。

当青岛港前湾自动化码头第12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当阳逻港中欧班列中转箱量突破12998标准集装箱,当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全球夺冠,中国港口业的新质生产力实践正在改写全球物流“规则”。

这场变革远未止步。随着6G通信、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的突破,港口业或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但可以确定的是,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的中国港口,正在为全球贸易复苏注入新动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战略支点。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