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辉:供应链应以综合化服务打造竞争韧性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朱睿颖
8月27日,在“2023年首届长三角数字供应链与智慧物流发展大会”上,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梁辉以《供应链数字化创新与实践》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从供应链服务的角度发表独家观点。
自2012年金融机构退出大宗供应链行业开始,供应链服务从交易服务向金融服务转型;由于行业壁垒低,制造业增速放缓,息差空间缩小,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赚取价差、息差模式难以为继,行业开始向第四代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转型,部分具备产业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已经开始向第五代转型;从第三代开始供应链服务从流通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渗透,在分享生产领域利润同时,为生产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实时的客户需求数据及更具柔性、韧性的供应链服务,需要供应链从单一向综合能力驱动转型。
按照行业情况分析,把供应链事情分成了五个阶段。第一,信息服务,有买卖双方合作方式。第二,交易服务商品采购、分销执行。第三金融服务,代理采购、分销执行、虚拟工厂、物流服务。第四,供应链综合服务。借助数字化解决四流不协同等问题,降本增效,提供第三方端到端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第五,产业投资+运营服务,产业投资+第四方产业链运营,对生态链的关键的点在做一些并购和深入的管理。所以我们公司目前定义在对第四阶段的赋能。
产业供应链服务行业痛点就是信用鸿沟。资金方、融资企业、核心企业、物理服务商、技术服务商等之间业务纵横交错,但很难有完善、全面的行业规定来规范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行为。
供应链应以综合化服务打造竞争韧性,以供应链为主线贯穿上下游,从场景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角度,打造从管理到服务再到金融的数字化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产业客户、物流园区、地方政府、交易中心、城投平台、质检法院协同工作。
为货物打造数字身份,实现主题尽调、贸易交易、关税信息、物流运输、仓库孪生、作业监控、AI 智能盘点、电子围栏、可视化管控、边缘计算、风险监控多线并行。
科技+运营全面赋能,搭建可信体系。以中信梧桐港数字供应链平台为例,采用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供应链金融系统并行作业,支持与外部物联网平台对接并通过前置机与外部设备直连,实现人员、流程、视频AI监管、货物、设备、盘点、在途、项目等多项管理。
以宁波舟山港为例,是基于区块链的长三角大宗散货供应链平台,以港口供应链服务业务为主线,以“供应链”和“服务”两大关键点,围绕货物从发运、海陆运输、集港、卸船、仓储、形成仓单、融资、交易、出运、下游分拨等环节,通过技术平台、应用服务和产业生态建设,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数据的汇聚与共享,搭建全流程货物溯源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打造贸易交易、电子仓单等特色应用服务,构建港口可信数字资产体系,将影响力辐射至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
打造大宗散货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需要互联互通、互信互认:打通港口、航运、物流、海关、司法、质检、金融等信息孤岛,促进数据上链共享;高效协同、联盟共建:物流、贸易、制造、金融、监管等多领域覆盖,形成高效协同,提升港口业务效率、海关通关效率、金融机构融资效率;港口供应链服务场景延伸:为上下游实体产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贸易交易等服务,建设可信体系,打破链上各方业务边界和信息壁垒,优化供应链服务生态;区块链场景全面支撑:拓展区块链内部管理应用场景,实现基础数据、合同、商务费收、招投标统一管理。
以中信梧桐港与建设银行共同开发“供应链+区块链大宗商品可信电子仓单质押融资”项目为例,通过供应链与区块链“双链融合”的模式,完成中信梧桐港数字供应链平台与建设银行物流金融云平台的全面对接,实现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并通过区块链跨链对接、联盟共建的方式,实现链上数据互信、互认。双方锚定大宗商品电子仓单领域为重点推进方向,共同创新设计“有深度、有场景、可持续、可复制”的供应链业务结构,并实现业务场景赋能。
(本文系作者在“2023年首届长三角数字供应链与智慧物流发展大会”上的演讲,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朱睿颖整理。)
相关文章: